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记者手记

手记四:参观泰姬陵——交通

中广网 2010-12-0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到泰姬陵路过的一个路口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汉白玉和红砂岩砌成,对称、协调、优雅。这是一片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庄严伟岸的主建筑前面是一条人工修缮的水渠和喷泉,绿地、碧水、红白相间的陵寝,在蓝天的映照下美轮美奂。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点睛之美,一是泰姬陵后面紧贴着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平缓悠远,生动大气;二是陵前草地有一群群不怕人的白鹭,动物的灵气使泰姬陵这幅画卷活了起来。我赤脚走在泰姬陵的平台上,心也似乎漂浮了起来。

  泰姬陵的美是雍容华贵的,但享受这种美的前提却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就是印度令人生畏的交通状况。

  印度的交通很有特色,综合起来有三个特点慢、旧、挤。

  慢主要原因是道路设施落后,估计整个道路系统也就中国80年代水平,甚至还要更差。由于不分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道,人、畜、车混杂,加上道路坑洼泥泞,交通拥堵,车速缓慢。从德里到泰姬陵200公里的路程,我们单程就走了6个小时,崩溃。

  旧是说印度的交通工具,这里的机动车车型老旧,大巴都是八十年代的大面包造型,小车中有一种和老奥拓很像的印度国产车最多,最高级的车也就是本田思域的级别,而且不管大车小车,车身都是坑坑洼洼,伤痕累累,估计混乱的路况负主要责任。

  挤是印度公交的最大特色,以前看到印度大巴车顶上坐人,还以为报道有些片面猎奇,到了印度才发现,这确实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城际大巴,经常有一些年轻男子坐在车顶上,悠然自得。还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最常见的载客三轮摩托,它的功能绝对发挥到了极致,我曾重点数了一辆满载三轮车,居然坐了13个人,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小贴士:

  泰姬陵之行有个小意外,在回程路上,先是大巴后视镜与其它车辆剐蹭受损,只好停车修了半小时,再上路已近深夜。行驶一段后,大巴又在离城30公里处爆胎抛锚,一次爆俩,根本没法修了。于是全分团只好等待换车回饭店。耽误两小时后我们再次踏上回程,再次被凌晨一点的德里大堵车困住,团友们此时早已无话可说,只好苦中作乐,纷纷讨论起新车极具特色的音乐喇叭,司机不断转换各种曲调,声音超响但又有点跑调,前方车辆闪避不及,一车的团友都在暴笑中忘记了困倦。

责编:张程 来源:中国广播网

出访行程

青年代表团访印行程

相关报道>>更多>>

记者手记更多>>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