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正文
“价格谈:物价涨到何时休?”姚景源演讲实录
2013-10-16 18:01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央广网财经北京10月16日消息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今天在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上做出精彩演讲。
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曾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等职。
文字实录:
刚才大家讲,说这个CPI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词,一个概念,我也讲过,我说如果说我们现在要投票去选一个普及率最高的经济词汇,那么恐怕就是CPI,我曾经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妈,她说你给我说说CPI能涨到什么程度?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位老大妈她可能其他的英文字母她都不知道,但是她知道CPI。
另外,我曾经在统计局工作,所以不少人都跟我说,统计局算的CPI不准,他说你到商场去看一看,哪有商品二点几,三点几的增长。我的家人也会说,统计局CPI一点都不准,她到商场买东西,她给我买内衣内裤,68块钱一件,我说,内衣买这么好没必要,普通的就可以,她说这就是最便宜的了,就是普通的。
“68元”使我想到,我是1983年研究生毕业,我们那一年全国一共毕业3000人,不像现在一年毕业要超过50万,你想到哪里去工作,你就可以到哪里去工作。不像今天这样,存在着找工作难这样一个状况,我是学经济的,原来在企业工作过,组织上让国家经委搞工业,我就服从了组织上的决定从吉林大学到了北京,到了国家经济委员会。我来的第一年是1983年,一个月工资62元,你不要小看62元,在当时来算高工资,当时大学本科毕业是56元,62元的话一个普通家庭,当时可以养活一家人。所以显然,我一直是主张把稳物价放到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价格关系民生,价格也关系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那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回到整个宏观经济、中国的价格。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在确定,2013年,价格稳定的指标是多少呢?就是全年国家上涨,要把它控制在3.5%以内,现在,10个月过去了,1-10月是2.5,那么现在还剩11、12两个月。尽管现在学者们和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意识到,说是11、12我们这两个月,CPI恐怕还会在3%左右,甚至略高于3,但是全年我们现在断言,就是说我们实现把物价上涨目标统计在3.5%以内。我想这是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取得的一个来之不易的成就。
为什么说现在这个稳物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呢?因为价格的上涨他取决于众多因素,第一,外部因素,所谓外部因素,经济学把它叫做输入性的通货膨胀,所谓输入性通货膨,就是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我们自身的资源状况,难以支撑现在这种增长方式,所以现在中国相当多的资源要素要靠国际市场,比如原油,现在55%以上要靠进口,铁矿石,一半以上要靠进口,就是我们吃的大豆和豆油,现在全世界贸易量的70%,要中国买进来,所以在这种状况下,那么国际市场上这种大众商品价格的变化,势必就通过进口的渠道,传导到我们国内,进而推高我们国内的物价,那么这种状况,叫输入性通货膨胀。
各位都清楚,近年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中国的物价上涨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这方面,就我们自身来讲,是增长方式所导致的,而增长方式的转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第一,就是外部因素。当然我们在讲物价上涨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到自身的原因,就是,物价、价格问题说到根本上,按照经济学原理,是货币问题。也就是说,回过头来再研究物价上涨、研究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要检讨货币政策。大家知道,我们广义货币就是M2的数量,2001年的时候15万亿,但今年上半年到6月份,是105万,4500亿,显然,这种货币的状况会推高物价,那么货币自身有这样一个状况,也是和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系。
过去比较长时间主要是靠投资拉动,大量的投资靠信贷,到2002年,一共的信贷总量是55万亿人民币,那么55万亿人民币当中,08、09、10、11这四年就占了28万亿,所以显然这种信贷和货币的状况,是从根本上推高物价的一个原因,这是货币政策。今年之所以说,在稳物价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客观的讲,今年面对的诸多的、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们始终保持一个稳健的这样一个货币政策,既不紧缩,也不扩张,所以应当讲今年我们稳物价的成就,和我们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还有一点,研究中国物价上涨的特点,中国物价上涨,有一个结构性特征。就是越是贴近民生,产品涨的越厉害。比如肉、禽、蛋、菜,那么我们来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食品价格,肉、禽、蛋、菜价格的上涨,一般来说,对于推高CPI,能够有多大的贡献率呢?基本上是在70%左右,在参事室我写了一个报告,报给了总理,我说我们稳物价,我觉得重在稳定农产品和食品价格。
