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现在位置:首页/新疆文化
4月伊始,75岁的新疆莎车维吾尔族艺人阿巴斯·沙迪克早早地从40公里之外的村子赶来,为的就是参加在莎车阿热勒乡举行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和他一起赶来的还有百余人。
有人说,“十个莎车人,九个会跳麦西来甫,八个会唱十二木卡姆。”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古称叶尔羌汗国。因为阿曼尼莎汗,叶尔羌汗国时期杰出的维吾尔族音乐家、诗人,她对木卡姆进行系统的挖掘、收集、梳理和编纂,梳整为“十二木卡姆”,莎车县也被称十二木卡姆的故乡。
近日,记者到莎车县采访,观赏了维吾尔族人最原初的“十二木卡姆”。刚抵达莎车县城,就看到一尊阿曼尼莎汗的雕像,安坐在绿草红花之间。她被称为木卡姆大师。
眼下正是渐入春天的日子,莎车各地正举办“诺鲁孜节”。记者赶到莎车县阿热勒乡田间时,等候在那里的木卡姆艺人早已沸腾起来。音乐、舞蹈、歌声穿越盛开的巴旦木花,融合为“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尔尕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旋律,完整系统化的音乐结构,丰富多彩的曲调,复杂的演奏技巧,多变的节奏,多彩的音乐形式等,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古典音乐。
在莎车县喀群乡,记者观赏到了被当地人称为山区赛乃姆的表演。维吾尔族艺人戴着黑色的、高高的帽子,打起手鼓、奏起都塔尔,不论男女老幼,身体的骨节都随着音乐和歌声在舞蹈,这是一种最自然的流露。
不过,由于缺乏保护,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十二木卡姆已处于消亡的边缘,当时能够完整演奏十二木卡姆的人在全新疆只剩下老艺人吐尔迪·阿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和1954年,新疆文化厅等部门先后两次邀请吐尔迪·阿訇等民间艺人对十二木卡姆进行录音,音乐家万桐书夫妇把它的音乐用五线谱记录下来,这些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继昆曲艺术、古琴艺术之后,第三个跻身于“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在莎车县,随处可以看到木卡姆和阿曼尼莎汗的影子,街头漂过的音乐、街道的名称,商店的招牌以及阿曼尼莎汗的纪念陵。
为了进一步保护木卡姆艺术,莎车县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选送了30名初中、高中毕业生到新疆艺术学院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艺术培训,并在县职业高中开设了木卡姆艺术班。同时,还为评选出来的13名民间木卡姆老艺人按月发放生活补助。
责编:李玲燕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