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双百相关新闻报道
杨靖宇后人的"四平"精神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杨靖宇后人的"四平"精神
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平凡中严要求,平静中不落后,平常中有责任,平淡中懂知足。”这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后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一直践行的“四平”精神。
2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省郑州铁路局材料厂家属院,见到了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儿媳妇、86岁的老人方绣云和将军的大孙女马继先、二孙女马继传和小孙子马继民的媳妇王晓芳。
“我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很满意,我5个孩子,加上孙子辈,正好20口人。”方绣云老人乐呵呵地说。
方绣云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马从云的妻子,现在跟着小儿子马继民一起生活。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套不足70平方米的老式房子,客厅很小,但客厅正中央挂着的一幅全家照格外醒目。
记者在这里同杨靖宇的后人一起缅怀了将军光辉事迹。她们回忆说,有关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大多是从老人那里和书本中知道的。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他的名字是他离开河南确山县老家到东北后改的。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环境中与侵华日军血战8年。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孤身被围,战至最后,壮烈殉国。日军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林海雪原中,断粮5天的杨靖宇能生存下来感到理解不了,便解剖了他的肠胃,看到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
杨靖宇的大孙女马继先感慨地说,爷爷牺牲的壮举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精神丰碑,留给世人的是光照千秋的浩然正气。她说,坚定的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支持爷爷在身临绝境时仍然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的力量。
杨靖宇将军的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锦云都已经去世,生前是郑州铁路局普通职工。将军的三个孙子和两个孙女全是铁路系统的普通职工。但是他们要求自己很严格,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方绣云老人告诫子女,绝对不允许以抗日英雄后代借口向组织提要求,捞好处。她明确表示,爷爷是爷爷,你们是你们。不能张扬,低调做人。
王晓芳嫁给杨靖宇小孙子一年多,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著名抗日英雄的后代。2005年7月,杨靖宇的小孙子马继民被吉林省靖宇县聘为县长助理后,组织关系还留在郑州原单位,所以一直奔波于郑州和吉林。他多次拒绝乘坐飞机,他习惯了节省一点是一点。他说,搭乘火车虽说辛苦,但可以节省好多。
方绣云老人的柜子里一直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1958年从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的。她有时被附近学校请去做报告也随身带着。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杨靖宇后人普遍认为,将军是他们的骄傲,但不是他们的资本。他们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他们每个家庭虽说不富裕,但都很满意,因为他们习惯了平凡平常。
方绣云老人盯着墙上的全家照眼睛湿润了,她说,如果将军看到他子孙满堂,后人平静知足的幸福生活,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