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穿越世纪的生命线 > 正文

《穿越世纪的生命线》第五集 同饮一江水
2012-12-11 16:16   来源:华夏之声    打印本页 关闭
    

  第五集  同饮一江水

  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前署长高赞觉

  【音响】

  香港因为没有大的河流,也没有湖泊,也没有地下水,所以香港的水一直都不够。

  水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水一直都不够”,就意味着要从外面引水入港才能满足700多万香港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从哪里能够获得质优价廉,又可靠清洁的用水呢?香港水资源及供水水质事务谘询委员会前委员曹宏威

  【音响】

  我们非常感谢东江水,使得香港人生活得比较安定,这个就是不言而喻的繁荣的保证。

  内地供香港生活用水工程被称为“东深供水工程”,这个工程不仅解决了香港市民饮用水的需求,更为香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对此,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道:“东深供水是关系到香港繁荣的特殊工程”。

  除了香港,澳门居民的生活用水也由内地供应,这样就形成了内地供港澳生活用水的东江和西江两条“生命线”。广东省水利厅供水工程管理总局局长周德蛟:

  【音响】

  供港的线是这样的,东江的发源是在江西的寻乌县,然后流经广东的雷州、河源、惠州、东莞,供深圳的水就从东莞的桥头镇取水,经过68公里的人工管道工程,输送到深圳水库,这当中要经过四级的泵站提升水位,从深圳水库再放水给香港,这个就是它整个线。

  西江供澳的“生命线”是这样来的,发源是云南,流经贵州、广西,进入广东,供澳门取水有几个点,整个系统就这样够成了。

  港澳从内地输入原水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1963年香港和广东都遭受大旱,深圳的供水也受到影响。当年6月,香港严重干旱,政府实施4天供水4小时。当时每到供水时间,家家户户都要全家出动去打水。一盆水5、6人轮流洗澡,留下的污水洗衣服,最后冲厕所。

  【音响】

  1963年香港遭遇到一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市民每四天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多万人逃离香港。“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去,阿妈上佛堂,不知几时没水荒”。这是当时在香港流传的一首民谣,水荒使香港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血浓于水,香港的水荒引起周恩来总理的极大关注。

  1963年12月8日,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路过广州,同意“从东莞县桥头镇引东江水送水到香港”的设计方案。周总理在关于东深供工程的批示中这样写道:该工程关系到港九三百万同胞,应从政治上看问题,工程作为援外专项,由国家举办,广东省负责设计施工。于是,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于1964年全线展开施工。

  【音响】

  爆炸声

  音乐

  说起这个供水工程的建设故事,今天再次回味起来依然令人动容、感慨,广东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将其比喻为“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

  【音响】

  东深供水从6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我觉得这个工程还是体现了内地与港澳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那么简单,这个东深供水是“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当时63年、64年广东遇到了百年大旱,当时香港四天供一次水,而且请了菩萨,请了高僧,都解决不了问题。当时内地政府与港英政府还没有建交,所有的外交渠道都没有,当时周恩来总理特批了这个工程,说明当时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困难是急港人之所急,下了决心的,而且当时这项工程是靠一万多个农民工肩挑手扛,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筑起来的,中央财政给了三千多万。这个大家都知道六十年代初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国家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那时的三千多万比现在几十个亿的分量还大。这也就看出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同胞的关爱之心。

  随着经济接连实现“加速跑”,人口不断扩张,香港的水资源再次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满足港澳同胞的用水需求,供港澳的“生命水工程”又经历了多次扩建,其中东深供水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次扩建。广东省水利厅供水工程管理总局局长周德蛟:

  【音响】

  经过三次扩建,对香港供水量规模就达到11亿方。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又进行了改造,就是在00年开始,进行了东深改造工程,到03年6月28日,就做好这个工程了,对水质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用“浩繁艰巨”四个字来形容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再合适不过了,从首期工程1964年动工,到最近的一次改造于2003年完成,建设和改造期前后共跨越近四十个年头。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兼有防洪、排涝、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生命线”系统工程。四十多年以来,实现了不间断、优质地对香港供水,累计对香港供水接近210亿立方米。

  一直以来,广东与香港和澳门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从不间断地向港澳供水,使东江和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港澳各家、各户,为港澳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生命动力。广东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

