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观念的更新,也是一次措施的升级;这是一场认识的深化,也是一次共识的凝聚。
今年夏天,作为全省唯一与江苏、浙江都毗邻的城市,宣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幕拉开。在肩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推动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宣城市全面开展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主题的学习研讨,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标沪苏浙周边市县,围绕“怎么看”“怎么办”,找差距、明目标、定措施,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场学习研讨带来了灵魂的大洗礼、观念的大碰撞、举措的大创新。它激活了一池春水,成为推动宣城市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头脑风暴:宛陵大地思潮涌动
认清不足、看到差距,完善措施、抓好落实,才能找到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9月29日,宣城市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指出问题一针见血:近年来宣城发展成绩令人鼓舞,但与周边苏浙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看到宣城市与周边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较大落差,市委市政府感受到的是大差距、大压力,思考的是下一步怎么办。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会议对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接沪苏浙,奋力争当安徽排头兵做出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吹响“集结号”,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要论述,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主题,围绕“怎么看”“怎么办”,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研讨,着力推动思想观念再解放、体制机制再完善、作风效能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建设发展再提速。
一声动员令,全市上下迅速响应。
——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精心谋划、深入推进,以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学习会、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围绕“怎么看”“怎么办”开展学习研讨。
——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宣城发展建言献策,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动员发动所在战线投身学习研讨,在各自战线发挥优势,以积极姿态融入宣城赶超发展。
——学习研讨在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学习研讨是宣城市赶超发展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每个人都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对标先进、锐意进取,为宣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观念更新,舆论先行。结合本次学习研讨,全市舆论形成高频强音、热烈氛围。《宣城日报》刊发的《宣城,离沪苏浙到底有多远?》一文更深入剖析宣城市在思想、创新、落实等方面和沪苏浙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为宣城市追赶超越鼓劲加油。同时,该文被人民网安徽频道、《决策》杂志公众号等中央、省级媒体,以及本地新媒体纷纷转载。不少网友留言说,该文醍醐灌顶,引人深思,宣城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等高对接沪苏浙,到沪苏浙地区找坐标、学先进,加快发展步伐。市主流媒体统一开设专栏、专题,全面展示各地、各部门开展学习研讨的情况,报道基层生动实践,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形成有力声势。
破解瓶颈:赶超跨越思路更明
一场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争先领先的风潮,吹遍了皖东南大地。
学习研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一把手亲自动员,作出部署,明确学习研讨的主要任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在推动更大开放、促进更深融合上下功夫。
广大党员干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走出去对标考察学习,沉下去调查研究,纷纷结合宣城实际,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扑下身子抓落实,在跨越赶超中跑出加速度。
学习研讨的越深入,发展的硬道理就越明了。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学习研讨中,深入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精准聚焦为企服务这一关键环节,在“最多跑一次”基础上,探索试行“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进一步提升投资服务水平。同时,全面推行“四个全面”招商计划,全面激发项目工作内生动力。6月中旬以来,共组织赴长三角招商75次,协议谈判88次,预审通过长三角项目40个,储备跟踪62个;新签约长三角项目2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
——市经信委在学习研讨中认为,等高对接,学习沪苏浙就是要灵活运用“他山之石”,走出一条具有宣城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该委将围绕“人文宣城、绿色智造”,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着力构建与沪苏浙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功能区、科技创新先行区、绿色产业核心区和对接沪苏浙高端承接区。
——市商务局在学习研讨中承认差距,不甘落后。该局认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最根本的是源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为此,该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借助G60科创走廊平台,加大与沪苏浙地区城市交流和合作,学习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进先进工艺、先进制造企业,促进宣城市产业升级,努力营造有利于宣城市商务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通过对标高位,看清了与周边地区产业园区存在的差距,明确要在这一轮争先中达标提效,争当排头兵。为此,该产业园区通过座谈、问询、外出考察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加快推进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一期、农批二期、电商与快递业协同发展集中区等项目建设,启动羽绒产业园二期项目,抓好沪苏浙地区的产业承接工作,打造等高对接样板工程。
……
思之深,则行之远。全市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主题的学习研讨深入再深入,推动宣城市加快发展的能量在聚集,工作在提速。
全面对接:真抓实干争先行
学先进、补短板、谋创新、促发展,在学习研讨中,各县市区各部门的新标杆不断确立,新障碍不断破除,新措施不断推出。通过学习研讨,宣城市正在逐步实现思想解放的成果向赶超发展的实践成果有效转化。
——“从融入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宣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朋友圈”互动也越来越频繁。
8月17日,G60科创走廊人社局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宣城市举行,联席会议明确了在人才开发、创业就业、劳动关系等领域加强区域协作、合作、联动,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的工作机制。
9月28日上午,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在宣城市发出。沪宣两地互发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标志着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全面投入运行。“一网通办”的运行,在证照办理上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体制创新结出的又一硕果。
11月8日下午,在令人瞩目的进博会期间,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扩大开放政策发布会举行,市委书记陶方启出席活动,市长张冬云向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及境内外客商全面推介了宣城。同时,九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发布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30条措施”,建立九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放大九城市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效应。
——宣州区制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宣城行动方案》,勾勒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方案明确该区将重点加快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联通化、产业发展联动化、科技创新一体化、区域市场融合化,加快建设宣城松江产业园,重点承接上海市松江区相关企业,奋力在全国百强争先进位。今年截至目前,全区在谈重点项目115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87个,占比75.6%;签约项目111个,协议资金222.3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77个,占比69.4%。
——广德县对标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设立县级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办理区。与此同时,整合现有设置服务窗口,打造“一窗通办”政务服务体系。改革后,如今该县县级审批事项精简30%以上,企业注册登记时限压缩为3个工作日,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压缩为50个工作日,让落户广德的企业享受到了极大的便利。
——绩溪县制定了《绩溪县关于贯彻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方案》,提出“水更清、岸更绿、产业优”主要目标,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郎溪县抓住苏锡常地区城市扩张、产业转型契机,设立无锡工业园、常州工业园,实行“点对点”精准招商,集群式承接电力电子、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移,与苏锡常开展产业协作配套、错位发展;泾县“五大会战”,工业提速、旅游提质、城市提品,实现五个新突破;旌德健康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等高对接沪苏浙,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坚信随着学习研讨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上下的思想活力、改革动力、创新生命力、社会合力必将进一步凝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的脚步必将更加坚实。可以说,宣城当下有为,未来可期,前景可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