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由奋斗定义。
马鞍山市中心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2020年达2186.9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十三五”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2%;长江东岸从“滨江不见江”蝶变为“城市生态客厅”,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8.1%;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和2.5万元……过去的五年,马鞍山全面推进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描画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日前召开的马鞍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内容涵盖新发展定位、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开放、城乡融合、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党建等内容,为马鞍山“十四五”和二〇三五描绘了宏伟蓝图。
《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发展的总体要求,即以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为抓手,聚焦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的“四高”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社会治理“五大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驰而不息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用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系统实施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长江水保持Ⅱ类水质,薛家洼等由过去“脏乱差”变为今天的“美如画”,成为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态客厅”。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大桥开工效果图
长江大保护,描绘新画卷。
《规划纲要》将包括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第二篇章,充分彰显马鞍山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的决心。《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为平台和抓手,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工作部署,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强化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加强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实施“4+1”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补齐城镇污水垃圾治理短板,有序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整治提升。狠抓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实行排、测、溯、治全过程管控。全面推广“环保管家”,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推进长江廊道提升工程建设。
严格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深入开展禁新建、减存量等“7+1”行动。推进沿岸造林绿化,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带。到2025年,长江马鞍山段流域空间管控格局基本形成,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落实。
全力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保持常态高压态势。健全退捕转产长效机制,拓宽转产就业渠道。
支持宝武马钢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马鞍山因钢设市,是安徽省“铜墙铁壁”重点优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宝武马钢钢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均年钢产量首次迈上1000吨台阶,“三个首次”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继续支持宝武马钢发展,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既是推动马鞍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智造名城”的需要,也高度契合安徽省“精耕细作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大桥开工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行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其中,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继续做大做强做优“1+3+N”产业集群。其中,“1” 即指做大做强做优钢铁及相关产业,举全市之力支持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马钢股份优特钢、宝武特种冶金材料新基地等项目落地,延伸拓展3个战新产业(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培育N个地标产业。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国家级高质量钢铁生态圈、长三角区域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三大省级以上战新产业集群和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1+3+N”产业集群(基地)总产值超6000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新型制造提升工程和制造业企业“雁阵”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10%。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推动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跻身全国领先水平。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
建成宁马城际铁路等 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21年1月13日,巢马城际铁路重要控制性工程、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式开工;2020年12月30日,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重点工程开工;2020年12月11日,郑蒲港铁路完成验收投入试运营;2020年12月5日,宁马高速“四改八”开工……近期,马鞍山交通建设迎来爆发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
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宁马城际铁路的开工对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宁马同城、提升城市能级将发挥重要作用,为马鞍山市“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增添澎湃动能。
江海联运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以提升与南京、合肥、上海以及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互联互通水平为重点,加快布局规划“两纵两横”交通运输通道。
建成巢马城际铁路、扬镇宁马城际铁路,打通长三角区域快速铁路骨干通道,与宁安城际铁路形成“十”字形快速铁路新格局。
建成宁马城际铁路,推动宁和市域线(二期)、马鞍山至郑蒲港线、马鞍山至博望线等市域铁路纳入相关规划并适时启动建设,构建南京都市圈市域铁路“通勤环形圈”。谋划推进滁马城际、南京—和县—含山—巢湖轨道交通市域线等。
推动构建“三横三纵”高速路网格局。加快推进宁马高速“四改八”、芜合高速芜湖至林头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宁和高速、沪武高速联络线等前期工作,早开工早建成;协同推进宁宣黄高速、和县至无为高速、合肥至和县、合杭高速(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打造亩均效益评价和“标准地”改革2.0版
以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十三五”时期,马鞍山聚力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开展“标准地”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开发园区全覆盖,成为全省“标准地”改革试点的唯一城市。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对标南京、“杭嘉湖”,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亩均效益评价和“标准地”改革2.0版,推进土地使用税、金融信贷、创新要素等资源差别化配置,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等优势。
商合杭高铁
从2019年在全省首创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到2020年出台“升级版”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马鞍山通过树立 “亩产论英雄”理念,以“精耕细作”颠覆“大全重广”,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以“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精准发力扶优汰劣,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同时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有序退出,破解资源瓶颈之困、结构调整之难、动力不足之忧。2020年 ,共倒逼150户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8625亩。
“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继续发挥亩均效益评价牵引作用。强化“亩产、绿色、科技”导向,打造亩均效益评价2.0版,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施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专项行动,加大正向激励,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实施潜力企业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分行业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推进低效企业、低效用地倒逼退出专项行动,采取差别化政策、环保执法等行政和经济措施,加大企业并购重组、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力度,确保到“十四五”末完成低效企业退出和低效用地处置。
2020年以来,马鞍山率先在全省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区域评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高效实现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截至当年年底,全市共挂牌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34宗1910亩,占全市新出让工业用地的43%,约占全省“标准地”供地总量的80%。
“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在“标准地”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标准地”改革2.0版,实行“出让标准化、评价区域化、受理容缺化、审批模拟化、监管全程化”,做到“拿地即开工”。
以采石矶5A景区为引领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2020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公告,确定全国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成功入列。
蒙牛乳业
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自然景独特观,人文资源丰厚,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2015年,马鞍山正式启动采石矶创建5A级景区工作,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长江沿岸综合整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景区总面积由原来的1平方公里提升到现在的3.92平方公里, “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得以重现,正逐步成为闻名遐迩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充分彰显马鞍山在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相互融合,实现沿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方面取得的成绩。
以此为基础,“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继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彰显文明之城新魅力。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着力打造长江旅游重要节点城市和江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重点围绕“江南文化重要策源地”的文化地位,面向长三角讲好马鞍山文化故事。全面推进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和文旅旅游资源开发。其中,以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为龙头,整合薛家洼、小九华山、陈家圩、江心洲等生态文旅资源,加快引进大型文旅集团,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打造更加靓丽的长三角“城市生态客厅”。
(文/陈邦兵 通讯员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