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之路》开始曲】
【音乐起】
内地——港澳,
鱼水共存、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进步共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广州电台、珠海电台、东莞电台、中山电台、江门电台、佛山电台、惠州电台、金陵之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共赢之路》。
【音乐隐】今天播出第七集《波动》。
【男主持】美国经济学家钱钠里认为,一个经济体通常从初级产品生产,到工业化阶段后再进入发达经济后工业化阶段。
【女主持】美国波特教授则从国家竞争力角度认为,一个经济体通常从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再进入创新驱动。
【男主持】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香港却没有如两位大师所说进入“创新驱动”实现升级和转型。而是被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吸引,毅然决然地扎进了珠三角大地的怀抱,与内地开始了一种叫做“三来一补、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广东香港商会原会长杜源申:
【出录音】所以当时三来一补这个安排是最好的方法了,因为投资不是太大,但是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当时的资源还有他们在海外生产的经验和知识。
【女主持】广东省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丁力:
【出录音】这是在经济全球化两地合作的一种必然选择。那么这种必然选择基础是什么,就是两地各自的优势互补。
【男主持】在这种颇具特色的合作模式带动下,港澳与内地携手并肩、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自辉煌的历史。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的合作模式也被看作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它犹如一架崭新的引擎助推着香港逐渐成为了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也使得珠三角由百废待兴转为提前富裕。在港商的心里,珠三角、广东的确是他们兴业的福地。香港人大代表、港商王敏刚:
【出录音】广东的开放改革给我们发觉是有很大扶助香港工业的有利条件。工资比香港远远低,土地政策很灵活,价钱很低廉,给香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地。
【出音乐】
【女主持】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过,苏联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国那么成功,就是因为苏联没有一个像香港这样的地方。由此可见,香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男主持】其实,对于香港这条船来说,内地又何尝不是行驶在汪洋中可以依靠的坚实的海岸呢。
【女主持】船入大海,总有波动。就在“前店后厂、三来一补”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公元2008年,历史似乎走到了转角,时局出现了变化。
【出急促音乐】
【男主持】2008年3月开始,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迅速蔓延到中国的珠三角地区。东莞——这座拥有着15000多家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小城,由于订单减少、资金回收难、用工严重短缺,诸多港企在这场风暴中风雨飘摇。东莞兆年人造植物制造公司厂长蔡荣生:
【出录音】单子少,每个月当中都在减少。与去年来比,最起码减少一半。
【女主持】中山大学教授林江:
【出录音】一方面如果我这个企业不接订单,我就马上关门,马上就死掉。那如果我接了订单,找不到工人或者工人不够,那他怎么办,两种情况都会置企业于死地。
【男主持】一时间,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出现了疯狂的企业倒闭潮。很多中小企业主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人们不禁要问:
难道这台前店后厂的经济引擎已经锈蚀老化了?
难道这辆拉动两地经济飞奔的战车正在面临淘汰报废的风险?
难道这条中国式发展之路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岔道口?
【女主持】事实证明,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是一场经济风暴、更是一场头脑风暴。被吹醒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劳资矛盾的出现已经在“倒逼”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我们急需由汗水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的跨越,产业升级转型不能再等,香港和内地的经济需要涅槃重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出录音】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有利武器。而那些长期以简单加工贸易为主、缺乏自主产权和品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和产业,在危机的冲击下,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男主持】2008年,对于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不仅因为这一年的金融危机,更因为他就此做出的那个决定——在产业升级转型中广东依然要敢为天下先,迅速实施“腾笼换鸟”政策。消息一出,一片哗然。有人说,广东离开了加工贸易企业还靠什么拉动经济?有人说,产业升级转型要符合经济规律,不能一蹴而就;还有人说,金融危机已经令人难过,此时赶走港资企业,是否显得不尽人情?而对于这个事件的另一主角——众多港企老板来说,他们对未来的确有点茫然了,广东香港商会原会长杜源申回顾起那个夏天,感慨颇多。
【出录音】所以当时从香港商会来说,因为很多会员都在东莞有三来一补的公司。所以他们都有问,因为当时都是一个概念嘛,他们真的会问一些问题,怎么实行这个东西,对我影响有多大?比如,我的法规、我的税务怎么处理,坦白说,当时我们都不知道的。
【女主持】叶凤仪是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副会务经理,她说“腾笼换鸟”政策刚一推出,她就察觉到了港企老板复杂的情绪:
【出录音】他以为就是说东莞不喜欢我们这些小企业了,很多人一开始就以为升级转型就是来料加工一定要转三资企业,以后来料加工没的做了,有一些人就想做一天算一天,上面合同不批了,他就不做了。
【片花】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广州电台、珠海电台、东莞电台、中山电台、江门电台、佛山电台、惠州电台、金陵之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共赢之路》。
【男主持】一时间,局面显得颇为尴尬。粤港两地面对“转型”这个问题,能否再次携手度过难关,成为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但质疑之声并没有动摇广东省期冀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汪洋书记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力求去除这个“成长中的烦恼”。
