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皖北振兴,一直是这片古老土地的强烈冲动。近年来,随着皖北各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皖北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但是,底子薄、基础弱等问题,也依然存在。如何让皖北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大,如何让皖北振兴闯出新路,在目前正在召开的“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正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有的人说,让百万打工者成为皖北对接长三角的桥梁;有的人说,让中原城市群的舞台上唱起更响亮的“皖北声音”,有的人说,让引江济淮工程唤醒淮河文明的荣光,有的人则建议,让南北对接发挥更大的功用……
对此,央广网安徽频道日前联合新安晚报、安徽网,就皖北振兴的话题,深入进行了采访,并从今天起,推出“一报两网”安徽两会专题报道。
央广网安徽频道1月19日消息(记者 张秋实 鲍玉婵 徐鹏 新安晚报记者 项磊 刘旸 叶晓 吴碧琦 姚一鸣)今年1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我省皖北的亳州、宿州、阜阳、淮北、蚌埠成为该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米”字型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捺”。加入“中原城市群”,皖北将面临更大的舞台。
如何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唱出响亮的“安徽声音”?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曾指出,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这声音犹在耳畔。如何闯出新路?背倚中原大地,北可连“京津冀”;面朝合肥经济圈,东可接“长三角”,皖北地区利用区位优势走协同发展之路,或许就是最好的诠释。
发展瓶颈: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国道 310,长度1613千米,贯穿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6个省份,是我国中部地区连接东部和西部的交通“大动脉”。不过,同一条道路,在不同省内的路况却大相径庭。
“以前坐车只要感到颠簸就知道到安徽境内了,车辆的通行速度明显降了下来。”胡磊在安徽砀山做水果批发生意,经常运送货物往返于这条道路,对此深有体会。
临近春节,又到了水果销售的旺季。对于车辆的通行速度,胡磊没有了以往的担心。就在去年12月,历时2年的国道310改建工程(砀山段)全线竣工并通车。“以前是双向两车道,路面非常窄,会车都比较危险,现在不仅路况变好了,路面也变宽了,看上去像高速公路。”胡磊说,道路的通畅让物流运输的效率大大提升。
砀山位于安徽的最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在融入中原城市群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打好这张牌?这也是省人大代表、砀山县委书记王广敏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困扰皖北地区发展的“瓶颈”。
王广敏透露,作为通往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国道310已经全线通车。而要真正融入中原城市群,还需要把通往河南、江苏、山东等地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样对融入中原和长三角等区域十分有利。
协同发展:高铁打通“任督二脉”
早在2013年,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召开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会上就曾提出,打造中原城市群,必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成员市之间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商合杭”铁路的规划建设,是实现“无缝对接”的重要一脉。
就在这次市长联席会召开后不久,商合杭高铁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立项,目前已开工建设。2016年,郑州至阜阳高铁线路也获得批复,未来将与“商合杭”对接,打通中原地区的“任督二脉”。
除了高速铁路,一批基础交通设施也将上马。在今年1月初公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皖北片区还将建设合徐高速固镇连接线、合肥至霍邱至阜阳、蚌埠至五河、阜阳至淮滨、徐州至淮北至阜阳、明光至定远至巢湖等一批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同时鼓励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并将推广“一票式”联程和跨城市“一卡通”服务。
在我省制定的加快皖北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皖北六市全部联通快速客运铁路。不仅合肥至蚌埠至宿州至淮北、徐州至淮北至宿州至阜阳等会启动建设城际铁路,阜阳至六安至合肥的城际铁路也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开通。
交通的互通互达,不仅是让百姓出行更加方便,更拉进城市群间的距离,给皖北地区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协同发展搭建便捷平台,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物流运输等也会更加频繁。
上月16日,太和县境内,商合杭铁路工地正在进行架梁作业。(资料图片)
资源共享:区域合作加快脱贫
有了便捷的交通,丰饶的中原大地才能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这在本届安徽“两会”上,也成为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
农民出身的郝正旺已是阜阳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几年前的一个创意,让郝正旺走上“高端”蛋制品的创业路。“土鸡、土鸡蛋越来受欢迎,而皖北的肥沃土地不正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嘛!”郝正旺创办了品牌鸡蛋的企业,和养殖户签订订单,生产质量高、无公害的蛋制品。这几年,郝正旺的品牌鸡蛋企业开始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销售到了江浙沪等地。
在安徽“两会”上,作为省人大代表的郝正旺阐述了自己的“梦想”:皖北的城市和中原其他城市一样,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地上有粮食、地下有煤矿”,应该将这些优厚的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经济发展,帮助更多农民致富。
在郝正旺看来,中原城市的“抱团”发展,也给资源的转化和利用带来更广阔的舞台。“产业扶贫”需要“授之以渔”,让农民能从根本上脱贫,农业、土地资源的优势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入中原城市群后,城市之间可以互相协作,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产业扶贫,这也是加快皖北崛起最有力的实践。
文化旅游:区域联合“一脉相承”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亳州被确定为核心发展区。同处中原大地,文化、习俗一脉相承,皖北城市将如何“唱”好这台戏?省人大代表、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局长薛冰下了一番力气。
曹操八角台遗址公园、观音山汉墓保护工程,均为亳州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工程。从去年开始,薛冰便经常往在建工程跑。“2017年是亳州文化旅游年,新建和续建项目就达到23个,总投资额222亿。”
如此大规模地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亳州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十三五”期间发力,将亳州打造为文化旅游强市,成为中原城市群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为此,薛冰已经跑了省内多个城市。下一步,他还将去往郑州、菏泽、济南、开封、徐州、洛阳、许昌等城市,激活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市场。
不仅是亳州,皖北城市早已在与中原城市积极对接,积极融入中原文化。按照规划,中原城市群在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上,还将打造跨省旅游风景道,联手开发淮河沿线、南水北调源头、隋唐运河、京杭运河、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跨省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性旅游联合体。
扶持发展: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舞台搭好,皖北如何在中原城市群唱出自己的“好声音”?省政协委员、亳州市政协副主席龚艳玲认为,争取更好的发展扶持政策,对皖北崛起尤为重要。
作为亳州人,龚艳玲平时十分关注皖北发展。她说,从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皖北地区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但是,龚艳玲看到,在政策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政策的部分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给部分单位不落实以借口,致使政策悬空。
现在,龚艳玲看到,《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大对皖北城市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以前的政策落实中,出现过问题。那么,皖北面对新的机遇,如何争取到货真价实的政策扶持,尤为重要。”龚艳玲说,被国家规划纳入其中,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家里睡大觉,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要仔细去研究政策,主动去争取支持,才能让皖北迎来更多的资源注入,让皖北振兴的脚步更大。”
据悉,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皖北地区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从财政支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土地、干部人才、结对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在融入中原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为皖北崛起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