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之路》开始曲】
【音乐起】
内地——港澳,
鱼水共存、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进步共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广州电台、珠海电台、东莞电台、中山电台、江门电台、佛山电台、惠州电台、金陵之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共赢之路》。
【音乐隐】
今天播出第五集《风暴》。
【出音响 美国国债危机,压混:新闻“全球金融市场陷入衰退恐慌”、“新一轮金融危机会暴发吗” 】
【男主持】金融危机的恐慌,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不仅仅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本市场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彊拓土,融资行为,早已跨越了国界。
【女主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是全球金融领域发生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重大事件。前者直接引发了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后者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香港与内地经贸往来、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拓展的今天,这两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怎样的警示?香港与内地,应该怎样在发展与合作中规避金融风险?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出音响:地铁报站名:中环】
【男主持】香港,中环。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所在地。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紧迫感音乐】
【女主持】早在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横扫了东南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纷纷败下阵来,东南亚的金融舞台,上演了一场“富可敌国”的个人与集团主导的货币战争。索罗斯们在大获全胜之后,迅速把目光投向香港,双方长达一年的缠斗就此展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长年研究港澳经济:
【出录音】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香港当作是一个提款机,当他需要钱的时候,他就这边先买高现货,再沽空期货,在这两个市场上面如鱼得水,当股市真的下跌的时候,他又大手买进,买进之后又把股市扯上去,扯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又造点消息出来,或者说借一个国际一个什么金融的事件,他就出货。所以这两边他就可以赚很巨额的一个差价。那么这个差价就形成了国际大颚对冲基金的一个典型。
【男主持】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利用极少的资金,做空恒生指数,调动大量资金,买入沽空的恒指期货。金融炒家用买高现货、沽空期货的方式,赚取两市的巨额差价。索罗斯们的想法,从宏观上来说,一是长期看空回归后的香港经济,二是对自己操控市场的自信。索罗斯们搅得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愁云惨雾,恒生指数跌破6000点整数关口,再向下探。而炒家们却在购买了50—60%的沽空恒指后,将平本指数锁定在7500左右,且全部是8月到期的合约。
【女主持】从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刻起,中央政府就向香港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男主持】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股市,恒生指数开始下跌。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到支持香港政府护盘的行动中来。中央政府还一再强调,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
【女主持】1998年3月,刚刚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就任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做出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的庄严承诺,中央政府做出了明确表示,如果香港有需要,中央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香港。
【出朱镕基同期声】(录音)
【男主持】当时,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正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亚洲金融危机也使内地外贸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内地同样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即便是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中央政府仍多次重申“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了香港抵御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
【女主持】香港政府果断出手。双方的较量在1998年8月达到白热化。这当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具争议之处,是香港政府一改过去对金融市场“积极不干预”的政策,调动了近8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奋起救市。
8月13日,港府组织港资与内地资金入市,主战场从股市转移到股指期货市场,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就此打响。也就是在这一天,港府宣布,已运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激烈的交锋一直持续到8月24日,这一天香港政府再次投入50亿港元入市。
【男主持】当时指挥并执行这场保卫战的核心人员, 最广为人知的,是特区 “财经三剑侠”——曾荫权、任志刚和财经事务局原局长许仕仁。其实,还有两个少为人知的重要人物,一个是金管局副总裁陈德霖,他是参谋长、军师;另一个就是时任金管局副总裁的叶约德女士,她是当时的操盘手,被人们称作披甲上阵的急先锋。
【出叶约德录音】最困难的是,对手是市场高手,每天都有新招,我们就要每天把他们的策略总结出来,第二天早上开会,商量应对的招数。
【男主持】决战终于来临。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国际炒家手里的期货合约到期必须出手,双方围绕7500点的炒家平本指数展开激烈争夺。上午10点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盘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了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巨大的成交量背后,是不断的抛盘接盘的轮番恶斗。
【女主持】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港府照单全收,成交量继续攀升,而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和790亿三个数字上。
【男主持】当时的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女主持】我们今天回顾这被写进教科书里的经典战例,不仅仅重温了当时的惊心动魄,更看到香港政府表现出的智慧。五位核心成员,十天的激烈搏杀,不是盲目的拼资金数量,更要看战场谋略。港府在决定入市干预之后,入市时机就成了最重要的战略选择。香港政府是在国际炒家资金投入完毕、后续资金不足,甚至需要融资来支撑其后续操作时入场的,所谓“旧力已过,新力未发”之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
【出录音】香港政府入市的时候,也是应该说有一种背水一战的一种气派,香港本身的金融管理的一个技术、能力比较强,比如说香港金融管理局,有一帮专家, 任志刚先生,他当时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总裁,金融管理的技巧和能力,他应对国际大颚的经验比较丰富。第二个判断来自于,应该来讲中央政府对他的一个支持,因为97回归以后,中央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冲击,我们看当时的一些中央的领导人的一些讲话,那么也是要全力以赴来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支持特区政府采取任何的能够有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就是说中央政府准备支持香港特别政府,来这样做。
【男主持】提高短期货款利率——提高炒家成本、提高保证金比例——再次提高投机资本的融资成本、将所有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进而稳住股市。时机恰当、战术得当,最终让索罗斯们带着十亿美元的损失离场!
