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广州7月11日消息(记者朱虹)11日下午,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闭幕式。蒋孝严在大会上向与会嘉宾报告了本届论坛提出的22项共同建议。他表示,会议认为,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两岸应把握重要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全面扩大和深化经济合作,加强文化和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共同提升两岸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进两岸民众福祉和同胞感情,维护和扩大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会各界人士经过充分交流研讨,提出以下共同建议:
1、积极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早期收获计划等尽快生效和执行,以利两岸产业和民众尽早受益。及时展开后续商谈并签署相关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进程。
2、推动两岸新兴产业全面合作。促进两岸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对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产学研共同参与的项目合作,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和新途径,提升合作水平。
3、扩大两岸产业合作领域。继续实施两岸产业合作搭桥项目,鼓励双向投资,推动产业合作试点项目;深化在纺织、电子、精密机械、石化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信息、生技、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车等新兴领域的合作。
4、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两岸服务业竞争力。在金融服务、农产品物流、网络服务、观光医疗、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创造两岸服务业新价值,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5、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链优化整合。鼓励两岸企业通过共同投资、研发、生产及开拓市场等形式,提升产业技术和制造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6、推动两岸科技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两岸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鼓励两岸的科技园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就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合作;深化两岸技术标准合作,建立沟通机制。
7、协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大陆台商利用大陆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和扩大内需市场的契机,调整发展策略和市场布局;鼓励两岸中小企业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增强应对市场竞争和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
8、加强两岸技术、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的合作。为太阳光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提升两岸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9、建立两岸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节能车辆、先进电池、LED照明、光电产业等)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合作交流;扩大知识产权合作,共同推进产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探索联合组建专利数据库或建立专利许可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氢能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学术研讨;研商两岸企业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可行性;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10、推动两岸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共同发展。促进两岸在发展循环经济、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信息交换、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11、支持两岸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定期发布产业、市场信息,促进两岸产业相互了解,掌握国际市场最新动态,加强对两岸出口企业合作的支持力度。
12、鼓励两岸积极开展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救灾合作。推动建立气象监测数据、遥感数据的交流平台;开展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的交流合作;通报灾害预警警报,建立定期交流与灾害联防机制;鼓励开展两岸灾害应变及专业救灾人员交流;联合举行应对重大环境威胁的演练;建立重大自然灾害相互救援时的联系协调机制,简化手续,便利两岸专业人员及物资尽速投入救灾。
13、支持制定扩大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文教交流,推进交流的制度化、规范化,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4、鼓励两岸就协商文化、教育交流协议进行规划研究,推动商签工作尽快启动。
15、积极促进两岸在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规范术语和专有名词及建设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方面获得实质进展。
16、继续鼓励和支持两岸青少年参加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17、加快推动两岸学历学位互认,鼓励两岸学生互至对岸学习研修,促进建立两岸高等院校相互招生的联系与协调机制,建立两岸学历学位证件查验及作业平台。
18、积极促进两岸体育交流合作。加强两岸奥委会、单项协会和各类体育组织及专业人员的交流;继续推动两岸优秀运动员、教练的交流互访和移地训练。
19、建立出版物交流合作规范,继续扩大出版物贸易和版权贸易。探讨两岸图书批发零售业相关促进政策。
20、采取具体步骤,推动尽快实现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支持制定促进新闻交流与媒体合作的政策。营造便捷、良好的采访环境。
21、完善两岸广播、影视、出版等业界沟通对话机制,鼓励加强两岸文创、数字内容、音乐产业的交流合作,支持制定两岸合作发展文创产业的规划及相关政策,共同开拓海外文化市场。
22、推动落实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两岸文化市场秩序,保障两岸业者权益。
责编:朱虹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