【女主持】当然,改革不是空喊口号,要的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的是摆脱困境的方法。2009年,依然是那个拥有众多外商投资企业的东莞,勇敢的站了出来,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条款清晰,贴心实在。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面。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
【出录音】我们先后阿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帮扶的措施,为我们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特别是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比如,我们出台和完善了东莞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操作流程和指引。率先在全省创造性的解决了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所遇到的停产的问题。第二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搭建了企业内销对接平台,内销是我们推动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我们通过联手海关部门共同构建了一个内销的快速通道。第三个就是我们提升了企业自主的创新水平,从2011年起,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将科技东莞工程的资金提高到每年20个亿。那么第四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实施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辅导计划,我们充分借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那么在帮助企业提升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包括怎样提升生产技术、怎样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研发阿。 第五个就是我们专门成立了对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扶持资金,为了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那么我们设立了一个十亿元规模的叫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支持我们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地区的总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9月份,市政府和香港的投资方共同出资成立了东莞外商信用担保公司,这就有利的帮助中小规模的港资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男主持】东莞出台的这些政策好像是一场及时雨,洒在了港商焦灼的心田上。有了明晰的目标,有了具体的政策,权衡利弊后,很多港商都主动加入到这场变革中来。广东香港商会原会长杜源申先生也表示,政策出台之后,他的工作也更加好做了。
【出录音】因为政府都很清楚说我们不是把你赶走,我们不欢迎你。不是这个概念了,是国家要进步了,你们真的要改,以前港企的法律定位都很模糊了,三来一补是真正的公司还是三资公司,都没有什么人清楚了,而且产权不是太明确了。所以大家要把这个理顺,规范点这个事情了。
【女主持】就这样,广东政府与港商终于在“腾笼换鸟”政策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产业升级转型也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艰难的迈出了第一步。可问题接踵而来,所谓的“腾笼换鸟”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但是笼子腾出来,能否招来鸟,是否能招来“好鸟”,一个大大的问号摆在了东莞政府的面前。广东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
【出录音】怎么腾,怎么换,这是个问题。我最近还看到香港媒体在谈一个问题:笼子腾出来了鸟在哪里?这个问题又是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有关系的。如果没有国际金融危机,如果说我们倒退几十年,那很可能我们一腾出来新鸟就来了,现在问题是全球经济都不景气,所以腾出来你就会发现,大鸟没有想象中来的那么多。这又是一个问题。
【男主持】单纯的转移不能实现转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树立企业自身品牌、增加科技技术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升级”。广东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
【出录音】转移是一种转型,但是转型并不仅仅是转移这一种,从目前来看,空间转移要受经济规律的左右,你比如东莞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成品在外,那么他在这里组装,如果把企业搬到湖南、湖北去,凭空增加了昂贵的物流成本。所以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年,那么多的外资企业都聚在沿海地区就是这个道理。就说他主要针对出口的,所以他不愿意进去,后来大家也明白了这个事实了,所以现在也不是说一定要求这些企业都走。
【女主持】明确了这个道理,东莞的产业升级转型使得“腾笼换鸟”的概念变得更为丰富。实现了由“腾笼换鸟”向“扩笼壮鸟、筑笼引鸟”的演变。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
【出录音】一个是形态的转变。针对东莞目前还有一些来料加工企业,我们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尽快转型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外商独资企业阿,民营企业。二是将推动企业从原来OEM(代工生产)的方式改变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或者是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这种经营模式,从而能够使他们拥有自身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就是帮助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男主持】何柏林先生是东莞创科实业有限公司(TTI)中国企业事务科总监。在东莞诸多港资企业中,创科实业有限公司是既实现“转移”又完成“升级”的标杆企业。
【出录音】介绍这个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就是把我们目前这个园区从7个厂房转到一个,研发从原来东莞市5个不同地点,混到这里来了。这些整合效率就提供我们这些优点,能够投放产品更快到市场上面去。
【女主持】对于未来,何柏林既有目标,也信心满满:
【出录音】从2007年的时候我们在东莞这个区域的雇员人数一万六千多人,但是现在我们是一万一千多人,但是我们的产值增加了30%到40%,就是受到腾笼换鸟的启发。我们应该做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所以把我们一般的用工多的密集型的工作外发出去,把重要的工作留在自己这边。
【男主持】转出去,引进来。通过及时的为企业做“瘦身”,公司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也有了更多的空间吸纳高新技术人才。
【出录音叠加压混播出】
美国老师:非常高兴认识你先生。
