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首页 最新报道 大典掠影 精彩回顾 视频直播 黄帝文化 开放河南
大典介绍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在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东方。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 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人们说他以土德为帝,故自称为黄帝。 早前炎帝不敌蚩尤,与黄帝结盟对抗。蚩尤失败后,炎帝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在阪泉展开决战,黄帝取得胜利。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
您现在的位置:黄帝传说故事
黄帝传说故事
中广网    2012-03-22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三帝下凡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地区居住着成千上万个部落,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部落酋长们,每天都带领部落的成员不是上山打猎、采集野果,就是下河捕鱼,或者到田地里耕种,得来的劳动果实,不论男女老少,远近亲疏,人人都有一份。可是大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不得不到附近其他部落去抢地盘,夺食物。因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械斗,互相厮杀,大批人员伤亡,惨不忍睹。这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对王母娘娘说:“王后,这人间为了夺食终日互相厮杀,造成人员大批伤亡,以后还有谁给咱进供品、烧香火呢?这可如何是好?”王母娘娘说:“玉帝老爷,人间厮杀,不过是吃不饱肚子,何不派主管南天的火星下凡,让他教人间种植五谷,饲养禽畜。这样肚子填饱了,不就得了吗?”玉帝闻听大喜,说:“王后所言极是!”

    第二天早朝,玉皇大帝早早地就端坐龙庭,等天上各路神仙到齐后,就说:“近日,朕观凡间部落林立,方国万千,兽衣麻裳,茹毛饮血,互相厮杀。朕不忍我下界子民生灵涂炭,欲派火星下凡拯救人间,不知众卿意下如何?”各路神仙听罢,拱手齐呼:“大帝英明!”玉帝又问:“火星天神,你可愿往?”火星即刻拱手道:“小神愿往!”早朝已毕,玉帝回天寿宫歇息,各路天神也归其位。惟有火星天神拉太白金星说:“先师且慢,小神有言相求!”太白金星说:“我知道了,老朽有二句话相送:遇‘阳’而生,遇‘虎’则和。”火星问:“不知这两句嘱言作何解释?”太白金星微微一笑说:“一切自有天数。”

    且说这火星真君本是天上的火神,因为是管太阳的,人们又称他太阳神。这日,他奉了玉帝之命化作一条赤龙,由红云环绕,离开天庭,来到中原大地上空。他在天空整整飞了七七四十九个来回,寻那“阳”地。当他飞到黄河南岸上空时,只见有一座城堡甚是壮观,城门上刻有“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华阳城)二字,就降飞入城中。这时正好有熊部落国君少典正陪伴身怀六甲的妻子有蟜氏女登游华阳,于行宫中安歇。女登突然觉得腹中翻滚疼痛,一眨眼见窗外飞来一道彩虹,顿时屋内红光普照,瞬间那彩虹化作一条赤龙在屋里打了一个旋就消失了。一会儿,婴儿哇哇坠地。那孩子相貌甚是奇怪,身体憨壮,面如牛首,叫声嗡嗡。少典和女登见此模样,吓得浑身发抖,直呼妖怪。说也奇怪,那孩子坠地就会说话:“爹娘不必害怕,我是天上火星真君,是奉玉帝之命到人间来普救众生的。”少典、女登闻听此言,转忧为喜,急忙吩咐祭祀天地,祈祷上苍。少典和女登壮年得子,甚是欢喜,少不了宴请各部落酋长和族人祝贺,为他起名叫榆罔。这榆罔生性聪明,体格健壮,转眼之间就长大成人。一日他的父亲少典说:“我儿已经长大成人,该为父分担忧愁。近年来,南边陈丘(今河南淮阳)神农部落渐衰,你可到那里干一番大事。”榆罔依照父亲之命,辞别故里,去到陈丘。据传,榆罔到了陈丘发展农耕,种植五谷,采集草药,为百姓治病,受到部落爱戴,接替了炎帝职务,成为神农部落的第八代首领。

    俗话说,天上才一日,人间几十年。火星炎帝奉玉皇大帝之命来到人间教民种植五谷,饲养畜禽,百姓也都吃饱了饭。其他各个部落也都效法炎帝模样,垦荒种植,教百姓吃饱了饭。但是各个部落之间仍然是你争我夺,互相厮杀。一日,玉皇大帝又对王母娘娘说:“原想人间吃饱了肚子,就不相互抢夺厮杀了,现在看来,这还不行,还须派上一位天神到人间将他们统一管起来,教他们懂法规,知礼仪。这样也许天下就太平了。”王母娘娘说:“玉帝老爷说的极是!”玉帝说:“你看谁能担当此任?”王母娘娘说:“我看只有轩辕星君能当此任。”玉皇大帝说:“是!是!甚合吾意!”

