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广播剧评——广播剧《回家》
中广网 2009-11-30
    

广播剧评

优美和谐的乐章

 

——广播剧《回家》

                                                                                                              安景林

 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回家》,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听众通过网络、电话和书信表达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作为听众,我也很喜欢这部新鲜、精巧的作品。广播剧《回家》作为颂扬科学发展,歌颂南昌变化的广播作品,篇幅不大,角度虽小,但主题重大、场景恢宏、音响丰富,让人听来愉悦,感动。

作品讲述的是“鸟与鸟”、“鸟与人”、“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剧情素材来源于生活实际,并自觉地选取平民化视角,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的艺术特点可以用亮、实、活、深、美来形容。

——。该剧选材独特,表现手法新颖,没有采用一般的传统性呈现手段,而是适宜地选择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全剧亮点频闪。对“人类为什么要爱护鸟类?”----这一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具体而又生动的回答:因为鹭鸟儿的生活特性,使它们成为了人类环境的“监测鸟”——人鸟和谐即社会和谐与进步。《回家》主题的这一突出亮点具有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与此同时,剧中对白、音乐旋律、声响渲染、环境烘托都具亮色。

——。具有实实在在的故事内容。特别是巧妙地通过白鹭妈妈带领儿子回家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示出江西南昌人民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保护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鸟类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故事丰满扎实、以小见大,寓教于乐。

《回家》奉献给听众的不止是听觉感官的快感,而是通过快感达于心灵升华成的精神美感。它告诉听众,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监测器”,只有通过爱鸟、护鸟,才能创造人鸟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该剧所承载传播的思想体现出鲜明的美学追求,从而以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听众喜闻乐见,既悦耳愉情,又启人心智。

——。构思巧妙,表现手法灵活。作品采用现实与梦幻、虚实相间的时空交错、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散文式的情调,以及恰到好处地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的“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些咏鸟的绝妙佳句镶嵌在剧中,让人听来浮想联翩,尤如徜徉在诗情画意之中,产生了审美的神奇效应。

主题歌在剧中四次出现,歌曲以其少儿稚嫩、清新、动人的旋律,歌颂了南昌人鸟共生、社会共荣的生态环境和科学发展的成就。人们通过那优美悦耳的童声合唱,在音乐、语言、音响的极度渲染中,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立体丰富的场景画面。

——。主题深刻,深入浅出。在故事中较好地展示了矛盾冲突。有思想深度,生活厚度。该剧的深刻意义还在于:透过声音的表层,挖掘出了故事的社会价值,发人深思。白鹭妈妈与小小飞回天香园途中,为救小小,妈妈不幸遇险,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喻示出仅管绝大多数人类爱鸟护鸟,但现实生活中仍有残害鸟类的犯罪者,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作品立意于颂扬却又能反观披露,观照了现存的社会问题,具有积极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语言生动,音律优美。《回家》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在于充分发挥了广播剧声音艺术的特点,巧妙地运用音乐、音响、人语、鸟鸣等元素,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听觉想象能力,让听众的情感随着角色的命运跌宕起伏,喜怒哀乐。

总之,听广播剧《回家》,你会感觉到蓝天下群鸟飞翔,大地上绿树碧水,百鸟齐鸣、万人欢笑,鸟儿的聚会,使环境更加完美;环境的

优美,使鸟儿流连忘返;人鸟唱和,其乐无比。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