何柏林:欢迎你们,接下来你们的学校同学就可以来我们公司实习了。
美国老师:他们很乐意……
【女主持】这是美国某工业设计学校的老师jacky,创科实业在香港的总公司每年都会安排香港或者国外的相关学校来东莞厂考察学习。以此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为公司效力。
【出录音】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通过与海外的香港的学校进行交流,我们设计中心里也有多年前参观我们的工厂觉得设备适合他们,现在已经在这里工作多年了。
【男主持】除了吸引先进的国内外人才,东莞创科实业有限公司也通过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实现升级。创科实业中国企业事务科总监何柏林介绍说:
【出录音】
何柏林:这个机器是德国进口的。它是配合我们的工程师的设计,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样品,就马上弄出来。
记者:就是说原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有了这个快速成型,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了。
何柏林:这个都是2—3个小时。这个机器是五个组,五个组在一个数据底下完成所有的尺寸。
记者:相当于我们加大了前期的投入,但是最终收到这个效益,投入产出比蛮高的是吧。
何柏林:是,因为我们要加快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
【片花】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广州电台、珠海电台、东莞电台、中山电台、江门电台、佛山电台、惠州电台、金陵之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共赢之路》。
【女主持】高科技的人才、高精端的设备,为企业自主研发、打造自身品牌提供了保障,也成就了创科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
【出录音】其实我们一直发展都是沿着自己设计,从97年我们已经把开发设计的手段,从平面设计转移到立体三维设计,而且充分利用软件,做一些仿真的分析的测试,配合我们的发展。通过这些手段2005年我们的实验室可以自己进行那个NQ的要求,获得美国安全实验室UL的认证,加快我们投放产品到市场的时间。而且我们在转型升级到设计方面,设立一个研发中心,把我们在欧洲美国开发部门差不多80%的工作投放到这里进行,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坚持生产研发、汇聚人才引进。
【男主持】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像创科实业有限公司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东莞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已经突显。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
【出录音】当前随着我们整个政策体系逐渐的完善,随着企业转型的共识进一步增强,我们全市整个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一、企业形态的优化,以来料加工转三资来说,2008年我们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法人企业的,包括外商独资且也和民营企业的,一共是227家,到2010年就达到了1250家,今年1到6月份上半年有701家,这是一个加速度。已经接近现有来料加工企业的一半了。第二就是技术的结构得到了优化。2010年外企增加研发中心,或者是设立研发机构一共是150家,同比增长接近80%,今年上半年,我们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达到了126家,比去年增加近50%。第三是市场的结构,企业的经营模式得到了优化,东莞原来很多企业都是以出口为主,比较被动的地方就是国际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对它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要同时关注两个市场,既关注国际市场也尝试进入国内市场。因为它关注国内市场就必然会带来品牌阿、研发等等。无形当中企业水平就会提高了。市场结构看起来也得到了优化,从2008年外资企业内销的总额是1600亿人民币,2010年就上升到2000亿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就达到1100多亿人民币,已经占到内外销总额的33%左右。
【女主持】而作为“腾笼换鸟”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汪洋书记更称赞东莞的产业升级转型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出录音】 看了还是很令人鼓舞,传统的产业怎样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虽然是刚刚见到效果,但可贵的是走出了路子。这样可以使大家坚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信心。
【男主持】当然,每一次改革在解决了既有问题时,通常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难点。比如有专家担心环境污染是否会伴随企业的转移而转移,外来人口的离开是否会令靠租房分红谋生的东莞农民变得无所依靠?还有人则一针见血的指出:产业升级转型能否拉动香港、内地未来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机制体制的创新。香港人大代表、港商王敏刚表示未来两地政府的合作依然任重道远:
【出录音】要增进特区政府融合在泛珠三角的工作,中央各部门必须要加强工作。两地合作有互补的也有互竞争的。互补的容易谈,互矛盾的就要有一个中央的中间人,要不然就容易拉扯,这个事情就拖了。
【男主持】在时间的长河里必然会有波动,在合作的过程也必然会有矛盾,而合作就是要把磨擦系数降到最小,把利益最大化。这个最大化的利益之根本目的是让全中国人民得到更多的福祉。广东社科院产业研究所所长丁力教授:
【出录音】在我们现在搞的这块土地上,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港澳制度升级版”。那么现在要寻找的是什么呢?就是能不能形成一种在两地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第三种制度,这个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什么呢?因为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是觉得机制体制改革的问题,但是香港澳门那边实际上他的制度和我们比有比我们好的,但是也有不如我们的。那么这样的就涉及到两地的制度怎么样在一种这个新的平台上,能够真正的把两地的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符合中国特色、中国国情的一种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既能把香港和广东接轨起来,又能够代表中国未来的走向。这个才是粤港合作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女主持】内地与香港,因为彼此拥有而变得与众不同。几十年风雨走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顺利的实现粤港两地产业升级转型,进一步深化两地的制度优势合作,才能够实现香港与内地经济社会的再次腾飞,才能够探索出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
【男主持】不管历史的长河如何波动,内地——港澳,汇流奔腾,航向总是指向前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