    且说,那轩辕星君住在中宫,在天上是掌管雷雨的,有生化阴阳的本领。一日他来到太白金星处说:“先师,小神受玉帝之命,要到凡间走一趟,今天前来辞行,想请教先师,不知何处可以安身立命,成就大事?”太白金星说:“贤弟不必客气,请随我观看那神州大地。你看这人间环境,西部是崇山峻岭,北部是浩翰大漠,这南边和东边经常是洪水浩荡。这中部地区,像一把座椅,坐西面东。这里背靠嵩岳,左临黄河,南有颍淮,东面是大平原,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靠山可以狩猎采果,临河可以捕鱼捉虾,平原可以种植五谷……只要这里百姓富了,部落强大了,何愁不能统一天下?贤弟座下就是有熊国,你不妨就到那里去吧。”轩辕星听罢连连道谢,化作一条黄龙,由黄云扶绕,飞往人间。一日上午,有熊国的国君少典和他的妻子附宝正同部落的男女老少在具茨山下用一种叫做耒耜和铫的生产工具耕田种谷,突然头顶响起一声闷雷。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霎时将整个天空罩个黑暗暗的像个锅底。在黑暗中,人们看到天空有一条黄龙从天而降,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口若血盆,直奔附宝而来。附宝见状,“啊”的一声昏倒在地。少典和人们醒过来去看附宝,只见她像安睡一样平躺在地上。少典将附宝叫醒,问她怎么样。附宝说:“没有什么,只是觉得肚里有些不舒服。”打这以后,附宝怀了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一年过去了,孩子没有生下来;二年过去了,孩子还是没生下来。附宝害怕,对少典说:“我肚子里怕是一个怪物。女人生孩子只要八九个月,已经过去二年了还没生下来,不是怪物是什么?是否请个巫师给看看!”少典说:“也好!”于是请了巫师。巫师一看,拍着双腿笑着说:“不用怕,没有错,准是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到了第三年的一天,少典和附宝查看农桑,来到一个叫轩辕丘(山)的地方。少典兴致大发,对附宝说:“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何不对诗助兴?”附宝笑着说:“如何对法?”少典说:“这轩辕山四处都是美景,咱就以轩辕山为题对诗如何?”附宝说:“好!好!夫君你先说吧,小妃自然跟上。”少典随口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东观,近处是枣林,远处是沙滩。”附宝也随口对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西观,远处是嵩丘,近处是桑园。”两人吟罢东西,少典和附宝又对吟南北。少典说:“站在轩辕山,抬头向北观,近看是桃树,远看是太山。”附宝也吟道:“站在轩辕山,抬头向南观,近看是姬水,远看是杏园。”附宝话音刚落,只听背后有人大声喊叫:“好诗!好诗!让老朽也凑个热闹!”少典、附宝扭头一看,见是一位老者。那老者上前拱拱手,随口吟道:“站在轩辕山,举目向上观,此处是天心,八方来朝班。”吟罢,三人又是一阵大笑,尤其是附宝,捧着个大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突然觉得肚子一阵疼痛。少典躁急地说:“怕是要生孩子了!”那位老人忙说:“快随我到家中。”附宝刚躺到床上,孩子就落地了。传说生这孩子时满屋都是红光,轩辕丘的四周有四条龙飞来游去像是护驾。这孩子身似龙体,脸似太阳,二眼如月亮,手足像龙爪,说话犹若宏钟……。少典和附宝甚是欢喜,说:“老天爷叫您生在这轩辕丘上,就起名叫轩辕吧。这轩辕丘的前面,有一条姬水河,你就姓姬吧,以后大家就叫你姬轩辕。”老汉也高兴地说:“我看这孩子相貌非凡,有帝王之相,如果他得了帝,做了天子,咱这轩辕丘北边是黄水河,不妨就叫‘黄帝’怎么样?”大家当是戏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东方岁星见火星、轩辕星都先后下凡,到人间做了天子,当上酋长,万人敬仰,四方朝贺;而自己却在天庭做玉帝的把门将军,心中实在不是滋味,因此,轩辕星君下凡人间不久,他就将镇守东方的差事交给手下一个叫句芒的小神守着,化做一条苍龙,由青云环绕,嚓地降落在东方的济水一带。这里是九黎族蚩尤部落,岁星做了蚩尤部落的首领,其名就叫蚩尤。

    传说,天上这三位星帝后来在黄河北的涿鹿一带曾进行过长期的战争,后来黄帝制服了炎帝,打败了蚩尤,挥师南下,回到有熊国做了中央大帝。    

    讲述人:苏云生

    搜集整理者:刘文学 王金岭

    流传地区:河南省新郑市

    (选自《黄帝传说故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贾芝主编《炎黄汇典·民间传说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黄帝选妻

    轩辕黄帝整天为百姓们费心操劳,乡亲们都对他十分敬重。一些上岁数的人更为他的婚事操心,经常有人带着姑娘找上门来,姑娘一个比一个长的齐整。他的父亲少典和母亲附宝也想早点给他成家,看看这个也称心,那个也如意,可黄帝就是不吭声。附宝说:“这么多人来找,你总得挑选一个呀!”黄帝笑笑说:“不能光讲长相,只看外表,要看有没有本事。”二老点了点头,也不再吭声了。

