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正文
“房价谈:啥时能买得起房子?”马光远演讲实录
2013-10-24 12:3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独立经济学家、知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 (央广网 于琦/摄)
央广网财经北京10月24日消息,独立经济学家、知名财经评论人马光远今天在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之九“房价谈:啥时能买得起房子?”上做出精彩演讲。
文字实录:
房地产很复杂,我研究经济学这么多年,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复杂的经济现象,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说清楚。到现在为止,能够说清楚的人真的不多,我们都在探索。席勒很谦虚,他说自己看不清中国的房地产,我想你千万不要相信他这句话,他一定能看懂,而且他看的很懂。当然席勒从2000年谈到中国房地产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中国房地产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特别举例子,点到名字的、最长的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十多年以后,我们来看这个情况,有很多笑话说怎么还没破灭?当然席勒有他自己的指标。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真正研究房地产的人就是席勒。所以以前有很多诺奖得主,谈到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大家千万不要盲目崇拜,他们对中国懂多少,真不一定。但是席勒毕竟是研究房地产的,而且对房地产本身还有一套自己的指数。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潜心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在试图理清房地产的基本逻辑,理清中国房价与一些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逻辑。在所有的学者关于房地产的论述里面,席勒的论述绝对是最权威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席勒的指标,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房地产市场,可以讲,都是相对比较准确的。他的曲线隐含着一些规律,只要这个曲线出现一定的偏离,一般都会出现问题。席勒在解释美国房地产的逻辑的时候,他的基本观点是围绕着一个学术观点——动物精神,也就是说他从来不认为市场是理性的,有很多偏离理性的地方。偏离理性的原因是什么?动物精神。席勒研究的从1948年到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美国房价的发展,他发现了这种情况,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7年,这一轮美国房价暴涨的一段时间,他发现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人口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土地供应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货币不像我们增发这么多。美国这么多年以来,负利率、增发货币、利率非常低,但是总体来讲的话,不足以导致房价出现如此剧烈的变化。
他认为,这个变化的背后主要原因“动物精神”,就是大家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市场上,一传十,十传百的关于繁荣的故事、关于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个逻辑完全可以解释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所以我们在分析很多逻辑的时候,我们现在会忽略一点:人的心理层面的变化。包括今年,房价的暴涨,坦率而言我没有想到,因为这两年以来,我的一直观点是房地产基本进入了稳定发展期,因为从供应来讲,从政策本身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未来随着长效机制、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会越来越明显。但是今年的房地产为什么暴涨?是因为基本面发生变化吗?土地供应没有减少,前几年没有完成,今年超额完成,比前几年完成的都好。为什么还在抢房子?我想席勒的动物精神可以解释这个。也就是说你在任何一个房地产市场,这个是不分国际的,我们现在讲,说中国人对房子苦不堪言,有很多国家都是,不幸福的不仅仅我们。
