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西南报道组 > 正文

记者手记:麦地卡——大地之眼
2012-05-30 14:2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在麦地卡湿地,星罗棋布着108个湖泊,她们像是一颗颗明亮的眸子,日夜注视着苍穹

  A:奇幻的麦地卡

  现在,我们穿越长长的高原,从拉萨来到了更加遥远、更加高海拔的麦地卡,这是高原的深处,更加自然、原始而朴素的地方。因为深藏在雪山的褶皱里,一般的人很难到达,所以这里似乎更多地保持着藏民千年未变的生活状态。

  麦地卡藏语意为“像马蹄印的地方”,面积有43496公顷,平均海拔在4900米以上。地处那曲地区东南部,在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是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区域结合地带的高原山区,主体部分是拉萨河支流麦地藏布的源头。

  我们这次所做的是有关湿地的采访,从专业角度来看,麦地卡是藏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是众多珍稀鸟类的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也是高原鱼类洄游、产卵育幼场所,还分布有藏原羚、岩羊、盘羊、狼、猞猁、棕熊等珍稀野生动物。

  措拉乡乡长王德斌告诉我们,麦地卡湿地有大小湖泊270余个,是众多水禽和其它生物的栖息繁殖地,现在湿地内栖息鸟类70种,有黑颈鹤、雪豹、玉带海雕、金雕等多种珍稀保护动物;有候鸟20多万只,每年栖息在此的各种水禽在2万只以上。

  哈,麦地卡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但麦地卡更是一个奇幻之地。

  在嘉黎县城的时候,县宣传部副部长索朗卓玛就有些抱歉地告诉我们:“你们来的有些不是时候,现在是挖虫草的季节,基本上所有牧民连同孩子都到山里挖虫草了。”

  在麦地卡,挖虫草可是一件大事,大约相对于我们内地的“麦收”或者“双抢”时节。索朗卓玛部长说,县里和乡上的干部都随工作组都下去蹲点了,孩子们也在放“虫草假”。据说孩子因为眼尖,往往是挖虫草的好手,比大人还挖的多。

  虫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据说有很多神奇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当地人说去年的价钱已经50块钱一根了,今年的价格会更高。每一个采挖虫草的季节,每家牧民至少能挖十几斤、多到几十斤,是牧民非常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正因为此,我们要采访的县林业局长正在夏玛乡蹲点,防止牧民因挖虫草引发纠纷。

  虫草不仅有神奇的药用和滋补功效,它本身似乎更加奇特。

  先说“虫草”这个名字本身,就非常令人不可思议:它是动物——虫,和植物——草,跨越学科的一种结合,这种命名就打破了科学的分界。

  然后它的生长过程更加让人难以理解: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动物植物合体的生物,长成需时五年,前三年是虫,共蜕十多层皮长成成虫;第四年,与一种真菌结合,成为菌体,第五年生出草来。

  最后,它的形象也让人觉得非常奇怪:挖出来的虫草,虫体已经僵直,在“虫”的脑袋上伸展出一根草茎。虫体上的肢节和足腕清清楚楚明晰可见。

  高原不仅能够生长出虫草这种奇异的事物,还能创造出各种神奇的传说。

  去麦地卡前,我在著名作家马丽华《走过西藏》那本书里,看到过有关麦地卡的这样一件稀奇古怪的事:

  在冬季的麦地卡,可以见到“仁归”——即“山动”现象。在最冷的冬日,最晴朗的早晨,太阳刚射出光芒,冬眠的山就运动起来了,起起伏伏,此起彼伏,有的山凌空飞起,有的山爬到邻近的山上,有的山碰得弯曲了,下有缝隙可见蓝天。。。。。。

  到麦地卡后,又听到我们记者同行记录的、当地一个叫同曲的老人叙述的版本:

  一到冬天,麦地卡边的东地彭嘎山就会移动。移动时,呈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像老虎、房子、牦牛、帐篷等,千奇百怪;在山腰还会出现一个大洞口,里面出现各种东西,有寺庙、房子、牦牛等。在东地彭嘎山移动过程中,人们还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金钢铃的声音,有鼓声,有法号声,非常热闹,就像在举办一场盛大的法事。

  哈,这多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描述的场景。

  无论是物质的虫草,还是精神的传说,都产生生长在神奇的环境中的神奇生活。现在我们知道了,在大多数情况下,麦地卡牧民的现实与幻象水乳交融,传说与事实魔幻不分。

  马丽华对此感叹道,幻想与传说是藏北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相信事物果真如此,而是相信事物本该如此——就是这个民族本质的思维方法。”

责编:李江雪中国广播网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