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之路》开始曲】
【音乐起】
内地——港澳,
鱼水共存、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进步共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广州电台、珠海电台、东莞电台、中山电台、江门电台、佛山电台、惠州电台、金陵之声联合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共赢之路》。
【音乐隐】
今天播出第十集《登高》。
【女主持】打开中国的版图,香港和澳门像是两只千斤顶。在中国内地和世界交流不畅通的年代,港澳两地以同为中华子孙的力量,支撑起了中国内地与世界的贸易往来。这种力量,也给中国掀开历史崭新的一页以巨大的支持。
【音效】(97年香港回归时人们的欢呼、燃放礼花、欢庆回归的热烈场景)
【男主持】1997年7月1日,香港结束了百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两年后,澳门成为另一个归来的游子。至此,港澳同胞和祖国母亲一道,圆了期盼已久的回归梦想。
【女主持】现在,中国内地的高铁已经以世界速度向前奔驶,而香港和澳门又如同两只车轮,与内地这辆动力十足的高铁一起呼啸前行。
【男主持】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升腾的伟大壮举……
【音效】(神州七号发射倒计时)
【女主持】回归之后的香港和澳门,在祖国强大力量的助推下,经济发展迅猛,继续保持着高度繁荣的景象,而港澳与内地的合作也在不断升温。犹如高台起舞、太空漫步,自信而从容,使共赢之路越走越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出录音】现在已经成熟期了,我们热恋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夫妇关系。我们两地做的事情已经把两地的民生、老百姓的生活已经拉的很近。这个是全国内地唯一一个地方、唯一一个城市、真真正正和香港联系起来,做了个大都会的,1600万人的大都会的联系起来的最有潜力的都市。
【男主持】曾荫权的这番话,形象地概括了香港与深圳两地的合作关系,也从中折射出港澳与内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女主持】深圳和香港仅“一水之隔”,无论是在深圳还是香港工作或居住,频繁穿梭于两地的居民,正让深港之间变得几乎没有距离。香港人跨过罗湖桥到莲花山祭拜邓小平,深圳人跨过罗湖桥到香江赏维港、看烟花早已成为彼此生活中的常态。“同城一体化”的概念不仅被广泛地接纳,同时还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了两地的各个角落。
【出录音】
陈先生:我们都常常到国内去的,亲戚和朋友有很多都在国内有房子。
卓小姐:以前,交通还是没有那么方便,随着港铁龙华线开通了,不同的关口也把服务业提升了水平。现在过关从香港过来深圳,或者是深圳去香港也非常的方便。一些关口是24小时通关的,环境和舒适度都非常的舒服。
胡先生:我来深圳有七八年了,最近几年我在这里讨了老婆,我大概每天上班来回,一个单程一个小时之内就搞定,福田过关回公司,回到公司,二十块钱不到港币就搞定了。
【音效:香港地铁运行声和报站声,压混】
【男主持】在港澳“自由行”业务开办之前,赴港之难如同出国一般。当时有句话非常流行:“不到中英街等于没来深圳!”于是,一张小小的“中英街特别通行证”就成为内地旅客来深必办的证件,为的就是到深港边界的中英街采购“港货”。而随着内地市场的日益繁荣,中英街上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内地买到,这里也从昔日的人声鼎沸开始走向沉寂。
【女主持】如今,随着通关的便利和两地居民的频繁往来,这一切更成为了历史。据统计,截止目前,深圳户籍“一签多行”旅客通过深圳口岸出入境已超过1200万人次。过去是“无香港不成深圳”,如今则是谁也离不开谁。中英街的港深握手,已经演变成“深港都市圈”的大格局一体化。香港人北上深圳消费,深圳人南下香港扫货,“换城消费”已成为深港两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
【出录音】深港两地在消费方面,两地的沟通越来越多,这正好实现了两地在消费上的互补。而且说明两地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推出的香港自由行也好,非户籍居民的赴港游也好,这些所有的措施都在加大深港两地的人流,特别是香港的消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说香港它的经济合作关系和深圳及珠三角也越来越密切,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男主持】三十一年前,深圳只不过是香港这个大都会身旁的无名小镇,三十一年后,深圳迅速崛起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年轻的工商业大都市。在“换城消费”的背后,今天的深港关系可谓是水乳交融。两地间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融合与发展。这两座城市也共同成为亚太地区夺目的“双子星座”。深圳大学中国政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鸣:
【出录音】一体化以后对两地之间,就形成一个可以充分利用两地的比较优势。香港的比较优势就是它的观念很新,国际化程度很高,资金很充裕,运作经验很丰富,市场经济体制很发达、很完备。而深圳这边我们有很好的高科技产业,我们有很充足的人才,我们有广阔的腹地。这样一来就深圳的制造,深圳的工业,深圳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非常快。而香港的市场、资金、理念、特别是香港的体制机制,这两地之间能够形成非常好的错位的定位,它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一体化的结果。
【女主持】深港“经济一体化”可谓是催生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共同繁荣。没有“内地因素”,香港成不了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透过深圳与香港、珠海与澳门的合作,折射出的是粤港澳地区、泛珠江三角洲,乃至内地与港澳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从共融走向共赢的发展局面。
【男主持】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如飞驰的列车,以高速的增长率领跑世界,而搭上这趟列车的港澳经济也随同祖国一道,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尤其是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打破了过去妨碍内地与港澳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坚冰,加速了相互间资本、货物、人员等的自由流动。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国两制”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济整合,它很好地处理了“一国两制”原则下两地经济交流的“不变”与“变”的关系,更使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北京大学社会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认为:
