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跳高”38米 “长跑”172公里 合肥江水西调工程通水

2017-10-13 09:16:00来源:央广网
  据江淮晨报消息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如今,随着合肥市江水西调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江水也可以高处流。近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江水西调的起点开始,走访江水西调沿线全程。一秒抽水可供九户居民使用一个月的水泵、可容纳一辆中巴车行驶的管道、经过八级泵站逐级“抬高”,长江水才能走完172公里的“倒流”之路,进入合肥百姓家。

  倒流之路

  新建三所泵站长江倒流进合肥

  从空中俯瞰,整个江水西调路线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

  这172公里的江水“进城”之路可以被划分为两大段。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的乌江水利枢纽抽取长江水开始,利用已有引江水道和滁河河道输水,经过五个已有的泵站逐级抽水,一路向北倒流90多公里后,到达位于肥东的黄瞳分水闸。

  之后长江江水一路向西,在管湾水库、众兴水库和双墩附近新建了三个泵站,将长江江水继续倒流至大官塘水库。至此,长江江水到达合肥,最终通过渠道输送至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

  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过程“前半段路比较‘惊险’,要连续四次将水总共提升近30米的高度,合肥才能‘喝’上长江水。”据了解,整个工程中这8座泵站的扬程各不相同,最高扬程为驷马山滁河三级站,将水抽高9米。

  通过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合肥离长江最近的位置并非在马鞍山,那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水西调是集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生态补水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合肥市城市供水安全和解决南淝河水系生态基流不足的重要补水通道,所以水质是最优先考虑。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水政水资源科科长单家群告诉记者,从2015年4月至今,在江水西调的起点乌江镇至黄瞳分水闸,曾做过27次水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全部在三类水以上,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

  “选择乌江镇作为江水西调的起点,主要是考虑到保证水质,沿途经过的大城市少,江水受污染程度小。”负责人称,从马鞍山引水沿途已有渠道众多,经过分析引水线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从此处抽取长江水。

  “舍近求远”只为保证水质

  应急饮水源干旱期引入将近两个董铺水库的江水

  目前,合肥市城市生活供水主要依赖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由于水库自产水量不足,在现有供水格局和可用水源条件下,依靠淠史杭灌区补给是唯一途径。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省会城市和发展中区域特大城市,增加长江水作为应急饮水源,是保障城市用水安全的战略举措,形成水量保障、水质安全的多水源、多线路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此前淠史杭灌区年供水量为3亿~4亿立方米,一旦合肥周边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来自滁河干渠上游淠史杭灌区的供水,不一定能够满足合肥市供水的需要。水是城市的命脉,大家能喝上水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一旦停水就会影响巨大。”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水政水资源科科长单家群告诉记者,一旦缺水,长江水会作为应急饮水源,保证合肥市民饮水。

  除了保证市民饮水之外,长江水还将保证沿线农民的生产灌溉。据了解,按照初步分配,当出现特大干旱的情况时,合肥将会引入4.3亿立方米江水。而在正常年份,每年平均也有1.45亿立方米左右的江水引入合肥。

  这些水量是什么概念呢?目前合肥市董铺水库的库容约为2.4亿多立方米,换算开来,干旱时期引入将近两个董铺水库容量的长江水。

  探访现场

  马鞍山市乌江枢纽乌江站:抽水一秒可供9户居民用一个月

  为了进一步了解如何实现“江水倒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奔赴江水西调的源头——位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的安徽驷马山乌江枢纽。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乌江枢纽连同所在的驷马山引江水道,就已经修建完成。驷马山引江水道连接滁河和长江,而在乌江枢纽下游四公里就是长江,江水从这里开始“倒流”。

  记者站在乌江枢纽上,不仅可以明显感受到东西两边水位的高差,而且南北两端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处于上游高水位的滁河,通过枢纽南半部分的乌江闸,滔滔不绝地奔流入长江。而在枢纽北半边的乌江提水站,在没有提水任务的情况下,则是风平浪静。

  单家群告诉记者,虽然此刻风平浪静,但是每年遇到干旱,需要提水的时候,这里六台巨大的泵站将会同时发出巨大轰鸣声,以每秒135立方米的速度,将江水抽到高于江面三米的滁河上游。按照平均每户一个月用水15立方米计算,乌江站1秒抽取的长江水,足够9户居民使用一个月。

  如今,在乌江枢纽不仅能够引江灌溉、滁河分洪,还能提供航运、城镇供水等。“以前人们因为项羽自刎知道乌江,现在因为江水西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乌江。”单家群说道。