【女主持】香港政府的入市干预,事后引起了许多西方保守经济学家或自由经济学家的批判。但这样的观点本身也招致了强烈的反对:被投机者操控的经济已经不是自由经济,港府入市干预完全正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炒家抗衡,将金融秩序纳入正轨;当货币和金融市场受投机者冲击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两个市场的稳定和公平,确保市场人士可以在公平环境下进行活动,并确保市场有效运作——这恰是对自由经济的负责任的保护。
【男主持】香港政府在这场保卫战中不仅成了赢家,还赚了钱。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佩琼认为,后来政府的作为进一步捍卫了香港自由经济的形象:
【出录音】 所以我们的特区政府很快就把他买回来的那个蓝筹股,就把它放在公司里头,然后就把那个蓝筹股就发行了我们的应付基金就把它卖给香港人,所以今天还是很大的一个盈富基金在哪里,就变成政府完全脱离了应付基金的那个关系,这样的时候我们又恢复了市场的运作,第二个方面当时我们的经管局也出了所谓七招,就主要是限制了他们那个用我们的那个港币的额度受到限制,这样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们用制度上,创造了一个条件来减少,我们的金融风险。
【男主持】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了金钱游戏和货币战争的出现,而制度的完善往往有滞后效应,在基于某种经验和教训完善的制度下,规避同类风险有一定效果,对于新问题的出现,总让人有始料未及之感。
【女主持】十年之后,危机再次来临。这场发端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让货币与美元挂钩的香港,让经济外向依赖的香港,直接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香港人,在股市、楼市等投资理财领域参与程度、广度都很高,他们的金融意识、商业文化和金融素养由来已久,这次危机,直接深入地影响到了香港人的生活。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佩琼:
【出录音】香港也有人买这种次级债,那个迷你债券,到2008年9月那个雷曼出现问题以后,香港老实说在我们那非常健全的金融体制之下并不是真的受到很大冲击,最糟糕的就是当时在那几年我们就对银行,大量的向那个消费就是普通的投资者,就是储蓄户香港人居民就销售了雷曼的所谓迷你债券。
【男主持】长年研究金融业的珠海博众证券总经理李炯,因为业务的关系经常去香港与同行见面。他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世面一片恐慌,人们的消费意愿也降到了最低点。
【出录音】08年这个金融危机产生之后,就是我们会看到香港的报纸上有很多就是这个酒店或者大的好的酒楼在做他推广的时候,会做一些非常特价的这些产品,比如说当时有推一块钱一盅的这个官燕,还有就是非常便宜的这个鲍鱼套餐,随着这个股票市值的蒸发对于香港人来说他们的个人财富也在蒸发,所以说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从我们所关注到正常来说就是饮食业就是影响很大。
【片花】
【出音响:茶餐厅音响】
【女主持】喝早茶,是广东人、港澳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也通常在茶餐厅里完成。作为基础服务业的餐饮行业,率先嗅到了金融海啸的气息。
【出音响:东莞厂区噪音及谈话声】
【男主持】东莞。这个城市的发展史,以及它与港澳台企业紧密的关联,早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当时,有不少港澳资企业的代工工场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难以为继的现象,许多企业选择了倒闭。理文手袋厂厂长赵顺景:
【出录音】当时我们集团的在其他地方的造纸厂出现了困难,我们老板调集了许多资金,从其他厂调集了许多资金去支援,我们这里还好,就是订单少了很多,但没有那么严重。其他有很严重的厂,倒闭的也有不少。
【女主持】但也有例外。德国波菲利斯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的克劳泽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资香港,后又经香港的公司投资内地,2002年将工厂建在了珠海的保税区内,主要生产塑料挤出型材,占据着欧洲百分之九十的同类产品市场。
【出录音】我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高科技产品,技术、生产都是我们自己来,而且,我的目标市场非常分散,欧洲的好多国家、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等,市场做得广泛才稳定。
【男主持】也许,克劳泽先生和他的企业能给我们如下的启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培育广泛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强的重要因素。
【女主持】同样是在东莞,我们看到了这个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以制度创新闻名的城市,未雨绸缪的推出了企业升级转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政。他们自己称之为“腾笼换鸟”。
【出录音】东莞市企业转型办现场办公点:就是这张表。。领了这张表,手续都齐全的话,七个工作日就可以了……
【男主持】这里是设在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局三楼的“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现场办公点。企业主按照流程提交所需材料,就可实现企业的升级换代,拥有更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开设独立外汇账户、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集工、贸于一身、便于向境内金融机构融资等便利。市政府还拿出了十亿元扶持资金,帮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出录音】东莞市外经贸局综合科科长叶琨洪:市委市政府也看到,要保持整个经济持续的发展,或者说就必须要推动特别是现有企业这个转型,所以也是当然2008年发生这个金融危机也是加速了我们这个转型升级这个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吧。
