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花儿”是个汉语名词,学术界一般认为产生于明代。因明代回族大量移民西北边疆,甘、青、宁等地普及了汉语,才出现此名词。民间演唱的“花儿”,也叫“漫少年”。它是回族民歌中最具有特色、最为丰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花儿”又称为山曲子、野曲、情歌、花曲儿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西北回民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穷山僻壤中,一山与一山相隔甚远,这山向那山或山下向山上高歌以传递信息。久而久之,内容逐渐丰富、曲调逐渐多样及婉转。“花儿”一般较多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及亲朋之间的思念。由两人或若干人形成对手,一唱一合。
在流传的过程中,又逐渐形成若干曲牌。俗称为“令”。“花儿”的主要特点是高亢嘹亮、委婉动听。歌手的嗓音条件一般都特别好,演唱时调门比较高,具有级强的穿透力。“花儿”又因歌词多以“牡丹”等花卉比喻歌唱者所爱慕的人物,所以将此类民歌称之为“花儿”。
“花儿”经过长期的传唱,在民间又形成一定的形式,形式由两人对唱发展到多人与多人对唱以及各种形式的聚会演唱,场面越来越大,歌手越来越多。民间把这种形式称为"花儿会"或"花儿演唱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