在中国,把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市场、房价的预期简单化。在经济学领域,要取得共识是很难的,我们一般知道,有一个“墨菲原则”,就是经济学家在大家比较认可的问题上,一般很难达到一致的意见,十个经济学家有十一个观点,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房地产问题上,在中国是很统一的,基本分为两派,一个是看多,一个是看空。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个最大的信号是什么?空头死光了,基本上找不到,这是很吓人的。我们每年9、10月接受采访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今年两会有金九银十吗?今年没有任何一个记者问我这个问题,因为不用问。我参加了两次论坛,一个著名的空头开始看空房地产,让我想起了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前,所有的人都看好房地产的情况。《时代》周刊1990年一月份封面人物,日本三一证券总裁,他从空头变成了多头,看好日本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为什么看好?跟我们现在的逻辑基本完全一致。到最后这个逻辑90年破灭,三一证券总裁跳楼自杀。但今天当我看到所有的空头死光之后,我感觉到的是危险。我们一定要注意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到今天为止,一边倒的这种判断,我个人认为还是第一次,以前分歧还是很大的,大家会去预测,现在没有人好意思来承认自己是空头,那么说明什么?我觉得可以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些相关的数据也很吓人,席勒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会崩溃,出现了非理性的繁荣,一个根本的指标——房价收入比,我们现在很多人可能不承认房价收入比,但是房价收入比在美国,考察房地产市场,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他还有一些指标,比如说房地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美国以前是三点几,后来涨到5.6。席勒觉得出问题了,席勒太夸张了,说房地产投资占GDP投资达到5.6,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我们现在是多少,我们2011年,达到两位数以后,今年前三季度我看了一下数据,房地产投资6.11万亿,占GDP投资的比重15.8%,远远的高出美国房地产这一轮次贷危机发生以前的三倍。达到10以上的,我现在知道除了中国,我不知道有第二个,就是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何况15.8%。
第二个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是80%。所以今年,前三季度中国7.7%的增长,立了头功的肯定是房地产,如果没有房地产很好的表现,没有投资很好的表现,我们的数据是很难看的。所以我们看到还有一个数据,就是钱像房地产走的步伐在加快,积聚程度在加快。比如1-9月份,全社会融资总额13.96万亿,那么房地产的到位资金是多少?8.78万亿。大家可以一下,这个比重,就是说房地产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拿到了8.78万亿元的钱。而整个社会前三季度,整个筹资的钱多少?13.96万亿,我算了一下这个比重,63%,意味着什么?不要去硬推,因为里面有推敲的地方,有些有重复的地方。我简单在讲一个趋势,就是这个趋势在加剧,相当于全社会63%的钱用在了房地产,这个比重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今年也从来没有听到房地产缺钱的。我们有钱荒,但是房地产没有出现缺钱的情况,所以目前的态势,一边倒的繁荣,一边倒的看好,在这个一边倒看好背后,我们应该怎么看?我想从这么几点,简单的把我的逻辑勾勒出来。
第一,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十年,高房价是市场化的结果,还是市场化不彻底的结果。我觉得首先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有很多人谈到中国产业化的时候,举的例子就三个,教育、医疗、房地产。认为是市场化、产业化导致出现了目前的畸形发展,我对这个观点我是完全反对的。中国真的有教育产业化吗?从来没有,北京大学的股东从来只有一个——国家,真正的产业化应该是股权多元化,或者打开门槛让民间资本办大学教育,把北京大学收购了,把清华大学收购了,这叫产业化。金钱化,高收费不等于产业化。所以,教育到今天为止,不是产业化的后果,没有产业化,而是把一个公共教育办成了私人教育,我指的私人是开始收钱了。以前不收钱,以前我们每个月还有补贴。到我上大学那一年,突然要交两百块钱学费,我都觉得很不愿意,我当年很幸福,但是绝对不是产业化。包括医疗也不是产业化,医疗如果真的产业化了,民营医院遍地而起。
房地产,真的实现市场化了吗?北京东三环那块地,任何时候放出来都是地王,上海徐家汇的那块地,底价就172亿,上海以前的地王是92亿,任何时候放出来都是地王。为什么这个时候放出来?这个时候放出来又是为了什么?所以当土地市场完全垄断的情况下,说房地产实现市场化,这是一个大笑话。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有很多原因,有很多逻辑,大家说的比较多的土地市场的垄断。这么多年,我发现我们不断在调控,但是在调控的同时,大家关注土地市场的话,一方面要关注总量的变化,土地供应的变化。过去四年,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都没完成任务,所以今年讲要超过以前的平均数,平均数也没完成,土地供应为什么减少,地方政府要看天吃饭,天气好的时候,价格好的时候,多放点儿好地,价格差的时候不放,所以总量上去看的话,没有完成。总量没有完成的,房子供应减少能不涨吗?