【女主持】这十亿元加工贸易转型专项基金,主要的帮扶对象就是东莞市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转型,不仅改变了企业的性质,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企业发展的内涵。
【男主持】2009年第11期的《经济师》杂志,刊登了一篇《两次金融危机在香港传导原因与分析》的文章,文中提到:从触发因素来看。对于香港而言,其坚守联系汇率制,港元与美元相挂钩,因此香港汇率稳定依赖美元稳定,而当美国经济发生波动时,香港经济自然会产生同步的影响。
【女主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集着世界各大金融机构的分支,与世界金融联系极为密切,香港的债务市场在那时就已是亚太区内其中一个流通量最高的市场,同时,香港还是活跃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心。当美国金融出现剧烈震荡,各个金融机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香港被逐个推到。
另一方面,香港持续多年的高通胀率也是促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内在因素。
【男主持】珠海博众证券总经理李炯同时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的客座教授,在讲授投资学的同时,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的思考。
【出录音】李炯:他不断地通过这种把这些所谓的这种评级比较差的这些人的贷款,打包成这个新的金融产品卖给别人,别人又卖给别人,所以说一旦爆包就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女主持】本想转嫁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设计,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之下,大家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该如何自处呢?珠海博众证券总经理李炯:
【出录音】所以说每一个这种新兴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经过这种低端的加工业制造业,然后向高端转移,那么向这种需求拉动转移,所以中国目前来说其实也是处于这个阶段,所以说我们需要改变原有的投资和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那么的这种模式希望通过内部的需求的创造,那么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男主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像1998年的金融风暴那样来势凶猛,对于香港经济来说,更像是“温水煮青蛙”,它逐渐蚕食的隐性破坏力,循着港币贬值——影响进口——产生通胀——资产贬值这样的线索次递延伸,并发散影响到香港的房地产、银行业、金融业,另外,随着危机的加深,欧美市场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到了香港的另一大产业——转口贸易。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
【出录音】所以香港政府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呢?他就提出来,我要不断的实现,叫做产业多元化,比如说发展叫做六大产业,就是一方面是稳住香港的金融体系, 比如说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香港的交易所,为了完善股票市场的交易,延长交易时段使得吸引更多的内地的上市公司,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还有一个就是使得香港更多的资金能够在香港的股市里面来进行交易,延长交易时段,完善交易机制。
【女主持】金融业的出现与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绝不是空中楼阁,但过分的预支消费、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长的衍生证券链所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和道德风险,就像是把资金的大厦建立在虚拟经济的沙滩上。
【男主持】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已经基本建立了自身的市场经济体系,在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方面与香港的联系已深化到融合渗透的程度,以一个强大经济体的身姿站在香港身后,并与香港一起在产业升级和产业多元方面良性互动,联手向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
【出录音】中央政府主要还是在支持香港在发展这种六大产业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那么还有在规划上面的一个支持。那么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就更加明确了,就是说把香港纳入国家的规划,他是希望让更多的市场人士更清楚国家是把香港是这样定位的。让香港的产业如何配合国家产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产业,比如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会来配合,让香港的产业发展的更好一点。
【女主持】蓬勃发展的祖国内地,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财富,这成为香港实体经济市场的重要购买力。
【男主持】香港与内地,在市场经验与市场要素、产业结构与发展条件等方面的互补优势,让香港成为内地经济发展的天然受益者。
【女主持】港商陈先生每天来往于深圳和香港之间,两次金融风暴虽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损失,但确着实让他受惊不小。他说:
【出录音】我们香港过去自以为很强大,其实如果没有中央的支持,以香港的力量对付国际金融危机是很吃力的。看看澳门就可以知道了,获得了中央的支持,澳门现在都已经走到我们前头去了。对中央伸出的温暖的手,如果政府是为百姓着想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紧紧地握住。
【女主持】香港是一个岛,也像是一艘船。祖国内地像是个巨大的港湾,有了港湾的依托,风暴无碍,海啸无碍,而船可以行驶很远很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