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逢五逢十,中国人喜欢把庆典搞得隆重些。而在香港,历年来的“回归纪念日”,几乎都有本港市民热情参与的“嘉年华”、巡游、演出活动,香港回归祖国,普通香港人是最直接的体验者。
十五年来,可能没有哪个香港人答得出到底学会了多少普通话,回答了多少内地游客的问路,恐怕更多的是数数最近手里买了多少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国之声最近推出纪念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组合报道,探访香港节奏,寻访港人生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坐大巴到铜锣湾的闹市区要一个小时,这里是香港新界的天水围,天瑞市场每天早晨七点半开门,果蔬生鲜不少来自内地。
香港果蔬生鲜不少来自内地
市民:汕尾的猪。
记者:这些是吗?
市民:这些是海丰的,也是属于汕尾的。
记者:这是内地的猪肉?
市民:对。
老板娘擦着“荣丰海味杂货”的铺面,用粤语和普通话交替着招揽生意。
老板娘:我帮你包好,非常好吃!
记者:像你们店里面是不是好多东西从内地过来的?
老板娘:什么地方都有!
普通人对“回归”问题并不多
这是天瑞市场的一角,店家说已经开了十多年,绍兴花雕、青岛啤酒和山西老陈醋摆在一起。这是天水围一天生活的开始,除去柴米油盐和生意,普通人对“回归”这样的问题并不多。
记者:当时香港回归的时候,心理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老板娘:不会的。
记者:生活上没有什么感觉变化?
老板娘:不会。
回归15年跟内地人交流机会增多
读书更多的年轻人谈到“回归十五年”,会讲到“两地交流”。黄荣俊长大在香港,今年从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毕业。
黄荣俊:我家里就没有怎么讲关于回归的问题,就觉得回归前跟回归后好像感觉都差不多。
记者:生活上没有什么变化?
黄荣俊: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回归,好像回归之后跟内地的人交流的机会会比较多。
因为一起做项目,他和来自浙江的内地生楼宇騉成为朋友,黄荣俊说,两个人无论学还是玩,都常凑在一起。
黄荣俊:之前可能我觉得内地生读书会很厉害,现在也是很厉害,可是以前就觉得他们比较古板,就只会读书,书呆子这样子,但是和很多内地生交流之后发现,他们其实不会比一般的香港学生创意比较低,他们在逻辑、整理能力方面会更强。
楼宇騉:对于学广东话不是很抗拒。
记者:现在可以用广东话交流。
黄荣俊:还蛮好的啦,他广东话说得不错,比我普通话好。
内地元素在香港人生活中增多
普通话、简体字、人民币,“回归”十五年,内地元素在香港人的生活中一点点增多,特曾荫权在接受采访时说,港人爱国情怀时有增加。
曾荫权:香港人在这15年之中,爱国情怀加深了,老实讲深了很多,对国家的支持,对国家的情怀。
香港的普通年轻人说,的确曾经面临“身份认同”的思考。
黄荣俊:认同感方面,我觉得我是中国人,同时也是香港人。就我对中国人这个身份不会感到抗拒。
让香港成为对港人更有吸引力的“家”
香港旅游局最新的城市形象广告语是“香港,亚洲国际都会”,而在“内地”元素浸润之下,香港普通人的生活似乎还延续以往节奏,即将在7月1号就任的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说,他所追求的港人生活,也就是所谓“家是香港”。
梁振英:我提出说家是香港,意思是说我们香港这个地方几百万人是一家,我们人员之间在这个城市生活,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人员之间应该有更深厚的感情关系。
梁振英说,这也正是十五年来,普通香港人疑虑一点点消除的过程,这也让香港成为对港人更有吸引力的“家”。
梁振英:确实香港很多老百姓担心,担心自己银行里面的存款,担心自己口袋里面的钞票,担心自己的工资拿了人民币,人民币不能流通自由兑换,跟港币不一样,将来出国怎么办?孩子到外面留学怎么办?做生意怎么办,但是这些问题通过我们科学论证,应该说比较精心的筹划,1997年香港法定货币还是按照基本法落实了,是港元,而且是自由流通、自由兑换,我们对港元跟内地人民币并存,一个国家里面有两种货币,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是完全可行的,也证明了过去有一些人的一些顾虑是不必要的,那么这个例子很生动的说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和可行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