    一天,黄帝打猎来到西山,抬头一看,山半坡大桑树下,有一女子手扶着树,一条腿跪在地上,正在从嘴里往外吐丝,地上已吐出一个像瓦瓮那么大的茧。黄帝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呆了。那女子吐出个黄金色的,又吐出个银白色的,都闪光发亮。黄帝看得入了迷,心想,我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会吐丝的女子,真是连做梦也想不到哇!自从来了有巢氏、神农氏,吃的住的都不愁了,可还披着兽衣兽皮,多么难看。今天要能得到这丝,纺织成布做成衣服,该多好哇!想到这里,他就要上前问个明白。又一想,不知是谁家女子,什么脾气,万一人家给个没趣,不是白费口舌吗?还是等她吐完丝,歇息时再问吧。

    那女人在那儿吐呀吐的,吐成了三个茧,起身就要走。

    黄帝这下可着急了,急忙走出来,拦住那女人,拱手道:“大姐留步。”

    那女子歪头看他一眼说:“大哥有什么事吗?”

    黄帝说:“我看大姐会造丝,能不能教教俺。”

    女子说:“俺爹娘有交待,想学造丝,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非丈夫不准传授。”那女子说罢这句话,赶忙捂住了脸。黄帝听到这里,心里怦怦直跳,也不知道这女子说的是真是假。他抬头又看了看那女子,长得很丑,脸皮黑,嘴唇厚,个头也不高。又一想,她是个干活人,不能光看模样儿。有这样一个会吐丝的帮手,再好不过了,就鼓起勇气说:“大姐只要不嫌我,我愿……”

    那女子大胆地走到黄帝跟前,两人并肩坐在一块青石板上。黄帝说:“咱们虽然订下了,可不知道大姐家住在哪里?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那女子说:“我原是王母娘娘的侍女,名叫嫘祖,因为犯了天规,被打下凡来。”

    黄帝说:“你犯了啥天规?”她说:“有一次,俺到王母的花园去赏花,那花园里有一株五色香草,上边结满了果实。我看那果实好看,又有香味,便随手摘了几个填进嘴里,满嘴香甜,我便嚼了嚼咽下去。没多大一会儿,觉得心里直往上翻,光想往外吐。我没法了,便蹲在地上,一会儿便吐出来了,一看,是丝。接着,不知从哪儿飞来几只彩蛾,围着香草飞来飞去。我想,若把这香草籽儿喂彩蛾吃了,不也会吐丝吗?飞蛾下了子儿,那子儿慢慢变成蚕。我又用香草籽儿喂蚕,那蚕便也吐出丝来。我看着真有趣儿。这五色香草,原来是仙草。我想再摘些果实,谁知刚摘了一把,不知哪个人告诉王母了。王母大发脾气了,当即把我打入凡间。我想,无论咋说,那香草籽儿也得带上。我把它藏在衣袋里,一会儿一摸,生怕丢了,王母叫把我扔到一个山旮旯里,差点被狼吃了。幸亏,被捡干柴的西陵氏所救,我就认她为母。我们母女,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直到今天……”

    黄帝听罢,伸手抓住了嫘祖的双肩,半天不知说啥好。嫘祖又说:“北山坡上,我已经养了一片蚕,正在吐丝。那些蚕都吃桑叶,长的也不错,咱们去看看吧!”黄帝顺着她指的方向走去,看到那些蚕结的茧,个个就像瓮那么大。黄帝高兴地说:“我现在就回去,派些人来把蚕茧寻回去。”嫘祖笑着点了点头。

    黄帝先回到家里,把选嫘祖为妻的事跟少典和附宝讲了。老两口一传出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结队地都来了。黄帝和嫘祖回来时,大家都围着他们看。有的小声说:“那么多齐整的女子不挑,偏挑了这个粗糙人。”有的说:“放心吧,黄帝办事比咱们有把握,可能这女子有大本事。”有的见了蚕茧,还不知道是啥稀罕物哩。

    嫘祖很家常,一到这里,就领着几个姑娘抽起丝来。抽着盘着,盘得有条有理,大家都跟着学起来。少典、附宝、有巢氏、后稷和一些上岁数的人,看着一盘盘又细又软的丝,一个劲儿地笑。自从嫘祖来到之后,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纱、织锦,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衣裳。这一来,大家都夸奖说:“还是黄帝有眼力,看人光看样不中。”人们一提起嫘祖,就打心眼里敬佩她。为了不忘她的功绩,农家的织机房里都敬祖神,实际就是嫘祖。    

    讲述人:蔡英生

    搜集整理者:蔡柏顺

    搜集时间:1982年    

    (选自《轩辕故里的传说》,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年版)    

    (见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贾芝主编《炎黄汇典·民间传说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来源:中广网河南分网    责编: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