为什么食品和农产品价格,有这样一个上涨的状况?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农业技术薄弱,大家知道,我们农业是个什么状况呢?一方面,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对应的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所以千家万户小生产要和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把对接这一副千斤重担交给了农民去挑,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就是说农民他挑不了这样重的一个担子,农民自身解决不了我们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这个对接。所以我觉得我们要高度的去关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问题,总理在我的报告上批示,他说是应当重视关于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的建议,他说这确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价格决定下期产量,也就是说,农民,养的、种的今年赚了钱,下一个周期就会都去养、都去种,大家都去养都去种,下一个周期产量就会增加,产量增加价格就会下行,价格下行就会出现亏损,然后大家看到亏损,于是就不再干了,于是在到下一下周期,产量又会减少,所以这就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按照这个理论去分析的话,能看到农产品的周期性。
近几年来生猪的价格大家都有明显的体会,一段时间猛涨,然后再跌,再涨、再跌,就形成这样一个周期,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周期?最主要的就是千家万户小生产,比如生猪,超过60%是处在散养阶段,那么这种散养状况的话,最终就是农产品周期性的规律日趋明显,所以采取了很多调控措施,但是,结果我们都躲不过蛛网理论对价格形势的左右。这种状况下,同时流通体系薄弱,结果就会出现,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农民并没有真正多少多大的好处,好处都在中间环节,当农产品价格大跌的时候,下行的时候,城里的消费者也没得到好处,好处也是留在中间环节。
所以解决物价问题,重在解决食品和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又重在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的问题。我曾经讲过,如果用同样的办法去抽样调查,我相信全国没有一个农民说是涨价不对,但是,现在其实农民没有话语权,中国农民还是没有话语权,尽管我们天天讲,说三农问题是全国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农民还是没有话语权。
如果去搞一个抽样调查,问一问农民,说肉、禽、蛋、菜涨价对不对,那么显然我相信农民都觉得应该涨价,后来有人批评我说你这种抽样的不对,说你抽样的你也没抽到我,你怎么能说你这个准确呢?我曾经讲过,说抽样是一门科学,我举一个抽样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煮饺子,大家在家里都吃饺子,这个饺子怎么煮呢?就是水开了,把饺子放到锅里,然后在开一段时间之后,你要捞一个尝尝,熟没熟,你捞这一个尝一尝,熟没熟,那到经济学、统计学就把他叫抽样,这一个熟了,全锅都熟了,不用你把全锅都尝掉,所以抽样是一门科学。
应当善于利用抽样这种办法,那么显然,我是讲,由于我们现在这种状况,那么我们实际上在价格上涨当中,真正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去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去提高农产品流通的这种专业化,我们还是要帮助农民,我们来解决我们农产品的食品流通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对于中国价格的上涨的问题,他推高是能占到70%左右这样一个状况,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解决我们农业基础薄弱问题,而解决农业基础薄弱问题,如果涉及到价格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流通问题,这是应该是一个我们非常重要的思路。
如果说现在,再做一个预测的话,能按照我们“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能够时钟保持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然后我们能够加大反垄断的力度,能够让市场机制更好的,更优秀的去发挥作用,同时我们又加大市场监管和指执法的力度,我觉得中国的物价我们会有一个良好的,大家满意的这样一个基本状况。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党十八大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我们国民收入,要翻一番,就是我们人均、城乡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到2020年我们大家收入要翻一番的话,一定要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如果说物价不稳定,到2020年,每一个人的收入翻一番,结果物价翻了两番,那是不可以的。在今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当中,我们还是要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定要看到稳物价,事关民政、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稳物价也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果说我们在今后,我们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话,那么,我们全面小康就大有希望,社会就能够更加和谐,也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编辑:王梦妍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