  【音响】

  怎么样保持一个水环境的良好,第二个就是水量的充足。那么水量充足,我们在制定了丰水方案之后,我们实施了流域统一调度,确保枯季水量充足,洪水季能够把洪水支援化,第三就是怎么样保持一个合理的水价,所以对水的经济性,流域生态建设牧草这些都是没有考虑的,这些基本都是靠省政府财政转移来安排,所以这些体现了中央政府“一国两制”的政策,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种执政理念所做的一些工作。

  有建设,有保障,这样才有长久的安全,为此,广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10个法规条例,与法规相呼应,东江和西江流域设立了多个管理机构,加强两条“生命线”及沿线的水源保护工作,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措施,广东省水利厅供水工程管理总局局长周德蛟以东江为例为我们介绍了供港澳生活水用水“生命线”的水源保护方案:

  【音响】

  广东省环保厅制定了东江水水质突发事件的预案,还有企业也制定了预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都有个准备,有个预案,对伍、人员、发后的事件怎么处理啊、准备啊,都做了一个安排,也就避免对香港的水质,包括沿线的水质造成污染,尽可能减少风险。总之我们做这些工作,就是保证香港的供水安全,保证香港的经济发展,保证香港市民喝上放心水,真正体现国家,还有广东省对它的全力支持,体现了祖国对香港同胞之情。

  为了真正感受内地供港澳生活用水的水质环境,记者跟随深圳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深圳水库。记者看到,这里山清、水美,环视一周见不到任何工业厂房,甚至都看不见一户人家,在深圳这样喧嚣繁华的大都市里,这里俨然一座环境清幽、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严密监测周围环境,以防止污染水源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这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音响】

  工作人员:我们一直很重视水质保护,有专门的水质监测机构、专门的水质巡察保护机构,我们的水质实验室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而且我们的监测是比国家的标准高很多的,有些项目每天测,有些项目每周测,比国家规定的频次是高很多的。

  记者:对这个周围的环境有什么要求?

  工作人员:我们在我们的红线范围内,我们有自己的队伍每天都进行巡察,每天都进行清理。

  笋岗检验检疫局货检二科陈耀堂科长亲自带领我们感受了一下水质检测取样的过程:

  【音响】

  记者:这儿的环境很好。

  检验人员:对,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你平常看到的水比较清澈。我们经过化验室的检测,每年都是合格的。而且有关的(污染)指数一年比一年低,等一下我们去到那个中间的地方,你看一下,很清澈。

  记者:这儿这么好的环境建设也是为了保证环境系统对水的保护吧。

  检验人员:对啊,平常任何人都进不来的。包括我们进来都要提前跟他们说什么时候来,他们再什么时候叫保安过来开门,平常都过不来,整个都保护得很好。

  记者:好,下面跟随着您抽水取样的过程我们记录一下。

  检验人员:我们这是一个灭菌的广口瓶,专门取水样的,我们先把它放下去,要清洗一下广口瓶,包括这个容器要清洗一下。

  记者:为什么要清洗呢?

  检验人员:因为放时间长了,怕有其它污染物给它污染了。

  【倒水声】

  检验人员:现在就是重新把它放下去。清洗过后,对它每一个采样的点再重新取样。我们将水面分为上、中、下三层,我们先取上层……我们要记录一下它的水温。

  记者:看到现在是28度。这个28度是上层的水?

  检验人员:对上层的水。我们取两个点。

  记者:我们这一次取水就是上层和中层的?

  检验人员:对。中层的水温……

  记者:水温是26度,要低一些。把中层的水再放进另一个广口瓶里?

  检验人员:对。

  【倒水声】

  记者:这样我们取样的过程就结束了是吧?

  检验人员:对。

  带着这样一瓶取样水,我们奔赴了深圳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理化二室检验员涂小可为我们介绍说,这么多年的检测工作他们秉承着科学家的精神,以及对港澳人民负责的态度,都是一丝不苟地完成的:

  【音响】

  我们这么多年的检测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对供港东江水的检测是非常严格的,我们是一个动态的监控,每个月至少两次的动态监控,分段取,不同段的水质我们都进行一个全项目的检测,确保香港人民喝到的水是相当安全的。对水质检测这一块儿除了常规检测以外,我们还会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因为现在很多农药残留也会残留到水中。

  用广东水利厅人的话说:水之源源不绝不是目的,做到“秀水绕城,人水和谐”才是他们奋斗的终极目标,我们已经看到,每一条河流正在优雅地休养生息,福佑着沿线人民。

  广东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的话更是给了我们信心:

  【音响】

  我相信今后对港供水一定会继续做得更好,让香港人民放心,让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也放心。

  

责编:何懿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