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2月28日消息(记者孙叶、张宣剑)
编者按:时近年终,我们决定把合肥作为央广网安徽频道今年年终专稿的报道对象。
我们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合肥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天,我们愿意继续聚焦这座城市,既是为了呼应这座城市蓬蓬勃勃开展的“大调研”,也是为了着眼安徽的发展、着眼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愿意以自己的笔,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望。
调研报道共三篇,今天刊载的是:《合肥,能否成为一座“旅游城”?》。
合肥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由此提出许多新的命题,但愿我们的报道,如一股细流,能汇入到推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汹涌澎湃的力量之中。
合肥巢湖岸线(王斌摄)
安徽一向有“旅游大省”的美誉,南有天下奇山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北有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乡亳州,“老子天下第一”,还有池州、安庆、宣城……秀山美水,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省会合肥如何在全省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中取得应有的地位?
旅游产业对合肥又有何等重要意义?
去年9月7日,合肥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吹响了推进旅游业的新号角。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指出,这些年,合肥旅游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地位日益突出、基础大为增强、业态不断创新、惠民更加见效的特点,从把握旅游业发展新定位出发,要“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国内国际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
合肥巢湖湿地(丁跃梅摄)
隔天,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1.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亿元。
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合肥旅游业,期待新的高度。
创新之城跟旅游,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合肥,创新大旗高高飘扬。
难道,创新之城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答是肯定的。
旅游,一定是可以把合肥的“创新”名片擦得更亮的那双臂膀。
短短的十年间,合肥已经实现了省会城市经济总量排名的“八级跳跃”。
合肥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我们不难发现,举凡世界所有的大都市,必定是大的旅游城市;举凡所有的创新之城,必定是旅游目的地城市。不说西方发达的纽约、柏林、伦敦等大城市;国内的大城市,北上广,等等,概莫能外。
新兴城市,如深圳,科技创新一马当先,旅游经济也红红火火。
人们越来越发现,人,是城市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DNA。
这些年各个创新城市纷纷掀起的“抢人大战”,开出的条件层层加码,大多打着“宜居宜业”的口号,“宜居”自然要“宜游”。
“哈佛八剑客”落户合肥的故事,被无数次提起,也感动无数人。
在他们做出能影响他们一生的那个选择面前,除了合肥不输国外的科研环境,科学岛那一缕缕绿枝,肯定也是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
我们说,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周期,城市也不例外。如何让城市经历二十年、五十年的辉煌之后,再如流水一般不致枯竭,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是重要的源泉,它能带来多重要素的投入、它能激发多重活力的锻造。
京东方8.5代线
许多人在历数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时,都免不了说到底特律,这座典型的工矿城市经历了工业时代的喧嚣后走向反面,表层的原因是制造业的衰败,实际原因是这座城市的“单一”。相反,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及时转型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遗存旅游目的地,同时,它的轻工业也发展起来,今日,它依然是许多新兴城市虚心学习、借鉴提高的榜样。
当合肥喊出“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响亮口号,就表明,这座城市掂出了一汪“大湖”以及大湖背后的旅游经济的分量。
“三产”短板,如何加长
年底,媒体热衷评选的各种城市榜单纷纷出炉,一线二线之争,其实很大程度上争的是旅游的“面子”。
渡江战役纪念馆
合肥跻身“长三角世界级副中心城市”,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肥的地位在不断增强。
比肩长三角的另两个省会南京、杭州,合肥的“短板”在哪里?
