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攀: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容身之地
作为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民间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深受听众的好评,他们凭借着网络语、流行语、时事新闻、80后记忆乃至微博趣闻在新编相声里巧妙穿插,上演了许多大众喜闻乐见的相声作品,嘻哈包袱铺当家大掌柜高晓攀近期接受了《创意英雄谱》的专访。
采访定在嘻哈包袱铺的办公地点进行,轻松的办公环境中体现着80后的特性,高晓攀很随和,台上他的幽默诙谐与采访中的沉稳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加了解他。
出生于河北保定的高晓攀,从8岁起就开始学相声,14岁在著名相声演员冯宝华之子冯春玲门下学习,200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相声大专班。由于喜欢相声所以毕业后他留在北京,那年他才19岁,日子过的清贫,偶尔去小剧场演出赚点生活费,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问及他记忆中最灰暗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他回忆,因为对于相声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相声中夹杂的创新自然与传统相声在内容上有冲突,于是被迫离开了之前的相声团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当天,他晚上又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了家门。高晓攀说:
那会儿房东给我赶出家门,为了600块钱的房租,因为我欠了他一个月了,我也没钱,真是没钱,然后我就自己一个人溜弯,往四环走。
采访中得知,迫于生计,他当司仪做过导购,推销员、油漆工之类的只要能赚点生活费的活他都干过。最拮据的时候曾经他一个星期才吃了3个馒头。为了省钱,不管去哪,他都骑着自行车,他笑言:
北京城的路我特别熟,是我骑自行车转出来的,当年就是骑自行车,不管是南三环到北三环,北四环,全是骑自行车。
度过那段低迷的岁月,如今在高晓攀的带领下,嘻哈包袱铺引领了相声时尚化的潮流,成为相声市场化改革的风向标,创新、时尚、欢乐等标签印烙在嘻哈包袱铺身上,结合现在传统艺术的发展,高晓攀也有自己的思考:
这个行业跟社会很大的关系,这是第一。第二,我觉得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在、这个社会当中是最不受尊重的。我说第一种属于大导演,第二种属于影视明星,第三种属于歌手,第四种属于知名主持人,第五种是六七八流各种选秀出来的明星,包括我们是属于十等以外。除了郭老师以外,我们所有的从业者的粉丝加一块儿,不如一个四流选秀出来的歌手粉丝多,这是我们的问题,还有社会的问题,这是值得思索的,如果说这样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越来越不愿意从事这个传统行业,那么谈何去继承,谈何去发展?
就在临近采访尾声的时候,高晓攀接到了春晚剧组的通知需要进行沟通,记者就此询问他对于上春晚的想法,高晓攀表示:
董卿老师说了一句话说得挺对的,她说春晚一定是大智慧的结晶,所以我还是要好好想想,
因为我很怕受争议。
虽然如此,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对于高晓攀而言,纵使压力存在,但是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全力以赴。
来源:创意英雄谱 责编:朱远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