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分析评论
“落雨大,水浸街”唱到几时休?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落雨大,水浸街”
唱到几时休?
5月6日晚上至7日凌晨一场特大暴雨袭击广州,整个市区不同程度被淹,损失惨重。既然暴雨有了“三个历史罕见”的权威定性,“水浸街”大可视为必然的事。
然而,如果将几十处“水漫金山”完全归咎于天灾,恐怕也不是问题的全部。从“落雨大、水浸街”的旧童谣流传至今仍是广州街景的形象概括,到天河岗顶等水浸街旧“黑点”消灭而中山一立交等新“黑点”又冒出,再加上不到两年时间接连发生2008年6月、2009年3月、2010年4月、2010年5月等四次严重水浸街事件,广州城区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问题还是应该要追根溯源。
当然,并不是说广州不重视不尽力解决水浸街这一困扰民生、影响政府与城市形象的老大难问题。从2004年开始,市政部门便制订计划、多次高调要根治“水浸街”。2009年更是将历年摸查的228个大大小小的水浸街“黑点”一概纳入治水计划,豪掷9个亿展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治理行动。
但是,“水浸街”至今还是广州这座多雨城市铲除不去的顽疾。这场暴雨被冠以“三个历史罕见”、在多个地方造成的灾害或有目前无法抗拒的因素,但也不能掩盖治水行动的效果仍然脆弱,暴露出广州离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抗灾水平仍有相当的距离。
比如,有市民指市政工程老是修路,破坏排水系统,而且越修越高,制造越来越多的“洼地”。又如,暨南大学遭遇建校以来罕见水淹,老师怀疑是“岗顶市政工程导致”。孰是孰非,市政部门应该实地调查,有个说法。
广州城区水浸街整治成效不彰,到底是已投入的治水巨资打了水漂,还是投入依然杯水车薪?到底是排水系统陈旧不能满足城市扩容后所需,还是满城工地破坏了原有的排水能力?广州治水是继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是来个全城大“革命”?站到根治“水浸街”的高度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要找到并致力破解。
曾有观点认为,由于老城区排水渠道狭窄、历史欠账多,总会有几天要淹掉。而且,广州发生水浸街是小概率,如果排水工程全部按最大排水量计算,永远不会淹水,但会造成浪费。如此“小气”的声音,与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步伐不合拍,与民众的意愿有相当的距离。
退一步讲,广州水浸街的历史难题即便不能短时间内攻克,那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从尊重民众知情权出发,将治水投入、工程项目、完成情况,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告知于众,争取民众的理解,纾解民怨。
值得期待的是,广州正在进行一场包括旧城区、“城中村”在内的城市改造,也可视为根治“水浸街”的一次机遇。在广州又一次遭受暴雨“重创”之后,期待政府不失时机厘清问题的脉络,拿出应有的魄力与办法,使“落雨大、水浸街”有朝一日真的仅仅是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