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动广播——日播精品·“广播剧”栏目化——从形式到内容的蜕变
中广网 2010-07-27
    

    随着广播剧发展面临的媒体环境的变化,一些地方电台开始寻求广播剧发展的突破口,其中之一便是将广播剧的制作、播出纳入到日播节目中来,将广播剧栏目化、常态化。 

  这种广播剧栏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播出从各地电台甄选的优秀广播剧,给广播剧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播出平台。现在每家电台每年都会制作多部广播剧,但是其主要目的往往是参与评奖,而评奖后往往就被束之高阁,很少有电台会专门播出这些优秀的广播剧。栏目在播出广播剧前,会对广播剧进行重新包装和宣传。二是由频率根据自身节目特点和受众需求自行录制广播剧进行播出,并形成固定栏目。这种广播剧类似肥皂剧,多由频率主持人编剧并演播,虽是连续剧,但每期又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内容比较轻松,贴近现实生活。 

  广播剧栏目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广播工作者对于广播剧播出形式的创新与探索,另一方面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不无关系。如今,都市人群的工作、生活、娱乐的节奏紧张,广播节目要想吸引受众就必须从内容、形式、播出时间等众多方面综合考虑。广播剧栏目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不少频率都开播了类似广播肥皂剧的栏目,内容和形式虽有区别,但总体来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就内容而言,广播剧栏目和百姓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选择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艺术提炼、再加工和处理。根据地域不同,受众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不同的特征,广播剧栏目的地域特点也非常鲜明。 

  就形式而言,广播剧栏目吸收了地方方言的语言特色,通常采用地方方言的形式录制播出,突出强化了自身的地域特色。 

  就制作方式而言,广播剧栏目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将音效、音响、语言特色等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纳它们的优势为自己所用。 

  就时长而言,广播剧栏目和其它的广播节目有所区别,大多数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长都超过30分钟,而广播剧栏目通常将一集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还有的是10、15分钟一集。 

  就播出频率而言,有的电台在一天中将其安排在数个时间段播出,在每一时间段均呈现不同的节目内容;有的电台则将其固定在一个时间点播出,周而复始,如此循环。 

  就播出效果而言,广播剧栏目大多强化娱乐性,将众多的喜剧元素融入其中,力求能让听众听过后莞而一笑,在忙碌之中寻一处休憩之地,让精神能够彻底放松。 

  据了解,很多广播剧栏目都是在完全脱稿的状态下录制出来的,这为其现场制作增加了难度。但是,现场的即兴表演脱离了稿件的束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演播者的才能,提升了整体效果,成为一些节目的点睛之笔。 

  大型广播剧参与人数众多、费用较高、录制时间较长,这样的制作情况不适合每天都要播出的广播剧栏目。于是,广播剧栏目进行了简化处理:其制作团队相对固定,通常是2~3人为主要演播力量,其他人员临时调换,随机上场;30分钟节目的录制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合成再加工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10分钟节目的录制时间则在1小时以内,合成再加工的时间也在1个小时左右,极大缩短了节目的整体制作时间。再者,由于其主要演播者数量较少且固定,制作成本也相对低廉。 

  当然,虽然广播剧栏目的成本较之大型广播剧的制作费用要低得多,但是,和其它常规广播节目相比,它的制作费用还是要高出许多,加之目前此类节目并没有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所以,一些电台对制作、播出此类节目采取了小成本、低投入的方式,有些电台还在观望。这些成为了制约广播剧栏目发展的不利因素。 

  随着广播剧的栏目化的推进,很多电台的广播剧栏目具有了一些独特之处。在此,我们也甄选了一些电台的代表性广播剧栏目,针对其特点给它们加封了一些时尚奖项,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栏目的特点梳理与归纳,透视目前广播剧栏目化发展的现状。 

  

责编:李奕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