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随着湖北移民的到来,皮影随之传入皖南。在吸取了皖南民间小调、花鼓戏、绘画、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后,皖南皮影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相遇
穿过柏油马路和喧闹的集市,踏进古色古香的水东老街。入眼而来的,大红的灯笼,金黄的油坊,屋檐上未融化的雪,在太阳的温暖下,滴落在脚边。脚下的青石板每一块都诉说着古老的戏文,一丈高的木板门每一扇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阳光透过飞檐吊角,点点散落在斑驳的木门板上,置身于此,有种奇妙的感觉: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代。
巷子深处传来热闹的锣鼓声,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好戏上演了。
点上灯,一尺白布,几幅皮影,锣鼓钹紧密地敲打,两根木棍在手中千变万化。伴随着老艺人口中的戏文,一幕幕爱恨情仇轮番出场。
“每逢红白喜事、节庆赶集,皮影戏艺人就挑着戏箱走乡串村地演出。无论大人小孩,早早就搬着板凳占座。最早是蜡烛,后来是电灯,没有音响设备,全凭艺人一张嘴。”何泽华是皖南皮影戏第九代传承人,从他记事起,就拿皮影当玩具。烛火摇曳间,何泽华看着爷爷做皮影,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他心里。
皮影制作工艺精细,要经过选皮、制皮、推皮、描样、雕刻、上色、熨平、装订八个工序,这头一道就是选皮。制作皮影的牛皮是何泽华买来新鲜牛皮自己处理的。去除牛皮上的脂肪和牛毛,特殊处理后晾干,经过一整个夏天方能使用。
“小时候跟着爷爷学,三年才能出师。要想做好皮影首先要喜欢,有兴趣。”何泽华说,做皮影并不难,但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一刀刀、一笔笔,才能将一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放学后把书包一甩,找一把刀子,跟爷爷学刻皮影子。”
何泽华走出过这座满是戏文的古镇,做过其他工作。“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当我回到老家,再次拿起皮影,才知道这辈子我都要与皮影为伴。”
守护
老艺人在幕后唱,何泽华前后忙,不时附和几声。这是他的第二座皮影戏博物馆,随着老街客流量增加,逢年过节老馆总是被挤得满满当当,现在,表演的舞台移步新馆,这里上下共三层,最多时,能容纳500人同时观看。
说是博物馆,实际上是何泽华用自建房屋改造而成的。房屋一共三层,一、二层是展厅和表演区,三层住家生活。徽州三雕、水墨山水画、青绿色的水缸映衬着天井透下的光,开张不到两年,新馆已有些古朴的味道。
闲暇时,何泽华依旧会拿出刻刀,在牛皮上露上一手,八个工序一样不落。每一年何泽华都会刻一套全新的皮影保存在馆中。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何泽华至今守着儿时对皮影的念想,1989年开始,何泽华在皖南开始了寻找皮影的旅程,四处打听皮影表演班,一家一家地找,一家一家地游说。“我们老宣城县那时候的皮影戏班、皮影戏挑子有60多家,按一个戏班5、6个人数量来衡量的话,60个戏班至少有300多个艺人在从事皮影戏演出,有皮影戏箱的箱主家,我都去过。”
30多年来,为了收藏皮影,何泽华踏遍了皖南每一个有皮影的村落,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全部的积蓄换回了散落在民间的7000多件老皮影、100多本手抄皮影剧本。2010年1月2日,何泽华创建的皖南皮影戏博物馆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水东镇的千年老街挂牌,他的坚守让皖南皮影找到了一个永久的家。
“收藏皮影和手抄本,我想我就留住了皮影的魂,留住了文化的根。哪怕随着社会的发达,人们渐渐地把皮影忘记了,但是有一天有人看到这个皮影和手抄本的时候,就会想起它,喜欢它。这样,我的收藏就有价值,有意义了。”
传承
半小时一场的演出很快结束了,皮影上还留着老艺人们手掌摩挲之后的温度,正是这温度让皮影戏有了入情入景的灵气。
当天的演出,何泽华始终没上台唱一句。75岁的柯玉英把记者拉到一旁说:“何馆长病了,上个月在合肥做的手术。唱皮影要提气,他没法唱。”柯玉英过去唱皖南花鼓戏,60岁那年跟着何泽华唱皮影戏,原本打算今年退休,“年前他说身体不好唱不动,我如果也走,台子都搭不起来。”
因为年轻人缺乏兴趣、唱本老化等问题,如今皮影戏显出颓态。何泽华说,想留住老手艺,首先得留住人,想留住人,靠的是感情。比如逢年过节,拎点东西到老团员家拜访,封个红包是少不了的。
何泽华说,皮影戏是一种文化,皮影不应该在箱子里沉睡。
为了给皖南皮影戏融入新鲜血液,何泽华在宣城市第十一小学无偿教授皮影戏,5年下来,还真被他瞧见了好苗子。一个叫汪家俊的12岁男孩,对皮影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大部分学生要好几堂课才能制作一幅皮影,小家俊每次都坚持把课堂上没完成的皮影,带回家当天制作好。
“学皮影不难,但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刚开始,小家俊常磨破手指,他找我要了创口贴,继续表演。很久没看到这么认真的孩子了。”何泽华说,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皖南皮影戏表演到哪,只要和上课不冲突,小家俊就跟到哪。
快过年了,小家俊和同学们通过手机询问老师的近况,这让何泽华颇感欣慰。“孩子们长大了也许不会做这一行。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肯定会常常想起这种文化,起码能告诉大家,皖南皮影戏在水东老街还有舞台。”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时至今日,看到精美的皮影在灯光下翻腾飞舞,人们依然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古老的皮影穿过时间的长河,在像何泽华这样民间艺人的守护下,依然在水东老街上传承着、生长着,让当代人可以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到喜乐,留住记忆中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