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不超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今年“六一”前,抖音宣布推出最严格的青少年保护措施。几个月过去了,实施情况怎么样?9月18日,抖音宣布这项举措全面落地,14岁以下实名用户都已进入青少年模式,未来新注册的用户也将直接进入该模式。抖音由此成为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中,首家推出如此严格保护措施的平台。
在青少年网民人数不断增长且触网年龄不断下移的背景下,毋庸讳言,如何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防止网络中不良内容给青少年带来误导,是相关网络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成长的人生关键时期,沉迷网络既会耽误学业,也有损身心健康。所以现实要求网络平台必须履行好青少年保护责任,并且在青少年保护问题上,坚持社会责任第一的原则,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构建最严密的保护体系。
强化青少年保护责任,实施最严格的青少年保护措施,不仅是商业伦理的要求、公共道德的体现,还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这不是应不应该做的问题,也不是做多做少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事。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中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正是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所提出的法律要求。
面对新形势,像抖音等平台能够率先启动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这固然是理所当然且责无旁贷的举措,同时对其做法理应予以肯定。但不应忽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仍存在较多“洼地”。不同平台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青少年保护工作”存在落实严格程度不一,严防死守与形同虚设并存。
在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也看到诸如社交平台“防沉迷系统”存在管理漏洞,或是“青少年模式”入口不显著、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不够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的不断暴露。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呼吁要加快形成青少年防沉迷体系的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防沉迷系统或平台,避免平台社会责任缺失形成保护缺位。其他同类平台企业也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出更大的平台势能,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落实青少年保护责任。
当然,在平台强化保护之外,面对庞大的青少年网络用户,必须密切家校社协同,进一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广大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更好发挥示范、引导和监督作用,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