第二,从结构上去看,我们现在的结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基本上这三大块。三大块的结构,住宅用地全部用地的比重达到多少?现在说法有很多,但是我看差不多,30%左右。上海去年新增加的用地里面,住宅用地占的比重据说10%都不到,我没核实过这个数据,但是听到以后我就非常害怕,中国960万平方公里,5000年历史上,从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盖房子没地,死了人没地埋的情况。我们现在城镇化没有完成,但是中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占国土的比重是超过美国一倍的,美国现在城镇化完成了,美国城市占全国国土的面积是2.6%,用了国土2.6%,百分之八就是的人口在城市。我们现在五点几,大片的土地越来越缺,越来越少,这个稀缺究竟是一个概念,还是什么?我们都要去思考。
再比如,近十年来,我们从金融层面去讲,大家关注到的货币的超发问题。这个我想没有什么可以去否认的,数字在那个地方放着,但是还有一个导致房价上涨的,就是多年以来的负利率,近十年,2003年到现在,基本都是负利率,我看了一下全球房价的逻辑里面,有一个共识,就是当货币的利率是负利率的情况下,房价没有下降,我没发现,那么近十年来我们都是负利率。
我们正利率的情况很少,金融的。当然还有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前面朱会长讲,说不清楚,真的说不清楚,为什么?因为到现在为止,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存量房?我们不知道。前两年的时候,北京市公安局做了一件事,统计了一下北京的住户,挨家挨户的去,十八大马上开了,把数据搞清楚,一个房子一个房子查,超过一千万户,这一千万户什么意思?然后说,有380多(万),找不见人了,我想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字,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能够说实话,告诉你,我查了这么多户,现在有这么多户我找不见人,如果说真的是一千多万靠的话,够了,就是现在的存量住宅足够北京目前的人口居住,那么未来新进入的人口,我们新建绝对可以满足,有很多地可以盘活出来,关键是愿不愿意供应。
根据今年政府的报告,统计数据,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2.9平,城镇的人口是7.1亿,大家简单的小学算术算一下,这个官方的数据多少?234亿平,差不多,那么230多亿平。我个人认为这是官方的一个小口径的统计,有两块肯定没有统计,66亿平的小产权房加各种福利分房。到2014年6月份,我们要统一房地产登记制度,就是房由这一个机构统一,我们《物权法》倒是规定了,但是很难。因为北京住建委的系统,是2000年以后才建出来,交易的时候才能知道,所以在我系统内的存量也是不完全的。那么如果说这三大块,最保守估计肯定超过300亿平,那么如果是300亿平的话,人均居住面积差不多在40平,这是个什么概念?上世纪90年代,德国人均居住面积38平、法国37平、日本35平。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逻辑看,一个国家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5平,房地产进入稳定发展期;超过40平,房地产进入横盘期。当然这是总量我们不能回避结构性的短缺,因为房子跟一般商品不一样,它是不能移动的,我老家的房子再多,也搬不到北京来,所以分析房地产的供求规律,一方面要看总量,第二个要看结构,每一个区域,是一个什么样的供需结构很重要。
我个人认为,从这些数据本身可看出,中国房子短缺,我认为是一个谎言。房子不多,如果每一个人都要40套房子肯定短缺。如果你要两套房子,也还可以。所以尽管我们相关部门没有搞房地产普查,这个普查有多难?一点都不难,一个一个数就完了,那么多老大妈没事干,数房子去,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很容易的。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这个数字?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想,供求关系究竟怎么样?如果告诉大家信息,也就是说把这个信息基本面告诉大家的话,老百姓自己去判断,够不够,不够去买,够了不买,很简单。所以目前的这种恐慌,就是席勒讲的动物精神,可能一个最大的中国特色就是信息的垄断,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垄断是很严重的,包括你到某一个楼盘去,你买房子,放出的虚假信息,都非常吓人。
