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公布的2019年度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考核评价结果看,和县名列第一。”说起这个荣誉,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汪涛认为,和县经济提速增效得益于高质量发展。

  重质量 招来“高大上”

  “经济靠项目支撑,项目靠招商得来。”和县高端装备制造专业招商小组组长王纪元从去年9月驻点长三角招商,按图索骥寻找项目线索,谈起招商引资颇有见地:招商是有条件的,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和县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亩均投资2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可请入园中;对一些规模小,成长型好,税收贡献大,能带动当地就业的小微企业,先安排载体内租借标准化厂房生产,待规模扩大可单独供地。“但前提条件必须环保。”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是和县新时代绿色招商新思路。和县地处长江之滨,招商项目必须符合生态绿色环保。该县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半导体)、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及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绿色食品)为主攻方向,调兵遣将布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搜集项目线索,研判项目,让项目尽早落地,开花结果。王纪元招商侧重高端制造和食品加工类。今年7月,一个投资15亿元、年产值20亿元,一期占地100亩的氢能源汽车配件项目签约。对招来这样的高大上项目,王纪元自然喜形于色。“我们组织发改、经信、环保、开发区等相关部门对项目评审,看是否符合环保等先决条件,不符合的,坚决放弃。”他举例,去年12月,一个投资2亿元、占地50亩的化工项目;今年6月,一个投资七八亿元、年产值10亿元、占地200亩的制造玻璃幕墙高能耗项目,分别因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而被弃之园外。

  正因为从源头抓招商质量,一批大好项目纷纷被引来。10月12日,和县集中签约集中开工24个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质量高、效益好,契合和县产业发展方向。这是该县推进高质量一体化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明证。

  高技术成就“企业梦”

  去年以来,和县以亩均效益论英雄,按照市里要求,对本辖区内251家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效益评出A类(优先发展类)34家、B类(提升发展类)79家、C类(调控帮扶类)117家、D类(倒逼整治类)21家,对A、B类企业给予各方面优先,对C、D类企业促其转型升级或重点整治、搬迁改造直至淘汰。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让僵尸企业得到重组合并。据悉,安徽以诺木塑板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兼并一家占地50多亩的生产水泵的僵尸企业,让新企业再振雄风。

  安徽裕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就属于A类34家企业之一,它是一家生产外墙保温、家电、蔬菜、海鲜新材料包装的港资企业,占地40亩。企业发展提速,必须提升质量,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该公司2016年6月投资570万美元兴建,今年1-9月产值达1.95亿元,亩均效益55万元,主要为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市家电企业供应聚苯乙烯材料,该材料夏天隔热、冬天保温。

  当初落户和县,公司看重的是和县区位优势,这里有长江黄金岸线,毗邻南京、芜湖、马鞍山、合肥等大中城市,铁运、水运便捷。园区排水、排污、供气服务配套完善到位,让企业轻装上阵。企业尽管不大,但很重视技术改造,每年拿出一二百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并与安工大化工学院签约研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拥有实用新型技术7项。公司GK系列抗静电可发性高端产品在同行业中优势明显,电子晶体管、精密电器用上这种高端产品包装,安全放心。目前该企业正在扩建一个年产5.05万吨聚苯乙烯项目。

  将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这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和县科嘉阀门铸造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专业化、精细化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黎宏是和县人,在外成功发展后“凤还巢”,于2010年6月成立公司,当年底就投产,第一年产值达1500万元,历经10年发展,今年产值达6000万元。这家出口型企业产品90%出口,10%为国内一家出口企业供货。阀门行业竞争较激烈,但公司志存高远,瞄准世界前十名阀门企业并为之供应阀门零配件。为使产品质量过硬,公司于2015年投资3300万元淘汰原有设备,对设备技术升级,还不远万里赴国外考察行情,“确定投资方向,不能待在家里坐井观天。”黎宏明确思路,致使企业产品产量激增。2017年,他们对第一次技术升级不完善处再投700万元加以改造。伴随产量快速增长,客户需求也相应提高,很快,第一次投入的生产线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2019年,公司又从日本引进1500万元的噪音污染小,且高效智能的一条生产线,与此同时他们还与一家公司共同致力成品化研发,这给公司带来二三千万元的销售收入。

