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动广播——创新者说·小说剧突破广播剧发展瓶颈
中广网 2010-07-27
    

小说《三七撞上二十一》封面

小说剧《三七撞上二十一》录制现场

    小说剧是融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两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全新艺术样式,也是目前小说连播节目从单人演播发展为双人对播、多人演绎、配乐配音效的流行趋势,既体现广播小说播讲艺术之长,又展现广播剧表现声音魅力的双重特点,最大限度适应当代听众之审美需求。 

  小说剧的代表作是2008年元旦上海故事广播推出的《三七撞上二十一》,这是上海广播界生产的第一部小说剧。这部由众多优秀配音演员倾力打造的小说剧播出后,不仅受到听众的好评,还因其创新精神荣获2009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期总裁奖。 

  小说剧表现形式介于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之间,是广播文艺的一次“跨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小说剧的受宠引起了广播剧业界的关注。 

  广播剧凭借声音的魅力曾创造过自己的辉煌时代。但由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兴起以及人才匮乏、运作模式单一等因素,它也步入了艰难的瓶颈期。作为一个集演播、制作、合成于一身的表演体系,高昂的制作费用使得广播剧徘徊在投入高、产出低的困境中。另一方面,广播小说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样式,一直在寻求更具时代感的表现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介于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之间的小说剧,以其优于广播小说的现场感和低于广播剧的投入而成为崭新的突破口,小说剧《三七撞上二十一》应运而生。 

  据了解,小说剧在制作过程中,主创人员首先从小说编辑入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人物语言的塑造进行深加工,然后分单元进行录制。小说剧一般由一人或两人主播,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心理活动以及作者的态度评论,而小说中的人物则由具体的演播人员来扮演,同时辅以一定量的音乐和动效。因此,小说剧既能体现广播小说的播讲艺术,又能展现广播剧的声音魅力,收听效果类似“电影录音剪辑”,情节较广播剧而言更流畅连贯,同时又比单人播讲的广播小说更富现场感,非常符合广播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性。 

  当然,小说剧也要花气力进行市场运作,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互动。《三七撞上二十一》在录制为广播剧后,便由当时的上海文广集团独家投资制作成同名电视剧并于当年5月通过上海卫视在全国播出。小说剧先期推出,既为电视剧的播出预热,也带动了市场销售。同时,上海文广五岸传播公司还将该小说剧配合电视剧的销售进行一同发售,成为上海文广集团资源共享、广播小说和电视剧联动的一次尝试。 

  热门电视剧改编为广播剧的做法早已有之,随着广播剧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热播电视剧作品被改编为广播剧播出,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广播剧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而小说剧《三七撞上二十一》则反其道而行之,是先录制、播出了小说剧,在收听率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又拍摄了电视剧。对于制作方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再利用。 

  小说剧很可能成为未来文艺广播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适合制作小说剧。业界专家认为,小说剧在选材时要求情节推进、人物刻画通过对话完成;意识流风格小说、大量运用主观视角、心理描写的小说就不适合。

责编:李奕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