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图片报道

山东首试黄河沙吹填矿区塌陷 800亩地年底变良田

中广网 2012-06-1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待泥沙淤到一定高度后(上图右半部分),再将耕植土覆盖。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泥沙浆灌进塌陷区,水通过沟渠排走,泥沙沉淀。戴伟摄

采沙船在引黄干渠抽取泥沙。戴伟摄

挖去塌陷地表层耕植土。

  本报德州6月11日讯(记者 张璐 实习生 胡永宁) 我省第一次大规模矿区塌陷整治试点目前正在齐河进行,塌陷整治创新性利用黄河泥沙吹填复垦塌陷地,试点成功后方案将大范围推广。根据施工进度,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800亩塌陷区整治。

  据承担此工作的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彭玉明介绍,此次治理的塌陷区位于齐河的邱集煤矿附近,塌陷是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由于地面大范围沉降,造成地质灾害,塌陷区域已无法进行正常耕种。塌陷区沉降目前已经稳定。进行试点整治的是煤矿西一和西三两个方向的部分塌陷区。

  塌陷区治理工程由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设计方案并施工。整治工程共分为四个步骤,修筑道路和沟渠、方田划分和耕植土剥离、黄河泥沙淤填、表土覆填整平,工期预计为一年,治理完成后,塌陷区将恢复到农耕地标准。具体的治理过程包括,塌陷地表面的耕植土被剥离,然后用管道引黄河泥沙水灌入塌陷区,其中的水通过沟渠排走,泥沙沉淀后,塌陷的洼地被垫高,等洼地“长高”到一定程度,被剥离的耕植土重新覆盖回来,复垦后成为农田。

  据介绍,治理工程本着因地制宜原则、生态效益优先、以生态学中的生态演替原理为指导,整治后优化配置治理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农渔相结合的生态结构。

  在治理现场,记者见到,从引黄干渠到塌陷地之间,一条长约7公里、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的管道已经铺设完成。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工程师赵成介绍,这条管道就是输沙管道,在管道中间位置设有加压站,黄河泥水从引黄干渠引来,最终注入塌陷地。

  据介绍,整治工程一期工程正在进行中,预算总投资额为1100万元。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王光信处长称,矿区塌陷治理工作是我省地质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不能衍生地质环境灾害。

  据悉,此次采用黄河泥沙回填塌陷区,在我省是首次尝试,在齐河试点整治完成后,这种治理方案有望在全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矿区塌陷区整治中全面推广。

责编:徐芳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