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市民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展示中心,观看蚌埠工业发展历程与产业发展前景。本网记者 程兆 摄
1月22日上午,冬雨霏霏,记者从蚌埠市禹会区出发,前往位于固镇县的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赖氨酸生产车间,机器声隆隆,只见一台台自动化机器手不知疲倦地有序地操作着。另一侧,一袋袋标有中英文“丰原生化”字样的赖氨酸盐酸盐整齐地堆放了十几层。“我们这个车间是全自动化的,全部依靠电脑操作,不需要人工。这里生产的赖氨酸是用来做饲料添加剂,有80%的产品用来出口。”总经理付松告诉记者,丰原集团总部在蚌埠市,每年的进出口额大约是7亿美元,安徽自贸试验区的获批,有望为企业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打造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外向型业务是一大利好。
近年来,蚌埠市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去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后,蚌埠片区迅速行动谋划推进相关工作。”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蚌埠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说,挂牌当日首批总投资103亿元的8个项目签约、首批6个入驻注册企业颁证、首单140万美元国际贸易交易,实现了“开业即开张”。截至今年1月12日,蚌埠片区已新登记注册企业276家,注册资本金21亿元;重点建设项目50个,累计投资总额466亿元。推动“四个清单”上报工作,梳理首批可落地试点任务26项,首批赋权需求54条,首批重点建设项目36个。
“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的正式设立为蚌埠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是蚌埠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蚌埠市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蚌埠市高新区的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是基站滤波器行业的全球翘楚,华为的核心供应商。
“去年4月29日,大富科技正式将总部从深圳迁址到蚌埠,如今我们已是地道的安徽本土企业,是自家人了。”大富科技董事、总裁肖竞告诉记者,在落户蚌埠高新区前,企业已经将产能陆续转移到蚌埠,为华为、爱立信、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滤波器产品的生产车间在蚌埠都有布局。
从珠三角迁往长三角,变革的动力何在?肖竞告诉记者,一方面,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后,站上了改革开放新起点,迎来发展“最大红利”,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从安徽省、蚌埠市到开发区都出台了5G领域的支持措施和建设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一致,有利长远稳步发展。
“我们将把制度创新和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全市发展的高质量,加速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卞家涛说,今年蚌埠片区建设整体思路是,立足“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要求,以获批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纲,以制度创新为本,以平台搭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片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构建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内融外联”交通大网络,实现综保区与蚌埠港的“港区联动”。(本网记者 郑莉)
记者手记
在更高起点上 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连续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参加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徽交易团成交额均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居中西部第一,拥有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数量居中部第一……近年来,安徽以更大的魄力、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改革开放是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赋予了我们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时代任务。进入“自贸试验区时代”的安徽正站在“风口”,乘势而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增效提级。
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阶段性成果;细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等9个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明确112项改革试点任务;加强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结对合作,推动建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聚焦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未来,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围绕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开放破难题、解新题,为高质量发展固元气、强底气,厚植发展根基,让合作共赢的空间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