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广州5月19日消息(记者时晨)5月18日晚,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大地情深”——群星奖舞蹈决赛第三场比赛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3个舞蹈节目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群星奖”舞蹈决赛赛程过半,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出色的表演让羊城观众大饱眼福。
玉树精神在“群星奖”舞台上绽放光彩
青海省玉树州民间土风歌舞团率先登场,他们带来了原滋原味的藏族舞蹈——《雪域欢歌》。舞蹈由16名藏族演员表演,具有强烈的色彩感、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是土风歌舞团在“群星奖”大舞台上的一次激情释放,见证了劳动人民灵魂的色彩和魅力。这支团队在地震后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排练并来穗比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精彩歌舞,还有他们经历天灾之后坚毅顽强的精神!青海玉树州民间土风歌舞团参加“群星奖”舞蹈决赛
玉树州民间土风歌舞团是一支由玉树当地农牧民群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舞蹈人才组成的团队,现有团员50人。该团自创办起,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发扬藏族民间土风歌舞的事业。他们请来民间最优秀的歌舞艺人进行传授,将玉树藏族“卓”舞、“依”舞、“锅哇”舞、“热依”舞、“热巴”等舞以及各类山歌、小调等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民间艺术集聚在舞台上。该团曾应邀赴北京,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活动”,深受好评。
17日下午,玉树州民间土风歌舞团应邀到广州荔湾区华林街,参加“群星奖”演出团队基层交流活动,他们欢快舒展的舞姿、热情洋溢的笑容,让华林社区的街坊们大呼精彩、掌声不断。
“群星奖”广州市承办方精心安排玉树代表团在穗期间的吃、住、参观交流等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羊城人民的热情和支持。玉树代表团将于5月21日离穗。
7个少数民族群舞让人目不暇接
包括玉树带来的藏族舞蹈,今晚的节目共有7个少数民族舞蹈,来自藏族、朝鲜族、黎族、苗族、阿昌族、达斡尔族的演员们让羊城观众领略了各地少数民族的艺术魅力。
吉林的《鼓韵》以它特殊的击打方式展现出既刚劲又柔美的舞蹈形象,以流畅灵活,刚柔并济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舞蹈表情,将中国朝鲜族妇女辛劳的劳动和欢乐的心情演绎得惟妙惟肖,使每一组动作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海南的《迎亲》取材于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黎族美孚方言婚俗的迎亲风俗,彰显海南黎家人奇特的婚姻习俗和健康风趣之情愫。舞蹈喜庆、奔放、活泼、风趣。以此歌颂党的民族政策给黎族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以及黎山和谐美好的新气象。
贵州苗族的三人舞《灵镯》是通过镯子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展开的一个舞蹈,三个喜欢银镯的苗族女子时而静静地听着银铃的声音,时而奔放起舞,舞蹈表达了苗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内蒙古的原生态舞蹈“鲁日格勒”最早是达斡尔族在劳动之余抒发心声、调整精神、消除疲劳的舞蹈。“鲁日格乐”有“燃烧”或“兴旺”之意,舞蹈欢快热烈,是达斡尔族群众在重大节日或欢乐时刻必跳的舞蹈。2006年,“鲁日格勒”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藏带来了《欢乐踢踏舞》。踢踏舞是具有西藏浓郁特点、深受藏族人民喜爱,在拉萨和日喀则地区普遍盛行的艺术形式。有民乐伴奏或自弹(扎念琴)自唱、自跳为一体,不论人数多少、不论场地大小都可表演。《快乐踢踏舞》是在传统踢踏舞的音乐、舞蹈原素上进行较大改编、提升形成的现代式踢踏舞。
云南选送了《阿昌女子蹬窝罗》。阿昌族是云南省特少民族之一,阿昌族的“蹬”即跳,“蹬窝罗”意指欢乐地跳。窝罗节上,原始舞蹈“蹬窝罗”,带着千年的余温传至今天的阿昌人,这种手把手、心牵心的根脉流淌,是阿昌人不变的“血型”。本节目通过一名老艺人与一群阿昌女孩的舞蹈传承场面,表现了阿昌族“蹬窝罗”的欢快与喜庆。
广州节目优美动人 各地节目地域特色鲜明
戏剧传承绵延千年,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由广州市选送的舞蹈《传》,将传统的戏剧艺术和舞蹈技艺相融合,展现了老一代艺术家在一代代传承戏剧文化中所起到的非凡作用。舞蹈美仑美幻,将戏曲的古典美与现代的舞蹈技艺巧妙地结合,充分展现了古今的艺术家在艺术审美上超越时空的沟通。
湖北的《薅黄瓜》通过浓郁江汉平原舞蹈风格,描写了江汉平原人们劳动生活的场景和青年男女最朴实、最真挚的感情,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江汉平原人民的幸福生活。
山西的《做军鞋》根据左权民歌《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了前线》和《做军鞋》编创而来的。舞蹈部分从左权小花戏舞蹈动作中提炼,并充分运用独特左权地方特色的民歌音乐,为节目的表现和感染力增加色彩。
此外,3个少儿节目同样是今晚的亮点,在《宝宝会走了》舞蹈中,16个6岁的宝宝们用形象的舞蹈动作诠释了宝宝刚学会走路时的情景,一次次地摔倒,宝宝们却一次次站起来。《宝宝和大公鸡》由浙江省选送,是华东地区唯一入围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的少儿舞蹈节目。《玩瓜》通过孩童趣智的神情、可爱夸张的动作,配以梦幻的音乐,将观众带入孩童无边的想象之中,给人以心灵的净化。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时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