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宣城市委召开四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宣城要 “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的指示要求,审议通过《中共宣城市委关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宣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工业强市、招商增效、开发园区、开放合作、城市形象、县域经济、生态文明、营商环境、作风能力等“十个对标提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区域合作高水平、城乡面貌高颜值、政务服务高效能、人民生活高品质。
“对标”沪苏浙 始终“在路上”
“屏障东南,襟带江淮”。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的宣城市,是我省唯一同时与江苏、浙江毗邻的省辖市,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始终坚持“东向发展”战略,力争“目标向东看,步子靠东迈,身子朝东挤,位次向东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上世纪90年代初,宣城地区出台《关于参与皖江、浦东开发的意见》;2001年,年轻的宣城市作出《关于推进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加快宣城经济发展的决定》;2009年,宣城市被列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出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的 “三基地一枢纽”;2013年,宣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2016年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一员。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宣城定位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今年以来,宣城市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目标,紧紧围绕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化四个特色之城”为总抓手,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8月22日,宣城市委常委会要求“围绕勇当融入长三角排头兵目标,认真分析我市与苏浙周边地区差距,强化等高对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强产业研究,善于借脑引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8月底、9月初,宣城市委派出两个调研组分赴苏浙两省5市7县(区)学习考察,深入了解周边市县发展情况、发展趋势、政策环境,形成高质量的考察报告。
9月29日,宣城市委常委会再次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主题,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对标”苏浙周边市县,围绕“怎么看”“怎么办”,找差距、明目标、定措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我与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在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过程中,宣城市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2018年6月1日,上海松江举行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审议了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 《G60科创走廊工作制度》、《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和《松江宣言》,宣城市正式成为G60科创走廊高端“俱乐部”成员。
9月28日上午,宣城智谷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佺在家门口领到了由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上海市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这也是宣城市在全国率先发出的首张异地办理的营业执照,标志着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全面投入运行。
10月10日上午,以“筑梦G60,出彩新时代”为主题的首届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在上海松江举行,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现场签订了《G60科创走廊党建共建框架协议》和《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方案》,宣城市被授予G60优秀人才疗休养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11月7日,安徽宣城(上海)投资合作环境说明会在上海松江举行,蚂蚁乐居科技公司、上海静安集团、上海瑞梅医院等6家企业与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签约,总投资额约80亿元。 11月8日下午,在令人瞩目的进博会期间,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扩大开放政策发布会举行,宣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向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及境内外客商全面推介了宣城。同时,发布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 30条措施”,建立九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放大九城市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效应。
东向发展再提速、质效再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宣城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好于预期,全市生产总值959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位列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居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5%,居全省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5%,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居全省第3位。
争当“排头兵” 整装“再出发”
地域发展,只有找准方位,才能走对方向;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找到出路。宣城建市18年来,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始终是宣城发展的不变主题。在长期实践中,宣城成功跻身长三角城市群、G60科创走廊,与沪苏浙互动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发展处在了前所未有的追赶崛起重要机遇“窗口期”。宣城市委作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工作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宣城行动”,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宣城 “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目标定位的“行动方案”,是宣城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之问”,是宣城能够做好也必须做好的“时代答卷”。
面对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态势,宣城市委召开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宣城市委关于“对标苏浙沪、争当排头兵”推进宣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既是对历届市委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继承和延续,也是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把握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大势,从宣城发展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城正以对标的勇气、敢拼的激情、争先的干劲,只争朝夕抓发展,重整行装再出发,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高质量。认真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工业强市,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增速高于全省和苏浙周边;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和增速在全省位次进一步前移。
——区域合作高水平。紧盯追赶目标,与沪苏浙城市的互动交流和结对合作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交通互联、平台互接、产业互融、科技互促、要素互补、生态互惠的深度融合格局基本形成。坚持把产业协作转移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1-2个全省领先的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有特色、有影响的中等城市和全省重要增长极。
——城乡面貌高颜值。聚焦“双百”城市目标,加快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更加巩固,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着力打造比肩苏浙的经济强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生态立市战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让宣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乡更美丽。
——政务服务高效能。借鉴沪苏浙优化政务服务改革经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推动疏堵解难去痛的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与沪苏浙等高一体的“四最”营商环境城市。
——人民生活高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七有”领域,加大民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法治宣城、平安宣城、健康宣城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决议落地落实,需要具体支撑。本次提交宣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审议的《决定》,是宣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统领性文件,起着管总作用。宣城市委经过认真研究,确定起草7个配套文件,与市委《决定》相呼应,为落实《决定》画出路线图,组成“1+7”政策体系,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对标提升、工业强市对标提升、招商增效对标提升、开发园区对标提升、开放合作对标提升、城市形象对标提升、县域经济对标提升、生态文明对标提升、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作风能力对标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城市将突出“六个聚焦”,着力“六个突破”。
第一,聚焦思想解放,着力在观念提升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对标找差中解放思想。以沪苏浙为标杆,深刻反思不足,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几个“看一看”。着力在解决问题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必须坚持刀刃向内,梳理出自身思想不解放实实在在的工作案例,拿出改进提高的举措,真正把思想观念提升落实在具体人、具体事上,体现在工作成效、发展实绩上。要持久坚持中解放思想。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坚持不懈,长抓不止。
第二,聚焦工业强市,着力在产业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宣城作为后发地区,要想追赶崛起,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促进人口集聚、推进城市化的必由之路。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首在抓工业”的意识,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工业发展。一要强化产业集聚。二要强化转型升级。三要强化科技创新。
第三,聚焦招商引资,着力在项目提升上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和沪苏浙重点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外溢和转移加速,招商引资的信息和线索增多。一要增强招商的实效性。二要提高招商的精准度。三要强化招商的承载力。四要提高项目的落地率。
第四,聚焦开放合作,着力在融入提升上取得新突破。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纽带,以落实相关合作协议为抓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努力实现全领域战略合作、全方位深度接轨。一是大力推进“硬件联接”。重点在交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上下工夫,紧盯《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落实,加强协调沟通,尽快打通省际“断头路”“瓶颈路”,拉近与沪苏浙的时空距离。二是大力推进“平台联合”。重点是推进产业园区合作,力争在合作共建园区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加快推进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苏皖合作示范区等建设发展。三是积极推进“软件联通”。在统一市场建设、行业行政许可互认、科技创新、信息网络等各个方面,全面对接融入,真正融为一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五,聚焦市县联动,着力在协调提升上取得新突破。一是下大气力加快市本级发展。抓好市本级,重点要在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市区一体发展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的问题。二是强化县域经济统筹指导。要加强统筹指导,重在抓方向、抓班子、抓考核、抓监管,以目标为导向,以考核为激励,充分激发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形成竞相发展局面,着力打造与苏浙比肩、在全省领先的经济强县,构建新时代宣城县域经济品牌。三是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第六,聚焦环境优化,着力在服务提升上取得新突破。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真正把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成宣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强大吸引力。一要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二要实行差异化精细服务。三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宣城市上下正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对标奋斗的姿态、勇为排头的气概,奋力谱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篇章,开辟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美好未来!(文/图 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