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起,从个人报税到享受6项附加扣除等减免税优惠,再到开完税证明,市民用手机就能享受一条龙服务。记者获悉,税务总局开始上线测试“个人所得税自然人办税服务平台”,多家税务师事务所建议,市民最好按月扣除各项费用,避开退税难办的问题。
从现在开始,市民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个人所得税”,就能发现税务总局上线测试的个人所得税自然人办税服务平台。下载这款APP,市民通过人脸识别,再注册个人身份证号与手机、地址等信息,今后就能实时查询自己可享受的税收优惠。
目前,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已初现端倪,在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首套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方面,市民从2019年元旦起即可享受到这些能税前扣除的优惠。在个税办税APP中,上述6项专项附加扣除已被分别单独展示,但现阶段均显示“本功能暂未上线”。不过税务总局也披露,该APP将提供6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功能,市民可自由选择在年度申报时扣除,也可指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在每月预扣预缴申报时扣除。
这款APP还介绍了“年度综合申报”的细节,即在日常预扣预缴基础上,对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进行汇算清缴,实行多退少补。
建议
费解问题应尽早厘清
税改要让市民早点尝到“甜头”,厘清各界尚有疑惑的问题显然宜早不宜迟。大华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吴丽光认为,有关部门除了对于个税6项专项附加尽快出台名词解释,对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误区问题,也应及时予以明确。“个税征求意见稿提出,纳税人接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年度,按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假如纳税人一年取得多个证书,是否能翻倍扣除?这些都亟待有关部门的权威释义。”吴丽光表示。
不仅如此,专项附加扣除毕竟是首次出现,该如何精准扣除成为今后实际操作中的核心问题。“以往各地曾重复出现过奇葩证明,在专项附加扣除中,针对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扣除项,税务部门应尽快明确到底是通过户口簿还是公证等哪些简洁有效的方式来证明相关问题。”北京中烨泽瑞税务师事务所总经理郭英杰建议,税务部门可通过与民政、人社、公安等有关部门联网查询的方式,尽量做到人性化执法,不要为市民增加过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