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熟悉互联网的人来说,大数据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可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讲,大数据究竟能帮上什么忙?
宁国市中溪镇种粮大户刘钟裕有着切身的体会:每年特定时节,司尔特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会带着高科技检测设备,帮他们检测分析土壤养分,土壤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这样一来,不仅庄稼长得好,也节省了我们的开支。”他说。
刘钟裕口中的“检测分析”,指的是司尔特公司提供的“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服务。
近年来,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积极采集全国各县的土壤数据,对当地土壤的酸碱度等性质进行监测,聚力打造测土配方平台。根据各地不同的土壤性质,该公司定制化研发生产符合当地土壤需求的复合肥,减少不必要的肥料过度使用和环境污染。
“这样的贴心服务,让农户们从‘靠天吃饭’的土方式向科学施肥种田模式转变。”司尔特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还积极打造智能农业AI,推出农业资讯视听栏目和“二维码上学种田”等,同时以各地农民种植结构数据库、各地土壤数据库等五大数据库为基础的“季前早知道”云平台,利用大数据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实现作物种植“季前早知道”。
这是我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多年来,我市相继出台《宣城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实施方案》和《宣城市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引擎。
在此基础上,我市着力加强工业云和大数据应用,启动“万家企业上云”项目,联合软硬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形成“企业云”新业态。与此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扶持并积极推广应用博瑞特智能云诊断、福美达EMS(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等项目。
“我们在每一台锅炉的生产中都嵌入了传感装置。”安徽博瑞特热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锅炉销售到客户使用期间,传感装置将锅炉实时运行情况通过互联网传送给博瑞特总部平台,平台进行实时监测,遇到安全异常,总部立即收到预警并通知客户,再联系维修。“也就是说,在每一台博瑞特生产销售的锅炉使用中都能达到运行安全监控检测。”
打造专业化的平台,是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我市积极建设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和宛陵科创城两大产业承接平台,着力推进软件、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据统计,2017年以来,智谷软件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76户,累计产值超15亿元。另一方面,我市积极打造宣城“万家企业上云”平台,推动从“互联网+”向“云+”迈进。在此过程,我市还编制了《宣城市“万家企业上云”计划》,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宣城市企业云开放实验室和智慧体验馆。
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369”工程,每年在三大主导产业中选择60户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900台,实施10个智能装备项目,打造5个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同时分行业遴选100户企业,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和贯标培育,每年新增省级以上贯标试点企业6户,积极推进司尔特肥业、博瑞特、福美达新材料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工作。(本网记者 顾维林 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