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国际经济学家:西部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目前,新一轮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运动正在兴起,且转移区域直指亚太地区。而对中国而言,国内新一轮大规模产业转移也正在进行中,且代表区域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国内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地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所以地区间出现产业转移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积极有效的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中国西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西部地区总面积约 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西北五省区、内蒙古和广西。同时,西部地区人口总数约为3.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该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西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差别明显,各种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整体来讲,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西南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西部地区发展受到制约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区位优势不明显,物流成本较高;第二,西部整体工业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工业设备落后,工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三,西部项目用地指标受限,土地成本相对东部和西南地区较高;第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以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有所改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西部地区经济依然不是十分发达。西部地区政府应立足自身情况,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以及其他区域的转移产业,努力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实现国家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首先,明确方向,理性选择转移产业。当前,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将一些产业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空间较大的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一方面要紧抓国家内部产业转移的机遇,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努力促进西部经济大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也要理性选择转移产业,在配套能力不足、人才资源缺乏、承接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要谨慎评估,按照先易后难、择优的标准密切联系各区域企业、商会等,积极承接有把握能促进本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努力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其次,依托产业园区,打造产业承接载体。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载体。西部地区要利用各地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园区。还要创新园内管理体制,积极吸引国内东部等地区的企业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推进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在园内集聚,吸引产业落户,实现产业有效对接。
再次,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实现产业整体转移。为吸引产业移入,西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应立足各省市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政府效应,通过国内地区经济交流和合作等方式积极为本地区产业转移提供条件和机会。例如内蒙古和北京市、甘肃省和天津市、云南省和上海市都建立了省际间合作交流与对口帮扶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率,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1年9月,由亚太总裁协会与中国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产业领袖大会在长春市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下的国际科技与产业转移”,大会期间,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特别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而积极地承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或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努力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增强区域资源的开发能力,提高区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整体的平衡、持续、稳定增长。(龚文通)
【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