  肥东县驷马山滁河三级站:抽水管道可容纳一辆中巴车

  顺着长江水“倒流”的旅程,记者一路向西来到位于肥东的驷马山滁河三级站。据了解,这个泵站是江水西调八个泵站中扬程最大的一个,长江水“倒流”至此后,将再度“抬高”九米。

  为了详细了解如何将长江水“抬高”九米,驷马山滁河三级站负责人张幸福带领记者,一起走进泵站内部。顺着几十阶台阶走到泵站底部,记者来到泵站的进水口,在没有运转的时候,进水口被硕大的闸门封堵着。

  “闸门是一个长和宽都是四米多的正方形,将进水管道完全封堵,进入管道内,里面大小和闸门一样,完全可以容纳一辆中巴车进出。”张幸福告诉记者,江水从进水口进入后,通过类似台扇的巨大涡轮,将江水顺着混凝土管道抽到上游。据介绍,泵站每秒可以将23.7立方米的江水送到上游,相当于13辆奥迪A6的重量。

  记者在泵站的核心区域看到,让江水实现倒流的是两个直径近三米的大型水泵。张幸福告诉记者,只有在接到上级调水指令时才会启用两个水泵机组,24小时连续运转,而在没有调水任务时,每个季度都要保养一次。“今年夏天就曾经连续运转250个小时,抽水近2000万立方米。”

  顺着台阶,记者来回两次泵站底部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张幸福却跟没事儿人似的,大气都不喘一下,在泵站工作20多年,他已经数不清自己往返过多少趟了。

  长丰县双墩泵站:江水“抬到”最高处相当于13层楼高

  双墩泵站是江水西调工程中,最后一个泵站,也是此次江水西调工程中新建的三所泵站之一。经过双墩泵站“抬高”后,长江水将到达最高值,相比于起点,江水抬高了38米,相当于近13层楼高。

  别看站在地上满眼都是钢筋水泥、泵站机器,但是站上泵站,顺着滁河干渠远处望去却有别样的风景。和其他两个新建的泵站一样,双墩泵站也是建在滁河干渠之上。放眼望去,渠道里水流清澈,绿树相衬,和远处的树林、高架桥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美景。

  回忆修建泵站时,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工程科科长阮晓峰告诉记者,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将水泵放入框架结构内,当时仅仅为了调整一个构件的安装角度,将误差控制在几厘米以内,全工地的人就整整盯了一天多的时间。

  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影响泵站效率。“整整一天的时间,工人们轮番上阵,眼睛紧盯着,手里操作着,这个大家伙被扭来扭去,终于找到了最佳位置。”阮晓峰告诉记者。

  合肥市大官塘水库:江水西调终点站

  经过172公里的“倒流”之后,长江水到达它的终点站,合肥大官塘水库。据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江水通过大官塘闸后流向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之后合肥市民就可以饮用长江水。

  在大官塘水库附近,充沛的水流,吸引不少在城里的市民来到这里沿岸垂钓,还有的村民纷纷将家里的稻谷晒在水库两边。谈到江水西调,村民周少青告诉记者,这搁在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曾经缺水的时候,有人把地干脆改了旱地。现在有了江水西调,我们就算天干也不怕。”周少青说道。

  “年轻时在安庆工作,喝过长江水,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依然能够喝到几百里之外的长江水,太厉害了。”今年五十多岁的村民王金才看着眼前的滁河干渠告诉记者。

  附近70岁的村民吴爷爷正在田里劳作,他告诉记者,江水西调为农田的灌溉确实带来了方便,但是光靠抽水泵引水,水量有些不够,“希望将来多建些分水渠,直接把水引到农田。”

  专访

  刚接到工程任务时,不太相信

  “刚接到江水西调工程的时候,我有点不太相信。”对于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工程科科长阮晓峰来说,尽管已经在滁河干渠工作了12年,但是刚听到江水西调的时候,心里也犯起嘀咕,“距离长,落差大,要多大难度才能把江水倒流过来?”