【出录音】“一国两制”实际是我们国家立国的一个原则。“两制”的意思是我们一国内可以存在两种制度。而实际上每个制度的内部它都会有调整,制度之间的协调都要进行优化。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我觉得原则是绝对不会变的,而且也不能变。这是中国制度中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它也体现了中国式的多元的存在理念。
【女主持】然而,任何事物都不会单纯地发展,矛盾和争论也在所难免。正当绝大数港澳同胞为“一国两制”拍手叫好之时,另一种担忧却悄然而生。部分港澳人士为“一国两制”能否长期保持不变产生疑虑,他们担心,未来的香港和澳门会不会有“内地化”的趋势?港澳地区相比内地的优势能否继续?
【男主持】世道畅旺之下,港澳人的消费信心指数持续增加,过去那种愁云惨雾的心情也一扫而光。他们更多看到的是“一国两制”给香港和澳门带来的权利和自由,是荣耀,是骄傲。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理事区艳龙:
【出录音】以前我对国内一点都不了解,我喜欢讲英文,我觉得那普通话很难听。可是我进了中资机构以后,一步一步把我改变了。我记得我以前的董事长她跟我说过你不用害怕,我们不会策划你,要策划的话是你自己策划自己。她说的没错,因为我到了这个机构以来,我看到国家怎么对香港,怎么对我们,我确实感动了。现在我能站起来说我是中国人,到哪个地方我都觉得很骄傲,很自豪,确实很自豪。我没想到,我看将来的祖国发展肯定非常好。
【女主持】对于一贯迈着忙碌脚步的香港市民而言,回归后的十四年,除了听不到来自遥远英伦的碧眼高鼻港督每年的施政演说,看不到政府建筑前的米字旗和“英皇御准”的招牌等之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没变。舞照跳,马照跑,股照炒;法官和大律师的年会仍然戴着那夸张的假头套;议会中依然火花四溅……
【男主持】十四年,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只是弹指一挥的瞬间,却依然让我们看到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发展中的变化,是不断迈向繁荣的变化。香港市民卓嘉利:
【出录音】其实从香港回归以来,我们香港人生活确实是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跟祖国的关系更密切。记得08年(奥运)火炬在香港传递的时候,我们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荣幸、很开心、也很激动,让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
【女主持】在香港和澳门,很多人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情感历程,过去,他们“背靠海外,面向内地”,现在,他们“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十几年间,港澳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澳门日报》资深记者樊越欣:
【出录音】澳门回归祖国开启了这个城市历史的新篇章。在这一新篇章中,我们见证了许多新的发展,同时澳门500多年来与西方交流所产生的独特传统和文化也得以持续。如果你们当中有谁在10年前去过澳门而现在再去的话,我肯定你们会惊讶于这个城市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澳门打造成了世界级的旅游中心,但是那种独特、丰富的东西方文化仍然贯穿整个城市之中。
【男主持】随着港澳回归后与内地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中央更加重视港澳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香港特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框架;2009年1月,国务院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扩大粤港澳自主磋商范围,要求珠三角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把粤港澳合作提升到新境界。
【音效】(高潮音乐,大幕拉开,振奋人心)
【女主持】2011年3月,随着振奋人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人们惊喜地发现,有关港澳地区的发展首次以专章的篇幅纳入其中。《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发展高价值货物存货管理及区域分销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加快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男主持】在欧美经济疲弱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可以说刺激着世界的神经。《“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出台就立刻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各方人士都试图从中探寻出中国成功的秘诀。同时,这项关乎港澳地区命运的举措所产生的反响也前所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出录音】背靠祖国、“一国两制”,国家强势发展,是今天香港的独特发展优势。我们更感兴奋的,有关港澳的专章详述了香港特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也点出了在“十二五”时期,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方向。这些方向都非常切合香港现在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女主持】澳门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创世集团企业公司董事长刘艺良:
【出录音】“十二五”规划把港澳列入,也是我们国家五年规划用书面列入的第一次,这个也显示了国家、中央政府对港澳的重视。特别是又强调到澳门的经济多元,对澳门各界来说增加了对国家的向心力、归属感,对澳门发展前景的信心。
【男主持】可以说,将港澳地区发展以专章方式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国家审视世界经济新变化后作出的战略调整,是站在历史高点的创举。但尽管如此,从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纲要)》到2011年全国“两会”闭幕前,就有香港人士尖锐地提出,“这不等于香港‘被规划’了吗?”
