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称赞安徽“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并提出“一大目标、五大任务”的要求,希望安徽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全省上下以巨大鼓舞。一年来,全省干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发有为,迈出了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新步伐,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安徽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追寻总书记足迹,深入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文化单位,与各界干部群众忆往事、看变化、话发展,记录令人难忘的安徽故事。本报今起推出专栏,集中展示各地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党的政策好,让我们家住上了新房”
人间四月天。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微风拂面,空气中流淌着醉人的春意。
4月18日上午,记者沿村路前行,碧柳如丝,菜园葱茏,池塘明净,有村民弯腰锄草,有村妇低头采茶。拐过一道弯,三百年历史的老屋和崭新的洋楼映入眼帘,两者交相辉映,灿烂的阳光下,一幅恬淡安然的画卷,令人神往。
去年4月24日,激动而幸福的画面犹在眼前:那光滑的石头台阶、那年代久远的堂屋、那低矮而简陋的房间……都曾经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稳健的足迹,都曾回荡着总书记温暖的话语。一年光阴飞逝,老屋依旧,但大湾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贫困户汪达庆是个聋哑人,他站在路口的老房前,不停地向记者打手势,指着老屋和新楼,竖起了大拇指。让大湾村村民无法想象的是,仅半年时间,与老屋一路之隔,一排排二层小洋楼拔地而起,停车场、亭台、小花园、公共洗手间等一应俱全。
这里是大湾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入住。楼宇之间,三两个工人正在修建竹栅栏。一位施工的师傅说:“就地取材,利用村里的毛竹,编制栅栏。 ”
记者走进贫困户陈泽平的新家,他拽着记者到二楼参观。在一间储物间里,竹竿上晾着13块腊肉。“去年宰了头160斤的年猪,吃不完就做了腊肉。 ”陈泽平喜上眉梢地说,“过年前就住进来了,房子宽敞明亮,好得很啊。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置换掉老房,加上政府补贴,新房几乎没花什么钱。 ”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向他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问他愿不愿意搬迁到山下去。看到如今村庄发生的变化,陈泽平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让我们家住上了新房。 ”
贫困户汪於明一家也搬进了新楼,其爱人廖国满背着儿子,拿着竹篓从外面干活回来。廖国满操着一口云南方言告诉记者,她和老公是在上海打工认识的,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好住所,今年不仅乔迁新居,还有了孩子,幸福的日子甜蜜蜜。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大湾村易地扶贫搬迁的真实写照。按照规划,大湾村将建成美丽乡村点,还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湾村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紧邻,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若是和休闲观光农业结合,旅游潜力很大。村主任汪於常是村里的“能人”,家里经营着300平方米的农家乐,“现在连河南等外省的游客都过来,节假日一顿能开12桌。 ” 村第一书记余静对记者说:“老屋将会整体保存下来,这些房子具有浓郁皖西山区风格,引进专业公司修旧如旧,挖掘和开发景点。此外,陈泽平家二楼房间也将交给一家公司打理,用做民宿,像他家这样,村民还能赚到房租。 ”
“只要肯干,今年脱贫就有信心”
转眼一年,樱桃红了。樱桃树旁话脱贫,总书记和贫困户围坐一起……这一幕幕怎能让人忘怀。
“去年,我们采摘了这棵树的樱桃,招待总书记。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 ”余静指着贫困户陈泽申家门口的一块空地说,“就在这里,他和村民亲切地座谈。我当时表态,一户不脱贫,一天不撤岗。 ”
谈话间,“叮铃铃……”一阵羊铃声从树林里传出来。只见,一只健硕的头羊健步蹿出,随后几只黑山羊陆续从荆棘中钻出。陈泽申戴着草帽,拿着一根细竹竿,跨过一条小沟,赶到家门口,跟记者叙上了:“去年山羊卖了8000元,现在还有15只羊。 ”说话间,一只羊羔从身边蹦跶过来,陈泽申顺手捞起来,抱在怀里。“去年,我家新添了4只小羊,你看这只都长到快20斤了。这些羊平时都是散养的,销路不成问题,早就有人预订了。 ”
在“沙沙”的炒茶声中,记者来到了大湾村茶厂,炒茶机上“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几个字格外醒目,现场十几位村民正在埋头炒茶。他们多数为大湾村的贫困户,陈泽申也在这里打短工。
贫困户周秀凤正在熟练地用茶把翻炒大铁锅里的鲜叶。 “以前没做过茶叶,杀青的活儿比较简单,我跟了师傅学了几天就会了。 ”她告诉记者,务工一天能赚到120元工钱,比外面打工不差,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
茶厂“大师傅”王增宽忙着指导新来的贫困户。工作间隙,他告诉记者:“我炒了40年的瓜片,政府招我过来的,一个茶季给我3万元。 ”
产业扶贫是脱贫治本之策。以前,大湾村耕地面积少,茶叶品种老化,效益低下,村民收入来源少,年轻人只能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如今,大湾村在脱贫路上找对了路子,迈开了大步。 “大湾村环境好、无污染,公司在这里投资2000万元,建设6栋厂房,还流转了4000亩茶园,其中,贫困户茶园298亩。 ”安徽一笑堂茶叶公司副总经理赵寿明介绍,公司保障村民的利益,以往每斤鲜叶大概是30元,今年都是以60元收购。
花石乡党委书记王玉宝介绍,以前村民没技术、没设备,茶叶粗制滥造,更没有品牌,价格卖不上去。自从引进专业茶叶公司流转土地、办厂、制茶后,村民的茶叶收入提高了,也增加了就业岗位。远期来看,大湾村要形成茶叶种植、制作、体验为一体的茶产业,就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4月13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来到大湾村,与陈泽申亲切交谈,细算脱贫账。 “我当时对李书记拍着胸脯表示,今年脱贫很有信心。 ”陈泽申说,“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这么好,咱也要努力。只要肯干,就能有稳定的收入。 ”
“脱贫政策开花结果,干部群众精气神更足了”
“总书记来了以后,干部群众精气神更足了。 ”王玉宝站在大湾村村集体光伏电站旁说,总书记如此关心老区人民,我们决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重托。
“总书记一见面,就跟我打招呼,还跟我握了手。他平易近人,让人觉得温暖。 ”在贫困户汪能保家,他回忆起与总书记见面的场景仍有些激动。
去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视察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我们都沾了党的政策光,过去老百姓的日子哪有这么好。 ”汪能保高兴地说,今年初,他到合肥住院开刀。前后花费了近7万元,大部分都能报销。老伴患高血压,每年门诊6000多元的药费也能报很多。
聊起脱贫的那些事,陈泽平有着说不完的话。去年底,政府帮他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每月固定收入500元,加上光伏扶贫一年3000元,茶园流转费1000元。陈泽平高兴地说:“我不能只靠政府,能干一天就要干一天。我在花石乡街道做架子工,一年也有近万元收入呢。 ”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一项项脱贫政策在大湾村开花结果。去年,大湾村脱贫20户71人,目前全村还有151户343人尚未脱贫。今年计划脱贫34户118人,2018年实现村出列。 “总书记来了之后,变化最大的是村民的精神状态。 ”余静说,以前村里有个好的项目,村民可能都不愿意接受。现在一件件事情办好了,村民都觉得政府是为自己好,主动拥护和支持干,驻村工作好开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