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福建,钟灵毓秀,海纳百川。山海之间,古厝新区,老街深巷,蕴含着一处处文脉,沉隐着一个个故事,闪耀着一段段华章。探访沉睡的遗迹、讲述古今的变迁,发现最美的福建,从今天开始,央广网福建频道推出“央广网走读福建”栏目,带你“走读”八闽人文地理、山水风物、历史丰华,品味新时代的清新福建。欢迎参与(投稿邮箱fjpd@cnr.cn),敬请关注!  
  央广网福州9月3日消息(记者 严南悦 叶兴铸) 近日,福州天气晴好,每到傍晚,便霞光满天。闽江边、乌龙江边,聚集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这大自然的瑰丽景观。福州金山寺位于乌龙江边,这里也是拍摄晚霞的绝好胜地。9月1日,记者来到福州唯一“水中寺”——金山寺,寻觅八景风光。
  “从潮升降,水涨山升而不淹没”,相传金山寺所建岩石是鼋的化身,潮落鼋则下潜,潮起鼋则上浮,即使洪水泛滥,古寺也在鼋的庇佑下安然无恙。
金山寺是福州文物保护单位(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金山寺始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一座“水中寺”。古寺坐落在乌龙江上,占地面积不大,虽没有巍峨宏伟的建筑,却无不展现出小巧玲珑、婉约含蓄的秀美。
  金山寺规模虽小,但胜迹颇多。塔寺四周依旧可寻古代遗留下来的八景风光: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水岊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
  到寺中,需渡船,别有一番趣味。金山寺与岸边相距数十米,船行不用桨,老艄公站立在船头,左右交替拽着麻绳,使渡船悠悠前行。
  下了船,沿石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供奉着妈祖的天后宫,左侧烛台、香炉、焚香塔,一字排开。金山寺分别有五次上香的香炉,此处的三足香炉,是谓“第一炷香”。
天后宫前的烛台,蜡油斑斑(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从天后宫另一侧绕到后方,枝繁叶茂的连理树上挂满了人们祈愿的红丝带。有的求财、有的求事业、有的求姻缘、有的求金榜题名……据悉,这株古樟树是明朝当地状元翁正春在金山寺读书时所植,树高近二十米,径粗一米多。树干离地一米的部位分叉成两大树干,在三米高处又生出一枝横树干,把分叉的大树干紧紧连理在一起。
连理树上系满了寄托心愿的红丝带(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与古障树相依偎的是状元亭,是为了纪念曾在寺中读书并考中状元的翁正春而建的。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骚客在此吟诗作赋。从状元亭凭栏眺望,碧波上浮着风帆,沙洲处掩映着蔗林。不远处,跨江而过的洪塘大桥车水马龙。
凭栏眺望,江景美不胜收(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矗立在古寺中心的是一座千年石塔,石塔建于五代时期,由185块白梨石砌成,有“闽江第一塔”的美誉,庇护着一方百姓。塔后是大慈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室名“怡怡斋”,明抗倭名将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右室名“借借室”,是明朝嘉庆年间“三一教主林龙江”借住之处。大慈楼殿内,方丈敲击着木鱼,虔诚诵着佛经。木鱼声声,磐音嗡鸣,生出一派祥瑞。
金山塔,系一座七级八面的实心石塔,曾系闽江的航标塔,夜间点灯(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寺内供奉着佛释道三教香火,妈祖、西方三圣、伽蓝菩萨、三一教主毗邻而处,各自香火鼎盛。记者看到,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位香客告诉记者:“年初时来过一次,感觉很好,这次特意带家里人过来参观。”
一位香客在此点燃第一炷香(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古寺外侧,摆设了两方石桌,与几张石凳,供游客休憩。“我对金山寺不太了解,但是偶尔会过来,坐在江边看书让人心生宁静。”市民蒋女士如是说。
常有游客在此休憩(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石刻记录着金山寺的历史渊源(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
  江面波光粼粼,寺中梵音袅袅。江边有垂钓者、野炊露营者、跑步健身者……寻一个恰好的傍晚,倚栏远眺,听潮声澎湃,享无尽黄昏。渐渐,夜幕低垂,金山寺在暮色里,显得更加神秘肃穆。
傍晚,江面吹来徐徐晚风,摆渡人悠悠摆着渡船,好不惬意(央广网发 严南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