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驶入快车道,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助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讯飞力量”。
“经庭前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本次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记录庭审活动。”话音刚落,法官和当事人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就同时出现了文字记录。
这是日前发生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庭审现场的一幕。此次庭审持续近40分钟,全程录音录像,并配有语音转换软件加以辅助,节奏紧凑、程序规范。庭后,系统自动生成《庭审录音录像文件元数据记录》,经法官和当事人确认无误后进行电子签名。据上海高院官方数据显示,相比以往,庭审时间节省了约1/3。
2020年4月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启动并全面推进全市法院运用现代科技深化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庭审记录改革后,庭审记录不再是书记员当庭纸质笔录,取而代之的是“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叠加“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记录”的智能模式。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长三角产业智能论坛上,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庭审系统荣获“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共建成支持庭审记录改革的法庭489个,使用庭审记录改革开庭13万余场。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的产生,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议题。顺应司法改革的潮流,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嵌入公检法司机关业务系统中,为办案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提供指引,并对证据进行校验、把关、提示、监督,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刑事办案过程全程可视、全程留痕、全程监督,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四年来,上海利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办理刑事案件已成常态,实现了上海市委政法委确定的“三个100%”工作目标:证据标准指引覆盖常涉罪名达到100%;上海常涉罪名案件录入系统达到100%;一线办案人员运用系统办案达到100%。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展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应用的试点工作,部分省市已经实现刑事办案全覆盖。截至2021年7月,上海公安机关累计录入案件12.9万余件,检察院批准逮捕5.95万余件,检察院审查起诉6.85万余件,法院收案6.01万余件、审结5.44万余件,刑案办理质量大幅提升,办案瑕疵率几近为零。
“人工智能带来的作用不仅是提质增效,还可以提升公平正义,降低社会司法成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江表示。(丁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