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两岸民间交流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那么,正在进行中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则是要在两岸大交流局面已然形成的当下,将这个新时代再向前大力推进,而其中最重要的力量,仍然是“交流”!这从20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各位嘉宾的发言中,尤其能够体会到。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大交流的推动下,两岸一定能够迎来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大时代”。
两岸交流是人心所向。两年来两岸交流的成果是如此喜人,以致于几乎每一位嘉宾在致辞时,都不约而同对此进行了回顾。数字在有力地说话:去年两岸人员相互往来达54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预计2010年大陆赴台的游客将突破100万人,两岸相互人员往来将超过600万人次。台湾高雄市议会议长庄启旺发言时,以高雄市观光产业曾遭冰点的切身经历指出:不要因为少数人的意识形态作祟,妨害了两岸人民的互访交流,妨害了高雄的商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则指出:一年来两岸交流的成果再次证明一个道理,加强交流是两岸民众的人心所向,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谁都无法违背和阻挡的历史潮流。
两岸交流有共同语言。论坛大会中,多位嘉宾致辞时都以“同胞们”称呼大家,台湾的嘉宾则是入乡随俗地以“早上好”来打招呼。这些互释友善的小细节无不在宣告:两岸人民间的交流是不应该存在障碍的。正如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所说,她对自己在开幕式时清唱《阿里山的姑娘》得到台下观众的齐声跟唱“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语言”。
两岸交流不怕“吵吵闹闹”。既然需要交流,就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存在。来自台湾工商建研会的嵇国忠的一句话令笔者印像深刻,他说:两岸民众应该多“谈谈说说”,减少隔阂与误解;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吵吵闹闹没有关系。这个观点,与大会中的很多发言如出一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即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还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两岸关系发展还持有疑虑,这是一时难免的;我们愿意积极与他们沟通,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也认为:多元的声音,正是两岸向大时代迈进的最重要力量;两岸通过交流能化解更多误解,能让我们共创双赢,甚至未来共同创下历史最好的见证,做最好历史的推动者。
两岸交流贵在“常走动”。贾庆林指出,目前,多数台湾同胞还没有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能够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两岸同胞完全应该常走动、多往来。无独有偶,黄敏惠和庄启旺在致辞时也都热情地邀请大陆民众到台湾走走、看看。两岸交流互有诚意可见一斑,两岸人民急需“走动”,也可见一斑。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新形式。贾庆林指出:新形势下的两岸交流理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王毅也表示,希望两岸各界积极创新交流方式,打造更多符合自身特色、体现本地优势的交流平台,在两岸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机制化的交流格局。黄敏惠也认为,两岸应该继续在历史的洪流中站对位置,创造奇迹。
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会场内,主席台前“聚焦民生,惠泽两岸”的大字,与观众席上“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条幅遥相呼应,甚是醒目。海峡论坛正在逐渐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品牌活动,与会者们的观点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出,如何让这些交流的声音切实发挥作用?如何让两岸民间交流常态化?是两岸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两岸交流要向前看、向未来看,两岸交流不是一时一事,重在可长可久,“就像面前的这条海峡,汇聚了两岸的涓涓细流之后,也必将凝结成今天所看到的充满着温暖充满着澎湃的动人景象。”今天,跨海而来的逾万名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起,在昔日的海防前线尽抒情怀,就是交流的结果;未来,两岸更要像贾庆林主席所说:大家以诚相待,彼此交心,走亲访友做生意,交流合作促发展,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国台湾网评论员 赵静)
责编:时晨 来源: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