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城区的建筑垃圾消纳一直是个难题,今后,朝阳区孙河、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将主动承担东城、西城的建筑垃圾消纳。今年底,朝阳区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年,并且,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还可作为透水砖、混凝土原料循环利用,资源化率达95%以上。
“十一”前夕,记者来到朝阳区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现场,几辆从西城出发的满载建筑垃圾的卡车刚刚运抵。整条生产线忙碌作业着,随着破碎机轰隆工作,大块儿的建筑垃圾被处理为大小不一的可利用石料。“今天拉过来的几车,主要是西城区什刹海、西长安街两处违建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约有30吨。”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分选、筛分、处理等一系列工艺之后,成块的建筑垃圾变成了直径不等的骨料,而这些大小不一的骨料,可作为混凝土、筑路路基和透水砖生产的重要材料。
2017年,朝阳区与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合作,依托国内领先技术,率先在朝阳区孙河、东坝两地试点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配套设施,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年处理总量可达140万吨,资源化率达95%以上。目前,已累计处置建筑垃圾30万吨。今后,除处置朝阳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它们还将承担起东、西城的建筑垃圾处置任务,服务首都核心区建设。
不光东坝、孙河这两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朝阳还建成了十八里店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三个临时设施南北呼应,使建筑垃圾就近、快速处理,而高安屯建筑垃圾处置固定设施也已投入建设,年底将建成投入使用。
“朝阳区创新性地使用了‘临时设施+固定设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力争在年底前实现年处置能力达1000万吨。”朝阳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朝阳区还将加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好服务首都建设。(记者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