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央广网推出系列报道《长征路上新青年》,看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中国青年如何交出更优异的答卷,书写更壮丽的诗篇。

央广网福州10月25日消息(记者 龚雯)曾经,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是中央红九军团的长征出发地,村口的红军桥廊柱上,留着“生命等高线”,那是当年红军征兵时的身高标准线,人比枪高当红军。中复村一带,二千多位青年曾从那条线走过,步履铿锵,绝大多数人只留下永远的背影……

现在,中复村是闻名的红色研学圣地、“红军长征第一村”。今年32岁的义务红色讲解员、红军烈士后代钟振华头戴耳麦、手提音响,正在为游人讲解这里曾经发生的悲壮感人故事。

作为长征路上新青年,钟振华从2017年决定返乡帮助父亲整理红色历史事迹,坚定地从事起红色历史义务讲解工作。看到家乡红色研学旅游日益旺盛,他感到自己肩上有了一份光荣的责任。

中复村义务红色讲解员钟振华(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承袭父亲事业 返乡义务讲解

中复村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村”。1934年秋,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岭阻击战。当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中复村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由于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良好控制,10月16日以来,中复村红色旅游开始复苏,研学团队络绎不绝。

钟振华正在为游客讲解中复村(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讲起发生在家乡的这段历史,钟振华如数家珍。在讲解时,他时常将自己搜集到的“民间故事”说给游客听,常说起“最没鸟用的人”、慷慨赴死的不归桥、六子当兵等感人事迹。

从小,钟振华发现红色故事就在身边。于201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络经济专业的他,多年帮父亲搜集、梳理家乡的红色故事。2017年,他辞去了工作,从厦门回到家乡,开始专注与父亲共同整理红色资料,并成为一名义务讲解员。

当记者问他最初选择一份义务工作是否有过纠结,钟振华坦率地说,“我认为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不单以金钱酬劳为衡量,坚持义务为客人讲解,就是为了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让家乡不为人知的历史清晰起来,为人所知。”

钟振华的父亲钟鸣是有六位红军烈士亲人的老红军后代。早在1983年,时任教师的钟鸣发现,中复村里零零散散的故事是一部光荣的红色历史。从此,他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红色史料、学习历史,并为来到村里的人讲解红色故事。

多年前,钟鸣从在北京经商返回中复村,专注挖掘整理松毛岭红军资料,做起了义务讲解,2015年被政府聘用,成为正式的红色传统教育讲解员。后来,钟鸣多次担任中央媒体开展的中复村红色旅游节目和直播的出镜嘉宾。

“来旅游和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父亲比较忙,年龄又大,有时候会体力不支。”钟振华说,自己基于对红色历史感兴趣,且父亲对红色历史的挖掘研究让自己深受触动,于是决定回乡支持父亲,同时照顾家人。

钟振华为游客讲解红军桥上的“生命等高线”(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现在,父子俩成为搭档,红军桥、红军街是钟振华的固定讲解点,而父亲钟鸣则负责松毛岭保卫战指挥部旧址观寿公祠的讲解。

近几年,红色旅游愈发受到市场青睐,大量游客来到中复村。每天十多组的讲解,让钟振华的嗓子变得有些沙哑,但他依然乐在其中。

挖掘红色故事 创新讲解风格

如今的中复村,依然保持着一个延续了87年的奇特约定——提前一天过中秋节。

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阻击战打响的这天恰逢中秋节,而后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战况异常惨烈,尸横遍野。为缅怀战斗中牺牲的红军将士,从此每逢中秋,中复村的乡亲们便提前一天过节。而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则有扫墓习俗。

当人们走在中复村里会发现,许多老房子的门板参差不齐,甚至与门框完全不合缝。当时的村民将门板拆下,制作成担架运送伤员。“家家户户无门板、家家户户无床板”是当时老百姓支援前线,与红军同舟共济的真实写照。

游客来到“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遗迹无言,力重千钧。在中复村,民众们支持红军、缅怀历史的故事数不胜数。于钟振华看来,这些朴实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故事,才是光荣历史中最能感染普通群众的部分。

“正是因为如此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先驱,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最应该感谢和缅怀的,就是这一些最可爱的人。”钟振华说。

为了生动地讲好这段历史,他不仅跟随钟鸣研究过许多史料书籍,还从钟鸣访谈过很多村中老人和老红军后代的经验中,获得了丰富的故事素材。空余时间,他经常去其他红色旅游景点观摩学习,了解当地讲解员的风格和特色。

在讲解中,父子二人也不断总结、不断提升,针对党员、青年、小学生和研学团体等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讲稿来讲解,让讲解更有味道,力求接地气,让游客听进去,有所感动和收获。

“父亲因为掌握丰富的史料,讲解生动感人,颇受游客欢迎。”钟振华说,父亲的讲解风格有一股正气,嗓音中气十足,是自己心中认可的讲解员形象,但由于自己嗓音和性格与父亲有些差异,所以正在探索适合的讲解方式,以平实、亲切的语态和故事细节彰显特色。在实践当中,钟振华深刻地记得听自己讲解而落泪的那些面孔。

钟鸣(左)和钟振华(右)父子(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钟振华的书房里,《罗炳辉传》等红色书籍摆满书架,许多书籍已被翻阅得陈旧,中复村的不少讲稿都在这里诞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钟振华和父亲正在编写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微党课”讲稿,为新增的讲解点做准备。

钟振华和父亲在中复村的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前(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扎根工作岗位 助力红土地振兴

近年来,让钟振华感到欣慰的是,历史在他们父子的讲解中变得生动起来,中复村的形象在游客心中变得更加立体,而中复村也从一个闽西革命老区的小村庄依靠红色旅游走向振兴之路。

钟振华告诉记者,中复村里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正在如期建设,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和体系愈发完善,当地每年接待游客量近30万人次。

踏上石碣路来到红军街,两旁店铺悬挂“汀农淘宝”“长征淘宝”等招牌。钟振华说,这里当年是红军时期的贸易中心,近年来被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电商一条街”,实现了老街焕新颜。钟振华带领游客走到这里时,不少人会带走一些农特产品。

“我们能做的事不多、不大,但在讲解过程中能够把当地的东西宣传出去,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钟振华说。

中复村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今年6月,他被共青团龙岩市委聘请加入龙岩青年讲师团,并成为“青年党史领学人”,得以为更多的青年团体讲解红色历史。在景区因新冠肺炎疫情暂停接待游客期间,他和父亲整理讲稿、组织螺队修缮松毛岭战役栈道……为讲好发生在中复村的长征故事贡献力量。

钟振华在中复村红军桥上讲解(央广网记者龚雯 摄)

“现在,一些年轻人也想加入到中复村的讲解队伍中。”钟振华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父子二人的示范与口耳相传,建立一支本领过硬、知识过硬的讲解员队伍,为中复村的红色旅游注入动力,进而通过旅游业带动周边产业,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而对于自己的听众,钟振华通过讲解当地历史,让大家了解到长征的艰辛和残酷,希望能感染大家更有激情地学习党史、汲取长征精神,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在钟振华看来,如同80多年前无数青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去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希望通过扎根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辈用命创造的长征精神,是一种家国情怀,是不惧艰险、不畏牺牲,是让人民过上好生活。”钟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