【女主持】在大会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对于香港是否“被规划”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
【出录音】我想在这里再一次强调,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认真执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严格遵守基本法。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支持香港的发展,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自身的规划。
【音效】歌曲:东方之珠 (垫底混播)
【男主持】历史见证未来。过去,香港一直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经验和人才,香港是内地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内地累计实际利用港资约4927亿美元,占整体累计境外投资的44%。香港也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大门。内地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一半投放在香港,或经过香港投放世界各地。
【女主持】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充分发挥背靠祖国的优势。截至今年七月底,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61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42%,市值占总数55%,支撑着半壁江山。
【男主持】贸易方面,香港是内地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而内地更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超过2300亿美元。而今天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
【女主持】中国内地与港澳的发展之根本源于中国人的“和谐中道”的理念,中国人这种特有的心力合一的协作精神和注重整体的恢宏气度,为双方的合作共赢、进步共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此同时,“十二五”规划更为香港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
【录音】《纲要》提出未来五年内,内地国内年均生产总值年均7%的目标,按此计算,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5.8万亿人民币,与之相伴的是城乡居民的快速增长,国内需求的持续扩大,这必将为香港贸易、航运、旅游、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男主持】“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构想,不仅指明了国家经济未来五年发展的方向,也引领着区域经济前进的航程。尤其是深圳前海开发的纳入,更成为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的新亮点。
【女主持】201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当天,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化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和深圳市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深港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和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引领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升级。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
【出录音】深圳打造前海它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深港两地来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营运,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得到了改变,这里同时都在为主人。因此它的意义是和以前的开发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打造的过程当中,深港共同的作用在这里发挥的更加明显,所以它在改革开放史上是一个跨越。它将成为深港两城融合,或者说同城,或者说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当中的一个战略抓手,也意味着香港和珠三角城市的进一步融合。这是中央赋给深圳的一个历史性的责任,而这个使命又历史性的落到了前海身上。
【音效】前海开发现场、火热的工作场景
【男主持】今天,建设中的前海工地,尘土飞扬,机器轰鸣,人车齐动,气势如虹。在已经和前海达成合作意向的45家企业中,香港企业就达21家。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郑宏杰:
【出录音】当初在开发前海的时候,香港有朋友问我,前海这种形势下去,会不会掏空香港?我当时回答他们,前海这个位置和提供后方的广阔的产业和生产型这样一个腹地,会对香港的现代服务业的提升有更大的好处,香港现代的服务业已经达到93%,它通过前海来辐射到整个广东地区,那么是它的溢出部分,并不影响它本身的这种发展。它过来之后,它先进的这种管理理念,技术水准和它们的这种服务手段都是比较好的,我们有很多的借鉴和学习。那么也帮助我们内地的现代服务业的这些企业来提升自己。
【女主持】单就面积而言,前海并不大,仅仅15平方公里,但它所承载的使命和责任却很重。它所要建立的是具有改革探索意义的试验区;它所要进行的试验是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试验,它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向纵深发展,更关系到未来发展模式的走向。
【男主持】今天的前海承载厚望、蓄势待发,明日的前海,将扬帆起航、前程似海。这证明,香港的未来同国家的未来是紧紧连在一起的。2011年8月17日,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举行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演讲时强调:
【出录音】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中央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经贸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第一,大幅提升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第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第三,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第四,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第六,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女主持】中国在飞速向前。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国情咨文中相当不安地说:“ China is building faster trains and newer airports. Meanwhile, when our own engineers graded our nation’s infrastructure, they gave us a “D.”We have to do better. Within 25 years, our goal is to give 80% of Americans access to high-speed rail。”(压混:中国正在发展更快的火车和更新的机场,而美国自己的工程师则在评价本土基础设施时仅给出‘D’的评分,我们必须迎着赶上,在未来25年内,让高铁覆盖全美80%的领土。)
【男主持】更多的客观公允的人士则认为,中国将把世界带出经济危机的泥潭。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当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被问及:“如果再生为人,你愿意生在哪个国家?”汤因比思考一下,然后回答:“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某种有价值的工作。”
【女主持】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是希望的家园,他们的合作,将为自己,包括整个世界都带来共赢和共同的进步。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将登高向上。
【出录音】
英语:China will finally leap into the front ranks of the world。(中国最终将走在世界的前头)。
粤语:中国最终将走在世界的前头。
汉语:中国最终将走在世界的前头。
【音效】(风驰电掣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