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中部六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策略
2011-09-02 21: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亚太总裁协会看好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前景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了世界,但中国中部地区却呈逆势增长势头。在后危机时期,中国中部地区积极承接国际以及国内各区域的产业转移,区域内新技术、新产业得到快速成长。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的作用。整体来讲,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东西融合、南北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中部地区各省正在结合各自省情特点,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湖北、湖南省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河南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安徽省全力进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战略性重组。山西省继续推进煤炭及资源型产业整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省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总而言之,后危机时期,中部各省各具特色的发展战略,展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姿态。

  当前中部承接产业转移呈现一系列特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利用外资总量逐年增长;制造业是吸收外资的主要行业;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

  2011年9月,由亚太总裁协会与中国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产业领袖大会在长春市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下的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大会期间,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特别指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中部地区既面临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中部地区要想加快发展,需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识,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然后采取一些措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首先,准确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对中部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要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在中部地区现有区域产业布局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部地区交通便利,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矿产资源,找准产业的承接点是探索适合区域的新型工业模式的前提。目前,中部承接产业主要应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发与加工等为重点。

  其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它能发挥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目前,中部地区有经国家核准的省级以上各类高新区、工业园区400多个,是中部地区招商引资、产业转移项目的主要承接地。中部地区要继续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园区对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

  再次,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与东部地区相比,中国中部地区投资的软硬环境都存在明显差距。硬件上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工业设施不太完善,信息流通不畅。从软环境来看,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公共服务效率较低。因此,下一步中部地区应抓紧建设承接设施和制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优先承接能延伸产业链、配套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从而带动本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

  2010年4月,商务部与中部6省共同制订了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促进规划,进一步增强了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决心。这是中部地区未来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重大机遇。中部地区应抓住全球资本重组、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发挥中部地区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有利于本地发展的产业转移,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龚文通)

专题

责编:陈晓冉中国广播网

相关新闻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