怎么样治理这种信息乱象?政府需要去做。当然还有很多人口方面的因素,在目前的中国,政治、经济、城镇化、货币、人口因素、供求规律、财富效益等一系列的逻辑,在房价数字上面,都有所反映。轻易的去预测房价怎么样,需要做好挨骂的准备。你说高了,有人骂你,你说低了,也有人骂,为什么?我讲很复杂,我一直讲最复杂的现象,这是一个。我的核心观点跟朱会长可能不太一样,我的基本观点是我呼吁,呼吁尽早结束房地产调控的思维,不是结束调控,尽快转变房地产调控思维,调控毫无疑问,已经失败,调控思维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十多年了,一个产业,吃了十年的药,还能长这么大,生命力该有多顽强?但房地产的发展,市场化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有人讲政府提供多少套保障房,如果按目前的房价,没有房子的人要买房,大城市30%以下,意味着政府要保障的人口比例在70%。这样大比例的保障我没有见过。如果政府要保障大多数人,房地产就不是市场经济。政府保障面不能过宽,这是个简单常识。再一个,从调控本身来看,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每一次的供需紧张和每一次的加强调控具有绝对的正相关。
第三,从来没有改变预期,而且是在助长预期。我们每一次的调控,最后导致的结果,大家一看要限购,房子肯定少,基本都是这种反向思维。相关的利益主体利用这些反向指标又推波助澜,导致调控失效。所以,大家的这种动物精神怎么产生,政策紊乱,没有长期预期导致的。所以如果我们再进入下一次的调控,这个是可以预测的,效果肯定跟以前一样,不会有二致,因为基本面没有变化,因为我们搞全国性的一刀切。
有些地方房子多了,你还限购,温州也是限购的。我到温州去,司机会来接我,我问司机有多少房子,他说有四套房子。一个司机都有四套房子,房子供应完全够了,限购干什么?一个地方生病,全国吃药,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怎么样去建设长效机制,而不是调控,一线热点城市需要调控,包括北京。在目前情况下,北京要是放开限购的话,80万可能真的不是谣言。全国所有的人都想到北京来,尽管癌症死亡率不断在上升,但是阻挡不了中国人对房地产的热情。这种畸形需求如果没有限购是很可怕的。但是限购作用有限,他是麻药,先降温,然后要做手术,麻住它不管了是要死掉的。
我就说点正能量。思路何在?思路我跟朱会长意见是统一的,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谈的长效机制。中国房地产调控如果说真的有重大失误,我觉得最重大的失误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贻误长效机制的出台时机。你要说准备,你真的在准备吗?准备了多长时间?每一次调控后面缀一句话,:抓住有利时机,出台长效机制。那么长效机制是什么?我想这个大家可以有分歧,但是有几个要点我想是共同的,比如说税收调控,当然我不同意目前的房产税,它能对房价有什么影响。上海、重庆已经证明,在住房的产权、住房的基本权利要素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急推房产税只会引发反弹。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加快,加快的方向在什么地方?一个是集体土地的入市问题。关于打破垄断,我想一定要有一个很强很强的机制,就是法律保障机制。我的理想中的土地交易,应该是多方参与,就是供应方很多,北京市不仅仅是北京市政府一家,还有,那么别的怎么来大家都可以转让。
我们能不能把土地使用权弄的长一点?比如你这个房子三十多年,倒塌了,倒塌了以后土地使用权还可以交易。我觉得在土地使用权的年限问题上较真是很愚蠢的。现在这些人能保证看到七十年以后?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免费续期,做成永续产权,是可以交易的,打破这个垄断是可以期待的。或者每年强化,供地计划怎么样去落实?不要让政府看天吃饭,一看地价下来了我不卖了,地价好的时候我再推地王,再一个制度建设,里面包括法制建设,包括保障房的。
住房保障目前是一个三无的东西,第一个没有法律保障,第二个没有资金保障,第三个没有机构保障。再有,要做好信息工作,把市场秩序的维护是必须的。在中国,我从来都支持打击同行,对开发商的监管不到位,应该加强。有的是路,而且是正路。到今天为止,我们更应该一方面让市场秩序更加完善,让市场化程度彻底,只有市场才能真正保障住房问题。但是归政府的保障责任,政府要完成,政府在整个房地产市场里面一定要分清自己的边界,这边界是什么?我觉得就目前来讲,政府急需做的一定是长效机制尽快建立,这个尽快的时间是多少?我不希望是一万年,五年吧,五年可以出这么一个机制来,来保障房地产的发展,如果有了真正的制度建设,房地产的黄金期还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结束,中国人的住房还是很落后的,中国人的住房条件还是很差的。
我看了一个数据,美国也有三分之一的人住房很差,美国每年会做一个及时的统计,就是说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我们没有。这么一个短缺的市场,如果说未来让我说哪一个产业会大发展,毫无疑问房地产是一个选项,因为它是短缺的,短缺的东西肯定是有市场的,但是一定要健康发展,健康发展前提是政府一定要有制度保障,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调控,谢谢。
编辑:吉媛媛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