  技术设备改造,在提速的同时,他们更注重产品的高质量,有了高质量,产品价格才能在市场上有优势,有“话语权”。对此,黎宏最有发言权。一个德国客户,是公司一直想争取的对象,但迟迟未能争取成功。他们没有轻易放弃,而是穷追不舍,以邮件、拜访、展会等方式向心仪的客户“频送秋波”,“总有一个适合你。”黎宏相信这句广告词。2019年6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四年一届铸造展上,公司与这位客户见面交流,发现他先前并不看好中国铸造产品,但这一次参展,改变了他的成见,他感到中国产品质量管控技术非常符合他的想法和需求,于是当年10月就来中国山东、河南等地考察,最后一站落脚和县。当看了公司的PPT展示和一整套质量管控标准,他显得很兴奋:我们标准要求的,你们做到了,我们标准没有的,你们也做到了,你们的标准比我们要求高。在签约拍板前,他认为公司产品价格比印度高,希望价格能降一降。黎宏直言,价格便宜,但售后保证、品牌质量却无法比拟,必然导致产品成本大幅提高,风险也相应增加,势必影响产品和企业形象。这家阀门领域世界第一品牌亚洲区域负责人最终在中国高质量产品面前低头签约。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公司去年新上消防栓项目,带来新增产值1500万元。

  截至目前,和县已培育像科嘉阀门这样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今年1-7月,实现技改投资14.8亿元,帮助企业政策兑现落地金额13129万元。

  抓环保 涅槃“火凤凰”

  “2016年销售8.2个亿,利润700多万元;2017年销售9.6个亿,利润1800万元;2018年销售11.6亿,利润4000万元;

  2019年14个亿,利润1个亿。”和县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柏林举出这几组数字,来说明公司自2017年逐步走上绿色环保发展之路后,增速与效益呈跨越式增长之势。

  2017年,华星化工拟投入1个亿处理环保问题,却遭来一片反对声,不少人认为环保检查不过与以往一样都是走过场,但公司领导认为不搞环保,就是“死路一条”,决定破釜沉舟。他们花巨资请来一家环保公司,采取BOT经营模式,对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历经93天“炼狱”般攻坚,污水终于达标排放,公司接着投入资金对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而万吨氯化钠副产盐问题处理,令公司感到“压力山大”。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发现和县这一问题没有妥善处理,将之列入长江安徽段“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限期完成整改。

  这是化工产品产生的副产盐,全国年产量约2000多万吨。这些氯化钠废盐,因氯化钠的物理特性,很难作焚烧处理,如果按危险废物作填埋处置,存在二次污染环境风险,且处置费用巨大。为尽快解决这个困扰农业界的难题,他们与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和一些科技企业探讨治理方案,集智研发攻关,经过上千次的试验攻关,最终解决这一难题。公司处理废盐13800吨,原库存的废盐也于2019年7月底全部处理完毕,比承诺完成时间提前1个月。

  公司还将精制盐与市场优质氯化钠盐比配后作为离子膜烧碱原材料使用,既可内用也可外销,变废为宝,废盐得到资源化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一年光这项为企业节约开支 1480万元。目前,华星化工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已申报了6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

  徐柏林介绍,过去每年各级检查一年50多次,公司一年开机仅有5个月,而现在可以甩开包袱,开动机器,开机10多个月,不再像过去玩猫和老鼠游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华星化工——一家因环保濒临倒闭的和县老企业,又因环保而生,犹如涅槃中飞出一只火凤凰,浴火重生,享受绿色环保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和县淘汰落后船舶工业,并对砂场码头逐个清理,拆除选矿厂5家、船厂3家等,依法查封三段线内“散乱污”企业63家,关停采矿权到期企业5家,促使全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