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泉州7月15日消息 14日,“传承‘晋江经验’ 共享品质泉州”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走进泉州市泉港区。
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泉港区委书记杨昌文向与会媒体记者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泉港民生事业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陈晓东摄)
经济体量:以百亿级持续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港区委区政府坚持发展为人民,连续实现了多个百亿级的突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84亿元增长到658亿元,连跨四个百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68亿元增加到104亿元,突破百亿大关;石化产值连续3年以百亿的速度增长,2021年达到1158亿元,跻身全国15强;海关税收累计超千亿元,年均达到百亿,占泉州关区的八成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食品饮料产值、新材料产值等指标均超百亿。在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同时,当地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万家,文体旅游、商贸金融等产业全域布局、多点开花,现代服务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逐步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链”,其他产业为“群”的“1+N”多元产业体系。
城市建设:画卷式全面铺开
泉港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泉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的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东拓南进、沿湾向海”工程,呈现出“个、十、百、千、万”的城市拓展新形象:陆续建成了锦绣公园、植物园等9个园林景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5平方公里;新改扩建城市道路458公里;盘活批而未供、闲置用地9300多亩;完成造林绿化4.2万亩。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当地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启动了总投资315亿元、涉及3个镇15个行政村约5万人的全国最大安全控制区征迁工作。去年,泉港举全区之力,完成了历时五年的“一号搬迁工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厂村混杂”的安全隐患。
民生福祉:品质化普惠共享
泉港区坚持民生为本,每年将八成以上的财力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中,实现了“五个民生”福建省率先。率先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全免费”,学前教育购买服务走在福建省前列,获评全国“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率先实现“地方政府与高水平医院直接合作的医联体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疗服务;率先实现“7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成为全国少有的经济发展型“中国长寿之乡”;率先将城镇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率先建成“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探索建立了调解工作跨区协作机制,社会治安稳定向好,连续两轮(五年一轮)获评省级平安区荣誉称号。现如今,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泉港是美丽家乡”的共识更加浓厚。
杨昌文表示,过去十年间,泉港实现了三个大转变:经济发展从“单一化”到“集约化”转变;城乡面貌从“小村镇”到“新城区”转变;民生事业从“保障型”到“品质型”转变。接下来,泉港将按照福建省委、泉州市委要求,持续传承“晋江经验”,全力打造“绿色石化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现场观察: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发布会结束后,采访团一行深入泉港区,实地了解该区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绩,现场感受“品质美城 幸福泉港”背后的强劲实力。
盛夏时节,位于泉港石油化工科教园区的清源创新实验室到处是一片忙碌景象。
据介绍,清源创新实验室是福建省首批建设的4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深耕石油化工这一当地龙头产业,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牵头,依托福州大学和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实验室采取边建设、边运营的工作思路,同步在催化科学、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组建9个由专家学者领衔的科研团队,设立由14位院士领衔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并在中化泉州厂区内建成试验基地。
而在益海嘉里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流水线上正从容有序地输送着一瓶瓶大豆油,每一瓶油从拉塑、吹瓶、灌装、充氮再到加盖、贴标、装箱等工序都在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这样一条生产线一小时可以完成约6000瓶大豆油的生产。”该企业工作人员刘玲玲介绍道。如今,这家与泉港建区同龄的粮油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米、面、油综合型工厂,解决劳动就业近2000人,促进了泉港区产业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粮油车间运用自动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确保了产品品质,成为科技赋能粮油行业的典型案例。
益海嘉里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 (央广网发 林弘梫摄)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据介绍,近年来,在泉港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当地一方面积极引进“大院大所”,支持校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一方面注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引领和支撑泉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林颖杰)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