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在安徽省凤阳县抗疫一线,有全家齐上阵、上阵父兵、抗疫夫妻档,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诠释着文明家风的传承。

  全家齐上阵携手抗疫

  凤阳县府城镇府东社区两委成员之一季业群大年初一开始天天上门摸排外地返乡人员,严守街头卡点,驱散聚集人群,在大街小巷开展宣传管理,共劝停营业店面30余家,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员,悬挂宣传横幅40多条,逐户宣传防疫防控知识、发放疫情防控倡议书,配合辖区派出所驱散麻将26起,全力开展各项抗击疫情行动。

  季业群的女婿马一凡是西华社区的一名年轻基层干部每天在涂山路与蚌埠交界卡口执勤,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逐一排查。2月8日元宵节的晚上,刚值一昼夜班的马一凡刚刚回到家,突然接到辖区居民唐某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马大哥,我3岁的女儿被鱼刺卡到喉咙了,现在我们没法开车去医院,你快来救救我吧”。马一凡一听说“你别急,我马上到”,立马放下手边的筷子,开车去把孩子送到医院,幸好送医及时,孩子脱离了危险。

  季业群的二女儿王莹莹在凤阳县夫子郢科创园上班,疫情期间除站岗执勤,还参与企业复工返岗工作,每天接待申报的企业多达百余家。她不辞辛苦,力求每一家企业都能尽快复工,从没有任何怨言。

  抗“疫”战场“父女兵”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凤阳县有这样一对父女,自愿成为防控一线的志愿者,默默地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位父亲名叫时帆,凤阳二中教师,滁州好人;女儿名叫时点石,00后大学生,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是学校入党积极分子、三好学生。

  父亲时帆是凤阳县“爱在凤阳”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队员,在疫情防控开始时,他在凤阳身边好人微信群里积极发出向疫情防控捐款倡议,并第一个捐款。1月27日,他报名成为最早一批报名参加县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

  在县红十字会,他看到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种各样的物资,有帐篷、消毒液、酒精、口罩、防护服、面粉、大米、蔬菜、鸡蛋、牛奶等等,有的是企业和个人送来的,有的是要红十字会派车去拉的。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拉回物品,逐一清点、整理,再根据捐赠意向,分发、运送这些捐赠物品。

  官塘镇是凤阳有疫情的乡镇,每次去官塘镇送货,时帆从没有退缩过,而且多次主动要求去官塘镇。他说:“既然是志愿者,就应该奉献自己,官塘人民处在困难时期,更需要大家去关心。”

  女儿时点石是2018届大学生,她一直牵挂着全国和当地的疫情发展情况,看到爸爸每天到县红十字会参加志愿服务,她也通过联系团县委,通过微信、网站等渠道报名参加了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时点石的志愿服务岗位在府城镇楼东社区供电局小区值守点,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对进出的所有人员都严格询问、检测、登记,同时,她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要点。

  时点石今年虽然只有19岁,但是干起事来特别认真,从2月7日开始,一直坚持执勤,直到3月2日学校开设网课,才不得不离开志愿岗位。时点石说:“在国家需要时,千千万万个志愿者奋战在各个岗位,我与爸爸只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我们愿意为抗击疫情付出我们微薄之力,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最美“逆行”伉俪,“你在村东头,我在村西头”

  新冠疫情发生后,枣巷镇牌坊村的副主任凌应彩一直投身在防控工作一线,每天顾不得吃饭,丈夫梁峰不但没有抱怨反而积极支持她的工作。丈夫对她说:“我要和你同进退,我也要做志愿者”于是他便同妻子一道加入疫情防控大军。夫妻二人约定好,妻子在村东头值守,丈夫在村西头。两处卡口仅有300米,看似很短的距离,实际一天都很难见上一面。“反正我现在也不能出去上班,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当问到家中孩子时,他说:“孩子都大了,能照顾好家里老人。”在夫妻两人的共同努力他们积极的为防疫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凤阳县正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父亲、丈夫、妻子、孩子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让防疫工作更多了一份温暖的守护,才让文明新风吹满大美凤阳。(陈友田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