不缺工业、不缺新兴产业,这几年合肥的制造业已经在“奋起直追”,与南京、杭州的差距大幅缩小。
然而,三产却是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短板。今年1-9月,合肥第三产业总值284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8.6%,身边的南京和杭州,分别是5740.7亿元和6085亿元,数字上有着明显的落差。
2017年,合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为45.7%,也低于全国51.6%的平均水平。
三产的短板,很大程度上,还要靠旅游来加长。
G20杭州峰会过后,网上一片“恨不能做回杭州人”的惊呼。张艺谋导演的“最忆是杭州”,把西湖打扮得如诗如画,哪还愁没有“人气”?可以说,G20杭州峰会带来的旅游热,促成了杭州的新一轮勃兴。
而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一直就不缺乏旅游题材。
合肥经济总量的异军突起,对城市旅游来说,是重大的“利好”。
2017年,合肥接待国内旅客1.1亿人次,市里提出,未来三年,建设100个旅游景区,到2020年,旅游增加值占GDP7%以上。
文峰塔雪景
可以说,旅游既是城市的“入口”,更是城市新经济的“风口”。
瑶海是合肥典型的老城区,在谋划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时,面临着传统批发市场如何生存下去的艰难抉择,瑶海有大大小小38个批发市场,一拆了之肯定不行,既赶走了商铺,也赶走了人气。
瑶海区尝试把传统商业街区打造成集“商业+旅游”为一体的新项目。位于合肥火车站人流密集地段的安徽服饰一条街,原来主要是服装批发大市场,在电商的冲击之下,转型势在必行。瑶海规划建设集服装设计、时装活动等为一体的“安徽时尚街区”,一条街上的5500家商户将“改头换面”。而“安徽国际汽车城”、“安徽美食一条街”......一个个文旅新天地也将呼之欲出。
“旅游+”,一定能“加”出新前景。
江淮文化,是一篇怎样的大文章
体现江淮民居建筑元素的大小岭南小镇闲置民宅改造利用项目实景图
蜀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彭兆耀从今年春天开始,一直在忙一件事: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合肥之源”的文化收集、论证工作。
旅游,总是跟文化相依相伴,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总象缺了点“魂”。
论及安徽文化,人们习惯性的提法是:“徽风皖韵”。细究下来,可能不少人觉得这四个字没有合肥多大的份。
由于合肥在长江之北、居于江淮分水岭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给人以“不东不西”、“没有东西”的错觉。
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规划图
彭兆耀说,打造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一开始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地域文化风格?省事的路子是建一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特色的徽派建筑,那样似乎最能代表安徽风物。但最终区里选了一条费劲、但现在看来正确的路子。
区里召集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戴健、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怀宇、合肥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马骐等专家学者,就“江淮民居”建筑风格等一系列论题进行挖掘研讨。
专家学者从对南岗镇塘港遗址、师姑墩遗址的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合肥地区即有古人类活动,他们居住的房舍,同近代以来的江淮民居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曹操河现状实景图
今年5月底,央广“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型采访活动深入蜀山,蜀山区委书记葛斌向记者现场讲解了经过论证的江淮民居特征“硬山半马 青砖白缝小合院”。葛斌说,徽派建筑的山墙特征不明显而马头墙高,江淮民居则正好相反,山墙特征明显,马头墙不高。
当时,区里正在规划改造大小岭南小镇,实施段冲村江淮分水岭大地景观、曹操河遗址公园建设,以此作为18平方公里蜀山区小庙镇将军岭项目的重头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合肥”的名字就源自将军岭。南北朝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这里的“施”就是“南淝河”,古称“施水”,如今流经合肥城区注入巢湖;“肥”即“东淝河”,向西北,流经寿春在正阳关注入淮河,是名副其实的“合肥之源”。
安徽省统战部副部长万以学,在此前担任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任上,写了一篇引起很大反响的文章《合肥之约》,他指出,几条淝水在合肥连接、归集,充分说明,“合肥是北上南下的咽喉之地,英华荟萃、精气聚集的风水和合之地,亦即整个江淮大地的结穴之地。”
现在的蜀山小庙镇,还保留了三国时代古运河遗迹——曹操河,相传,曹操当年修建这条河,是为了连接长江与淮河,方便物资航运和引水灌溉。
为了保护好“合肥之源 运河遗迹”,蜀山区提出了“留住乡愁,先留住村庄”的理念及建设“梦合肥”的构想,尽力保留江淮分水岭的地形地貌,保留自然村庄的肌理风貌。
大小岭南小镇江淮民居改造项目
时至年底,利用村民闲置民宅改造的大小岭南小镇示范点已经建成,但蜀山描画“合肥之源、运河遗迹”江淮文化旅游新景象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
蜀山的实践,拓展了“徽风皖韵”的边界,给人以“刮目相看”的惊喜。
其实,江淮文化,是一篇值得抒写的大文章,从巢湖的有巢氏文化、姥山岛、文峰塔、中庙,到巢湖美食。
有了文化的打底,合肥旅游,才会有昂首的真正资本。
南淝河一线,会是现代版的乌镇吗
同名号“江南水乡”的杭州、苏州、无锡相比,也有合肥人总“埋怨”合肥缺少点什么,是“烟雨濛濛”、“小桥流水”的意境?
