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我们见证玉树不倒!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    2010-05-10 11:26

    与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同事们相比,我是一个迟到者,灾区的条件和秩序,相对地震发生之初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玉树抗震救灾一线坚守的15个日日夜夜,将是我终身难忘的精神财富。

  4月14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发生在这天早上7点49分的那场7.1级地震,使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个名字:玉树。从那一刻起,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聚焦在三江源头那片神奇的土地,中华民族再一次开始一场全国范围的紧急大救援。

  玉树地震时,我因工作需要正在西藏记者站藏语编辑部。从闻悉玉树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一种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愿望,时时涌动在心头。给记者中心和青海站领导发短信请战,中心领导回复:如果需要,马上通知。在焦燥不安的等待中,15号下午快下班时,终于接到通知,立即赶回西宁,参加抗震救灾报道。17号一早,我乘火车赶到了西宁。

  回到西宁立即投入到救援采访报道,还未及奔赴玉树救灾第一线,前方报道指挥部和记者站领导,力促我先赴京参加记者站的竞聘演讲答辩。我很感动,也很内疚。作为一名藏族记者,总觉得更应该战斗在玉树抗震救灾一线。

  21日参加完竞聘,晚上7时接到站长凌晨的电话,要求第二天赶赴玉树,接替已经在灾区坚持9天的葛修远,参加玉树抗震救灾一线报道。

  22日赶最早一班航班,于9时50分抵达西宁,11时就搭乘东航转运伤员的专机,于午间13时抵达玉树巴塘机场。在玉树,我与甘肃站副站长张孝成会合,我们住在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队营地。晚上睡在潮湿、冰冷的地铺上时,我想到了灾区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

  我赶到玉树地震灾区时,以搜救生命为主的第一阶段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玉树抗震救灾转入安置受灾群众与灾后重建工作。与之相应的是新闻节点也不像搜救生命时那么突出,特别是在总部记者陆续撤回以后,如何发掘报道线索,对玉树抗震救灾工作进行深度报道,使中央台的抗震救灾报道不断炊,基本就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我和甘肃站副站长张孝成紧密配合,或分或合采访,回到住地再进行整合报道。

  23日上午9时,连线玉树地震灾区首批35名学生转移西宁复课;10时,连线扎西科安置点第一口饮用水井出水;12时,赶赴四川省石渠县受灾最严重的真达乡采访。这就是我在玉树地震灾区第一天的采访活动。忙累在次要,在地震灾区采访,还不时充满危险。

  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禅古寺,在这次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25日,二炮抗震救灾部队某部帮助禅古寺挖掘被埋宗教法器,从岌岌可危的主殿三楼抢运寺藏文物。我随部队官兵进入布满裂缝,遍地瓦砾、碎玻璃的大殿,录、拍现场音像,在《报摘》、《纵横》发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是中央台扶贫联点单位,真达乡虽与玉树结古镇一山之隔,但通往真达乡的是一条沿通天河的简易公路,险峻、颠簸,险象环生中来回奔波150多公里。

  15天来,我在帐篷教室和活动板房报道灾区高三年级的复课;前往四川省,采访中央台扶贫联点单位石渠县的受灾情况;在禅古寺目睹军民鱼水情深;穿行于大街小巷,报道灾区商贸活动和灾区生活秩序的恢复;五一之际采访报道灾区军民在劳动中过节迎世博的心情;以及玉树灾后重建试点的正式启动,等等。可以说,与甘肃站副站长张孝成合作,基本做到了《联报》天天有玉树抗震救灾最新报道,对刚刚发生的事件性新闻做到及时连线。同时,全力完成中宣部安排的报道选题。

  玉树震后的结古镇,由于各种救援车辆的涌入,交通异常不畅,搭车采访几乎是奢想,只有自己驾车采访。自己驾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找停车位非常之不易。每天采访,我先开车送张孝成到采访点,找车位停好车,再跑很远的路,进行自己的采访。等回到住地整理录音、写稿时,已经是精疲力竭。如此,在小小的结古镇,10多天来回穿行采访,计程器显示600多公里。

  玉树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震重灾区结古镇的海拔也近3700米。我虽长期生活在高原,但因高血压症,平时血压在90/140。在玉树,由于高海拔加之劳累,我的血压升至100/140,常常感到眼睛发涩,脑袋发懵,以至健忘失忆。我全然不顾这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玉树抗震救灾报道中,中间不曾休息过一天。15天来,我们都是每天早上8点多出去采访,晚上赶稿零点以前未曾就睡。因灾区风沙和清理废墟造成的扬尘,采访时不知吃了多少灰尘,每天回到住地,都是灰头土脸,往往是来不及擦一把脸,就整理录音,赶写稿子。可以说,在玉树抗震救灾报道一线,我们无愧于中央台记者的称号。

  15天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的新闻事件和感人事迹。

  我们骄傲:玉树地震,中央台记者在现场!我们见证:玉树不倒!(记者 才让多杰)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朱虹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