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分析评论

张德华介绍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中广网 2011-01-1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尊敬的卡比拉主席,尊敬的姜大明省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国际道路联盟倡导并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我很愿意与大家共同研讨中国政府推进农村公路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个话题。我的发言分为三部分。

  一、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3.4%。农村地区发展得好不好,农民生活富裕不富裕,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大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农村公路是中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交通运输部作为农村公路的行业主管部门,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大的发展阶段看,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大的历史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一阶段是农村公路的普及阶段,在1978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只有58.6万公里,公路等级很低,大量乡镇和村庄都不通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解决“通”的问题;二是从1979年到2002年间,这一阶段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们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农村公路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2年底,全国农村公路达到133.7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74.4%;第三阶段是在2003年后,这一阶段是大投入、大发展阶段,根据中国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中国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标,对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实施了“东部地区通村、中部地区通乡、西部地区通县”工程,启动 “农村渡口改造”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农村公路资金投入,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为规范、有序、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05年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提出了中长期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从2006年开始,中国进入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阶段,我们组织实施了“五年千亿元”工程。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时间,全社会投入农村公路建设7528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166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有2200多个乡(镇)、近10万个建制村新通了公路,有7900多个乡(镇)、约14.5万个建制村新通沥青(水泥)路。

  到200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336.9万公里,有99.6%的乡(镇)、95.77%的建制村通了公路,有92.46%的乡(镇)、77.6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二、农村公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亿万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改变了农村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发展,给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带了深刻变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效果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在中国农民群众中流传了多年的一句话。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农村和市场的距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货损大、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比如,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是一个拥有16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该市龙阳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修路之前,一到收获季节,由于运输问题解决不了,大量马铃薯烂在田里,全镇修通农村公路以后,大量收购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农民就地销售,销售渠道畅通了,农民亩均增收500多元。

  二是改变了农村消费结构。农村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解决了农村“进出难”的问题,为中国7亿多农民这个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扩大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近几年,各类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农家,摩托车和农用车的销售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少农村家庭,还购买了小汽车。农村消费结构的改变,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持久动力。

  三是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便利的农村交通条件,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加快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资交流,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绿色旅游农业、商品加工业的转变,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比如,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在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后,大力培育花卉苗木、有机稻米、畜禽养殖、奶牛乳品、果品蔬菜、茶叶、笋竹两用林和水产养殖八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建成了“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南方奶牛与乳制品之乡”,特色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四是建立了现代生活方式。整洁通畅的农村公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市文明向乡村延伸,农民群众接受现代文明,很多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组织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也促使传统乡村生活向现代城市生活转变。

  五是改进了基层民主。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推行了民主管理,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的平安、稳定、和谐。比如,四川省仪陇县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通村公路建设民主运行模式,即村民会议行使决策权、村委会行使执行权、村民代表行使监督权,形成了领导、决策、实施、监督互动互补的保障机制,探索出一条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效能、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的新路子。

  六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与城市间的距离,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改善民生方面产生了巨大效应,使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更及时、更高效的辐射到农村地区,使农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许多农村青年白天到城市打工或经商,傍晚乘坐客运班车回村居住,生产生活方式向城市化转变,有效带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三、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做法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回顾近年来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历程,主要经验有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好中求快”的建设原则。“实事求是”就是在全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框架下,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尽力而为”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千方百计去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建设。但在具体建设推进上要坚持“量力而行”。从农村公路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当地经济条件出发,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不加重农民负担,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做到“好中求快”。

  二是坚持依靠政府强力推进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必须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农村公路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这是中国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为落实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交通运输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署了农村公路共建意见,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职责。各地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资金筹措上,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导,农民筹资投劳,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投资体制。中央政府对各地农村公路建设给予补助,各地政府作为建设主题通过财政预算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同时积极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捐资修路。2009年,全国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04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92亿元,只占28.9%,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资1452亿元,占到了71.1%。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形成,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是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原则。农村公路加快建设伊始,中国交通运输部相继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范建设行为,明确质量要求。2008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建设质量年”活动,进一步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农村公路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四是坚持建设、管理、运输并重的发展思路。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2005年,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此后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湖北、山东、河南等省还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地方法规,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组织方式。同时,交通运输部坚持把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不断加强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出台了扶持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村客运车辆和客运班线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农村客运车辆34万辆,农村客运站14万多个,农村客运线路近8万条,日均发班约100万个班次,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全国3.5万个乡镇、55.3万个建制村,全国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98%和87.8%,使农民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或相近的出行服务。

  客观地评价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尽管建设成效十分显著,但仍旧存在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服务能力不高等问题,农村公路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目标,我们将在明年开始的“十二五”建设期间,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民富裕程度出发,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同步实施农村公路路网改造,完善交通设施,稳步提高农村公路路网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公路发展差异,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提供交通保障。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村人口比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公路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交流和分享农村公路发展经验,为推动世界范围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责编:晓凡 来源:中国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