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双百相关新闻报道

邹韬奋之女邹嘉骊:“父亲一生追求

中广网 03月11日 08:4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邹韬奋之女邹嘉骊:“父亲一生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祖国的富强”

 

 

    中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 题破稿纸百万张,写秃毛锥十万管”。在中国抗日救亡的漫天烽火中,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邹韬奋没有一天不拿着笔在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邹韬奋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编,从做记者、写文章,到办报、办刊、办书店,他用文化事业唤起民众抗日救国,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出版大家,更是一个用特殊材料“制造”的优秀共产党员。

 

  “父亲的一生,应该说是坚韧不拔、一往无前,和祖国、与人民休戚与共。因为在那个中国贫穷、积弱、屈辱的时代里,为中国寻找出路,让祖国强大、富强,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愿意付出生命去追求的。”邹韬奋之女、81岁的邹嘉骊对记者说。

 

  因为出生在颠沛流离的时代,她从小与父亲聚少离多,14岁时父亲已经去世。而对父亲的重新认识,是在自己退休之后,开始编写《邹韬奋年谱》和《邹韬奋全集》。

 

  邹韬奋被誉为“人民的喉舌”,他对读者满腔热情,却拒绝做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不计个人得失。以他的名字而命名的中国韬奋新闻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最高标杆之一。

 

  邹嘉骊说,父亲为了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经常被特务跟踪,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胁,而自己与母亲也常常到处躲避。父亲留给她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临终前的遗言:“不要怕!”

 

  邹嘉骊回忆说,父亲临终时已不能说话,用纸笔颤抖地写下了三个字:“不要怕!”正是这三个字支撑着她渡过了一生的难关,成为她终身的座右铭。

 

  为了重新走近父亲、了解父亲,在战乱年代中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邹嘉骊,1984年从上海文艺出版社退休后,便把全部身心投入了邹韬奋生平事迹的整理和研究之中。1995年800万字的《韬奋全集》出版付梓;2005年140万字的《韬奋年谱》问世。

 

  邹嘉骊说,一往无前、“不要怕”的邹韬奋精神让她战胜了人生中无数的困难,做到了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她说:“编完《韬奋年谱》,我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提升了不少。父亲和他们那一辈人一生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他们的奋斗目标也应该是我们后人所应该追求的。”

 

责编:何微 来源:新华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