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发现美丽新西藏
拾零纳木错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波光粼粼的纳木错湖
中广网拉萨6月6日消息 “纳木错”是西藏的一个湖,位居西藏湖泊之寇。手头没有纳木纳湖的相关资料,上网查询知晓,纳木错湖在拉萨市西北大约两百公里的地方,在拉萨市当雄县与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海拔四千七百多米,湖面面积一千九百四十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车行在青藏公路拉萨市至当雄县路段,青藏铁路一路结伴而行。一出拉萨,连绵的雪山就映入眼睑,风景如画。强烈的阳光带着紫外线灼烤着大地。在车前方的画面里逐渐清晰,公路边,二、三十名藏族小学生,穿着校服,在老师的引领下,沿着公路缓缓前行,拣拾游人丢弃的垃圾,很认真的样子,把垃圾从公路旁的草丛里拣拾出来,装进一个袋子里。在高原雪域,环保意识已经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为了这片圣洁的土地。
临行纳木错前,西藏记者站副站长索朗讲了一个小故事,凡去纳木错的游客,都会得到一个导游发给的小袋子,用来盛装旅游中的垃圾。尽管如此,少数游客都不愿做这些举手之劳的事,这些游客都是来自内地。索朗是藏族同胞,批评这种现象时,还带着些许难为情。。在拉萨,“限塑令”是从05年开始执行的,确实得到很好的落实。在我们居住的宾馆,我发现,在垃圾筒上,没有套用塑料袋。我的同事去书店购买书,商店免费提供一个袋子,很方便。在郊区,大风天气,不会出现一些内地城市的景象,各种塑料袋随尘土漫天飞扬。在纳木错湖,湖面霭霭茫茫,周围群山若隐若现,浩瀚无际的湖面荡起涟漪,湖水洁净透明,没有一丝丝的杂物。
索朗的介绍,留在我的记忆里。藏族孩子们顶着强烈的阳光,在路边拣拾垃圾的画面再次加深了记忆。很遗憾,在车里一晃而过,没有拍照下那些让我尊敬的藏族小学生和老师。
车过念青唐古拉主峰,主峰白雪皑皑,静静躺在群山怀抱里。我们将车停地路边,摆出各种姿势照相。天空刮起风。距我们不远处,很多的藏族同胞在路边修整公路的护崖,其中很多是藏族妇女。她们包裹得很严实。这又一次改变了我对藏族妇女的看法。我过去的印象,藏族妇女很少出来劳动,她们的一生就在寺院、寺庙,神山、圣水,转经轮、诵经书中度过。但现在他们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在宾馆、饭店、服务行业就业。一位藏族小伙飞快地跑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与他照相。他长得颇有几分帅气,笑容可掬,具有很明显的西藏同胞的长相特征。拍照完后,他会找游客索要几块钱。他用很生疏的汉话说,他在对面空旷的草地上牧牛,只要看到公路上有游客停留,他就会跑过来与游客合影,挣点钱。
“纳木错”不愧为天湖、灵湖、神湖,不愧为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在波光粼粼纳木错湖周边,随时都能看到佛教的印迹。纳木错聚集了众多的佛教信徒。在湖边,信徒们用石块堆起无数个尼玛堆。五色的哈达把湖边的土丘装扮得雪山一般,无以数计的哈达,飞雪一样泻流而下,甚是壮观。身穿民族服装的信徒们,用哈达包裹着青稞,转动经轮,用佛铃,轻沾水面嘴里诵读经文,将哈达抛向水中。陪同前去的一位藏族同胞告诉我,有两个自然形成的土山,相传是松赞干布的马鞍放置于此。两座土山相距十多米,一个敦厚,一个纤细。在我看来更像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不朽的化身,在向我们讲述一段不朽的传说。
和十年前的纳木错湖相比,一样晶莹的湖水,一样朦胧的雪山,一样清爽的蓝天白云,不一样的是正在改变的环境。人们在开发纳木错湖的时候,也在破坏着纳木错。湖边,有许多骆驼和牦牛,被主人索引着,和游客照相,远远望去,和风景如画的纳木错很不协调。
周边又开办了许多小饭店,杂乱的环境,仿佛在一身新衣服上钉了一块补丁。市场的气味,正浸染着神圣、洁净的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