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点之:货币政策
紧缩周期刚刚开始 货币政策基调生变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毫无疑问,紧缩周期已经开始了!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晚间宣布,决定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密集程度前所未有。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水平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未召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还没有更改,但从央行近期频繁收紧流动性的实际举动来看,宽松时期早已成为历史,而紧缩的周期则刚刚开始。
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多个方面,包括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充分就业、保持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等,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下,货币政策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关注点是币值稳定,即防止通货膨胀。
对于通胀的担心,央行在此前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有清晰表述。报告认为,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主要经济体将持续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投放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率变化来实现,而被动投放表现为外汇占款的增加。近几年来,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外汇占款增加,即属于被动投放,控制的方法只有一个:通过货币政策对冲。
至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除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进行行政控制之外,更为现实的选择还是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用一位前央行官员的话说,就是“要想办法让银行无钱可贷”。使用货币政策对冲可以减少被动货币投放,还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于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便成为央行的第一选择,这是近期央行频繁调整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
关于应对热钱流入的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如果短期的投机性资金进来,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并通过对冲不让它泛滥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去。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时候,再把它从池子里放出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周小川抛出“热钱池子”论之后,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直到央行副行长马德伦给出权威解释之后才结束争论。马德伦的解释是,“热钱池子”并不具体指某一市场,而是一系列政策组合。中央银行不会对某一具体市场进行管理,但它会以一系列政策工具组合,使银行没有过多的放贷资金,以达到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目的。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央行使用最为纯熟的货币政策工具,自然成为修建“热钱池子”的首要选择,上次调整是个开始,此次调整属于延续。只要短期投机性资金有流入的动力,央行的对冲就会继续下去,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步伐也就不会停止。
不过,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与经验高值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不可能无限上调,而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尚处于低位,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组合当中,提高利率也将会是重要选择。多数研究机构均认为,未来一年内,中国央行有可能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再上调一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