俗话说,“智者爱水”,水,会给城市带来灵动之感。
800里巢湖纳入合肥城市版图,让人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
高铁跨南淝河大桥
万以学在《合肥之约》中说,“一城抱一大湖,如此大格局,全球独一无二。”合肥正在依托巢湖,打造生态、体育、休闲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
当我们再把目光收敛,回到合肥的城区,细细寻觅那一条条水道,其实,我们就会有“蓦然回首,那‘水’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慨叹。
上世纪,从江苏昆山的周庄肇始,“水乡游”在江南掀起阵阵波浪。到了浙江嘉兴的乌镇,“乌篷船”搭上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行头”,“涛声”越发惊人,江南水乡,终于有了实至名归的感觉。
但其实,传唱千年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主要说的是苏州城里的景致,并不是指乡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苏杭早已跃入现代生活,城市水巷被一幢幢高楼和马路取代,要追忆那“人家尽枕河”的风光,只有到远离城市的乡镇。
穿城而过的南淝河
而如今,要在城区展现出“人家尽枕河”蜿蜒几里的长景,或许只有合肥才可以大声说“能!”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0年合肥已有水运历史。水路南通巢湖达长江,北连瓦埠湖通淮河,南北湖通贯合肥。至西汉时合肥已出现“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府署后”的景象,南宋年间更形成了城内外水网相连、舟楫直抵城内的热闹。
毫无疑问,水运成就了合肥城市的雏形,也组成了这个城市最初的文化基因。
如今合肥内外交通发达,但是作为合肥的母亲河,70公里长的南淝河通江达海、贯通整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与现实意义仍在。
瑶海湾设计效果图
现在位于合肥地铁一、二号线交汇处的大东门、坝上街、木滩街一带,曾是当年合肥商业文化的发端地,由于依傍淝河,商贾云集,现在,有望以新的城市特色商业业态呈现。
而位于南淝河边的原合肥钢铁厂旧址一段,正在建设“国字号”的合肥钢铁厂工业遗产旅游项目,这里的河道达到市区全流域最宽的267米,根据规划,还将拓宽到400米,形成东部新中心的“瑶海湾”,建设滑板公园、庆典广场、水上运动场所,而从这里驾游艇出发,沿着南淝河,将直达巢湖。
如果你选择住在南淝河两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真的可以体会到“人家尽枕河”的情调。
去哈佛,难道不如去科学岛
科学岛全景图
百度上说,每年到哈佛大学游览的有3000万到5000万人,美国常青藤学校都是对外开放的。
近几年,中国学生寒暑假赴美国名校参加夏令营等短期研学旅行,达到了高潮。
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惜花几万元,让孩子了解美国名校的历史和文化,期盼着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而我们今天推荐的是“合肥科学岛一日游”。
在合肥有座三面环水、绿树成荫的小岛,它位于蜀山湖畔的董铺岛上,面积2.65平方公里,2017年3月28日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它就是名声在外的“科学岛”。
科学岛风景
“科学岛”实际的名称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它是中国科学院在合肥设立的综合性重点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从哈佛大学到合肥科学岛,强磁场的吸引力无需衡量。”2009年开始,在留美博士后王俊峰的带动下,8位在美的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于八年间相继归国,扎根合肥科学岛,潜心从事前沿科学研究。
“哈佛八剑客”的故事,其实更能激励孩子们攀登科学高峰、立志报效祖国的意志。
岛上五座科研楼一字排开,在这里,孩子们随时会感受到浓浓的科学氛围。
2017年12月8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共建的 “科技研学教育基地”也在科学岛落户,它以科学岛上的科普资源为依托,以科学家报告、多重形式科技体验为载体,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如果觉得科研成果太深奥难懂,还可以到岛上的合肥现代科技馆感受科普的魅力,智能时代、能源世界、光学世界、材料世界、磁的魅力、现代农业示范技术、葛庭燧院士纪念厅八个展厅,充分展示科技之美。
科教资源,应该成为合肥一条靓丽的旅游风景线,它会与这座创新之城碰撞出互融互补、相得益彰的火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而合肥的54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些名校,也可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以五彩纷呈的学术及四季景观,向无数的青年敞开他们的胸襟。
青年,是城市旅游的主力,来,听听他们的歌唱:
合肥游,游合肥
李府包祠去过不少回
大蜀山的风景好优美
渴了就从巢湖舀一杯
我悄悄地打开了我心扉
来一场真陶醉
流啊流东淝和南淝
这里是我的“梦合肥”
情不自禁你的眼泪也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