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7月5日消息(记者孙叶 徐鹏)

 

  无地铁,不城市。


  当晨曦泛起,当华灯初上,地铁连接起合肥这座城市的脉动,把川流不息的人潮送往四面八方。


3号线车站的乘客们。(央广网发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供图,以下同)


  地铁的畅通,是与城市的发达成“正比”的。


  前不久新出炉的2020年“新一线城市榜”,合肥赫然入列,引起网民一片热议。


  “新一线”!添了多少振奋,又添了多少期许。


  近几年,合肥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变化中,轨道交通带来的变化颇具代表性。目前,合肥市轨道交通1、2、3号线已建成投运,4、5号线及1号线三期工程建设加紧推进,到年底,将形成10条线在建、投资规划过千亿的格局。


  新一轮的地铁建设“加速度”,到底能为这座“新一线”城市加分多少?


  新任书记,新的“组长”


  5月18日,合肥市轨道交通重点项目推进动员大会召开,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凌云主持会议。


  会议召开这天,虞爱华刚刚履新合肥市委书记11天。与此同时,由他任第一组长,凌云任组长的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书记和市长同时牵头督导,如此“高规格”,这在合肥大建设史上并不多见,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凸显出务实重干的新风气,也更加说明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合肥的重要意义。


  动员大会上,虞爱华针对在建和开工新建的10条轨道交通线路,强调要做到“四个推进”:高位推进、强力推进、有序推进、安全推进,“建立健全定期调度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又稳。


5号线南段铺轨人员采用“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方式焊接轨道。


  “从5月28日三级调度制度建立以来,已经开了四次调度会。”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告诉记者,“每周一次例行调度会,每月一次月度会,每季度领导小组调度会,开到现场,形成三级调度机制。”


  各个项目紧锣密鼓,加速推进。


整装就位的5号线首列车。


  5月30日,蜀山区、瑶海区同时落下拆迁“第一锤”。6月16日,瑶海区率先全面完成拆迁任务,较原定计划提前4个月完成拆迁任务。


  6月11日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查会举行;一天后,串联新桥机场、新合肥西站等交通枢纽的S1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启动6月15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安徽省发改委批复;7月2日,轨道交通5号线盾构量完成7成工程量……


  “机遇城市”,新的机遇


  城市的跨越迭代,离不开“机遇”的垂青。


  抗疫、复产,让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新基建”呼之欲出。合肥,能否抓住新一轮“机遇”?


  20年前,合肥GDP仅为325亿元,位居全国第80位,2019年,合肥市GDP为9409.4亿元,位居全国第21位,万亿目标就在前方。


  “机遇城市”的发展,“基建”功不可没。


  20年前,华夏大地掀起高速公路热,合肥看准了契机;12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高铁建设机遇随之袭来,合肥紧抓不放,一举奠定其在中国铁路网的枢纽地位;而今天,新一轮地铁建设“加速度”,时也势也。


  合肥正发力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建设“先行者”,义不容辞。


调度员时时刻刻对列车运行进行监控。

 

  放眼长三角。上海以679公里地铁运营里程占据中国城市第二位置。南京以377公里排名全国第4。杭州市规划,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形成总长度516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十城区全覆盖。而到2019年底,合肥通车运营的轨道交通里程为89.5公里,排在全国第20位。合肥要升级城市综合功能,强化对整个都市圈、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夯实城市基础设施,补齐短板,迫在眉睫。


  我们相信,“机遇城市”会赢得新的机遇。


  国家发改委最新批复: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同时已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沟通合肥新桥机场与新西站等交通枢纽的市域铁路S1线赫然在内。


  目前,合肥市轨道交通已投运1、2、3号线,在建4、5号线及1号线三期工程。


  其中,第一轮建设规划1、2号线初步形成了十字型轨道骨架,实现城市空间由中心向外放射性拓展;第二轮建设规划建成后,将形成176公里的轨道网络;第三期建设规划与S1线实现对城区外围组团、其他综合交通枢纽的覆盖,进一步提升线网服务水平。这些规划全部建成后,合肥将形成纵横交错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345公里。


  作为令人瞩目的创新之都,合肥的地铁建设,也处处闪耀着创新亮点。


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移动5G网络。


  今年5月,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移动5G网络,成为国内第一批5G信号应用轨道线路。


  培养新型轨道交通产业是合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行业需求带动产业发展也就成了合肥轨道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合肥的科研院所,牵头组建了安徽省轨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轨道场景需求、装备需求促进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促进新基建与产业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为合肥的创新高地、科技转化提供一方沃土。如今,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与智能化等轨道需求,不断“链接“相匹配的本地产业,为合肥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一方广阔舞台。


  “像中铁四局、安徽路桥等本地企业就参与了建设,四创电子、赛为智能、科大讯飞等本地企业也提供了智能化设备的支持。”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介绍说,“博微太赫兹公司的太赫兹无接触式人体安检测温一体机在合肥轨道亮相,东超科技研发的全球首台‘无接触式’空中成像地铁自助售票机也在2号线汽车西站投用,抗疫期间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飞驰在铁轨上的列车,也实现了‘合肥造’。”


  今年,合肥轨道交通将积极吸纳2000人直接就业,未来5年,合肥轨道交通仅自身提供的新增岗位,有望超过10000个,加上保安、保洁与技术协同配套,合肥轨道将为合肥市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轨道交通,既是城市的交通命脉,也是全新的产业“链条”。


  “堵”与“疏”,新的课题


  前些天的夏季超量豪雨,让合肥这座城市,从市领导到普通市民,都忧心忡忡。被堵在汽车里的市民,发出了“要是多一些地铁线路该多好”的感叹。


  从“汽车上的城市”到“地铁里的城市”,或许是未来大城市的模样。


  数据显示,2019年合肥的常住人口达到了818.9万人。


  地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将提升城市品位,更将有效疏解交通压力。


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项目表。


  畅通城市东西南北,10条轨道交通线路陆续开工建设,在地铁织密辐射四方的美好愿景实现之前,意味着整个城市将有许多区域处于施工状态。在近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合肥城市路面交通都会处于“阵痛期”。这对于“拥堵指数”常常“居高不下”的合肥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四二说,我们有信心处理好建设与交通的矛盾,我们也感谢广大市民对地铁建设的支持、包容。


轨道交通4号线伊宁路站盾构出土孔后浇中板钢筋绑扎。


  从初始就投身到合肥地铁建设的吴四二说,“这些年,我们从最初14个人组成的有轨电车筹备组发展到即将到来的10条地铁线在建,实现的是从串联建设到并联推进的演进。”


  “地铁的审批和建设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吴四二说,光申报就要准备二十多项报告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逐一审批。建设则涉及到28个大系统、100多个小系统。


  现在,合肥轨道交通已经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了从人员到建设的“合肥造”,形成了标准化、系统化的“合肥模式”,迎来了外地同行的参观考察。


  是的,地铁,正日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我们期待,地铁加速度”,不光为这座“新一线”城市增添新的交通大动脉,更要带来城市市民的“满意度”“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给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