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重点解决好零就业家庭、未就业大学生以及农业富余劳动力等三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这些重大举措如同甘甜的雨露洒向天山南北,令人欢欣鼓舞。
如今,令人振奋的喜讯接踵而至:我区已连续20个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名登记2009年以前7.5万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越来越多,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这一切均为10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全区累计消除42500户零就业家庭
零就业家庭作为最困难的就业群体,不仅是就业援助的优先帮扶对象,也是自治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点。
巩留县巩留镇大营盘社区居民努尔巴哈提·阿曼太是接受就业援助的受益者之一。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偏大,几年前,他一直没有工作,全家4口人生活艰难。自治区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政策后,2011年8月,巩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帮努尔巴哈提在巩留县巩留镇大营盘社区综治办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每月交完“三金”后拿到手有1300多元工资。
和努尔巴哈提一样,自治区零就业家庭成员全都顺利实现了就业。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区已累计消除42500户零就业家庭,帮助48595人实现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24小时内动态为零。
为让零就业家庭成员尽快就业、生活得到改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会议明确提出3个月内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
2010年7月8日,《自治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的意见》出台,要求全区所有城镇在2010年7月31日前,对已经产生的零就业家庭,通过多种途径确保实现至少1人就业;8月1日起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办法,实现24小时内托底安置就业。
为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全区各地各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荐给零就业家庭成员,并实行跟踪服务。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实名制”“公示制”和“销号制”动态管理,使零就业家庭获得更具针对性的重点帮扶。
今年,自治区在确保零就业家庭24小时内动态清零的同时,还将一批支持和援助就业、体现公平就业的政策、措施,通过地方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开展创业培训、鼓励支持零就业家庭人员自主创业以及落实社会保险、岗位补贴等政策,提高就业稳定性。
积极就业政策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从培训期开始就计算工龄啦!”5月6日,家住和田的大学生汗克孜·买买提肉孜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培训结束后,回到家乡就能直接就业,不用再为找工作烦恼了。”2011年新一轮援疆工作正式启动后,汗克孜成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的受益者,到首都师范大学接受为期两年的岗前免费就业培训。
这两年,自治区采取多项措施,力促大学生就业。2010年,自治区提出,力争两年内使自治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是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举措之一。全区2.2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被分两批选派到对口援疆省市接受免费培训。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田文说,目前,新疆是就业政策在全国覆盖人员范围最广、政策含金量最高、国家给予特殊支持最多的省份。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试行)》,在财税、培训补助、社保补贴等方面制定实施“六个强化措施”“十大突破性政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希望。
截至2011年,全区74889名2009年底前实名登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中已实现就业74105人,占实名登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总数98.95%。
5月7日,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朱坚介绍说,今年自治区将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巩固实名登记2009年以前7.5万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成果。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
典型影响带动富余劳动力转移
走出一个人、赚回一笔钱、富裕一家人、影响几代人,是目前新疆各族群众外出务工的生动写照。
广大农牧民过去那种宁可守着很少的土地在家受穷,也不愿外出务工的思想观念,在外出务工典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疏附县外出务工人员阿斯姆古丽·阿不都克里木等带动下逐步发生转变,外出务工典型的亲身经历、家庭生活的可喜变化影响带动了许许多多人主动外出务工。
27岁的艾斯卡尔·买买提木沙是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克孜勒阿根村农民。2008年起,他在伊尔克什坦口岸打工,每年创收8.5万元。5月6日,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承包了货场的装卸工作,村里部分农牧民跟随自己搞装卸,收入比在家干农活强多了。
自2005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以来,全区平均每年实现转移就业160万人次。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仅2011年,全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8.3万人次,劳务创收96.6亿元,是近年来转移人数最多、劳务创收额度最高的一年。
5月7日,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吴云华向记者介绍说,今年自治区将以区内城镇和二三产业为主,以南疆三地州、阿克苏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重点,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区今年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万人次,23个示范县(市)人均工资性收入要达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