  经过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专家的研究,阮晓峰看到设计图纸后,他发现高程控制、框架衔接和水泵安装,是整个工程的三大难点。

  因为要将江水不断往上抽,所以在滁河干渠段需要修建三个泵站,逐级“上抬”。每一个泵站高程控制如果高出一点,水流流速就会变慢,如果低了一点,水流流速就会过载;每一个泵站框架衔接,必须严丝合缝,误差一点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每一个泵站的水泵更是重中之重,稍有偏差,功亏一篑。

  同时,江水西调工程是反向供水,还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将滁河干渠下游的河道进行拓宽,否则江水很难以稳定的流量入渠。

  经常每日奔波两百公里

  2015年底,江水西调工程在滁河干渠同时施工,从前期工作到如今初具规模,阮晓峰就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为了早点迎接江水,他每天跑工地,经常是两三天不回家。

  面对众多施工难点,阮晓峰经常开着车子,在长达几十公里的滁河干渠两端来回奔波,哪里出现问题、哪里遇到困难,作为工程科负责人,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一天下来,奔波两百公里,已经是家常便饭。

  “那时,晚饭时间,阮晓峰经常一个人到施工道路上转悠,双手揣进裤兜,站着发呆。困难太多,施工进度慢,大伙儿都觉得很着急。”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夏伟告诉记者,“但他不一样,越是复杂的问题,他越有解决的欲望。”

  “面对困难,我也沮丧过,但我更相信我们施工措施和方案没有问题。”阮晓峰告诉记者,他对水有着敬畏感,他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水在自己心目中的那份崇敬。阮晓峰手指眼前已经修建好的一部分渠道,眼里满是自豪。“不能攻坚克难的水利人,不是好的水利人。”

  工程最大的困难是协调

  工程上的技术难点,可以通过钻研克服,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拓宽渠道时,就需要与当地百姓等多方进行沟通。

  “当时一个节制闸需要重建,牵涉到光缆问题,一直协调不好,耽误了一段时间。”阮晓峰告诉记者,最终在多方协助下,说服相关部门,解决了光缆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阮晓峰还处理过很多,“每一个都需要耐心地解释,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降低工程成本。”

  最终在今年9月26日,江水西调工程如期通水。阮晓峰告诉记者,当他看到奔涌而出的长江之水带着浩瀚水花,源源不绝地冲进河道,一路向东朝合肥疾驰而去,实现江水倒流,心里满是激动和自豪,“完成了自己曾经不敢相信的事情,参加江水西调工程,是我一辈子的骄傲。”阮晓峰说道。

  为合肥市区河道生态补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阮晓峰表示,江水西调的意义不仅在给城市居民供水,还可以为合肥市板桥河、四里河、二十埠河、店埠河、南淝河进行生态补水,还辅以调水引流和闸坝控制,扩大河湖环境容量,提高合肥河湖自净能力,具有广泛的生态意义。

  “大蜀山分干渠灌区的原灌溉范围,现大多发展为城区,不再有灌溉任务,渠道主要功能由灌溉引水转变为城市生活引水及城区生态补水。”阮晓峰介绍,区域内王嘴水库、柏堰水库、天鹅湖、南艳湖、翡翠湖及青年坝水库现状水质较好,但也有一些河道现状水质较差,一般为Ⅳ~Ⅴ类水。变差的水体随着雨水流入下游的巢湖,给巢湖治理带来了压力。

  同时,由于合肥市区河道基本是无源之水,南淝河及其支流生态需水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河道自净和稀释能力基本消失。因此江水西调为合肥提供了活水来源,增强河道生态基流,提高南淝河水体自净能力。以后将根据南淝河水质情况,定期实施河道补水,有效改善南淝河水环境。

  阮晓峰称,生态补水也是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通过实施江水西调工程,达到提高入湖河流自净能力、扩大巢湖环境容量的目的。有助于减少水体氮磷积聚,对改善湖泊水质、抑制蓝藻暴发、修复湖泊生态有独特的作用。

  今后,在南淝河以南、派河以东的丘陵区,淙淙江水顺着大蜀山分干渠奔腾而下,为其生态改造补给活水。南淝河、派河、板桥河、十五里河……通过生态补水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体修复自净能力,也提升了合肥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内河流域整体水质得以改善的同时,河道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修复,再现了绿水穿城的美丽画卷。

编辑: 徐秋韵
关键词: 合肥;江水西调工程

“跳高”38米 “长跑”172公里 合肥江水西调工程通水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如今,随着合肥市江水西调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江水也可以高处流。近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江水西调的起点开始,走访江水西调沿线全程。一秒抽水可供九户居民使用一个月的水泵、可容纳一辆中巴车行驶的管道、经过八级泵站逐级“抬高”,长江水才能走完172公里的“倒流”之路,进入合肥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